认识与理解我们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课堂,是指那些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高效课堂是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应该称为“高效课堂教育”。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支撑这种理论最简洁的描述是“四新”,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高效课堂作为一项来自于实践的新理论,经历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关系——改变课堂文化——改变“教室”(即让教室成为教育实验室)。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经济而实用的改变现实教育的路径。
为什么有人反对课改?
某些所谓的“名师”、“名校”为什么要反对课改?
一个被旧教育宠爱的人,不仅本能地想保留它,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客观评价它的能力。正如美国道尔顿学校的创办者海伦所讲,“他们的思想被包上了‘硬壳’,即使他们中有些真诚善良的人,但因把全部经历‘奉献’给了他们认为的那样的教育,因而也便丧失了重燃真理之火的能力,什么也无法让他们抛开陈腐的经验和既得利益”,这让人倍感遗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曾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从这句话里找到自己时时要面对的挑战,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改革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让“全天下课改人联合起来”,去敢于改变旧教育、建设新课堂、呼唤新学校、培养新人类。
但同时,我们要提醒大家警惕那些带引号的“高效课堂”,因为它们正以扑朔迷离的各种幻象,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披着课改的外衣,大兴应试教育的“妖风”,蛊惑着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舍本逐末。尤其要警惕那些应试名校,他们的“教育”还停留在野蛮时代,除了对升学率有兴趣外,是从来不会对师生、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真正负责的,他们所膜拜的东西,除了没有教育,其他的一样不少,如果我们宽容到任这样的学校,任这样的“教育”大行其道,那只能说明我们缺少对教育应有的敬畏。
我们必须为了改革而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不改,教育就没有出路。世界上所有觉醒的民族所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教育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与国际先进教育有着本质的差距,这无疑决定着中国真正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教育的现状让很多有志之士寝食难安。当前教育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比如教育的方向、本质和规律,而在这些“宏大问题”之下,同样也有许多“微观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比如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等。通过对“宏大问题”和“微观问题”的同步研究,可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