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掌腱膜挛缩症的针刀治疗
掌腱膜挛缩症又称杜布伊特伦挛缩(Dupuy tren′scontraction),是一种原因尚未研究清楚,发病缓慢,主要侵犯掌腱膜,病理改变为纵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继而发生屈曲挛缩的病症。
掌腱膜挛缩症在欧、美洲发病率高,在我国偶然可见散发病例。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病人占大多数(90%左右),男比女多8~10倍,受侵犯的指,以环指最多,小指占第二位,中、示、拇指的发病率依次减少。约有40%的病例为双侧发病。
掌腱膜挛缩是掌腱膜的全部或部分由于组织增殖增厚、收缩使手的掌指关节及近节指间关节屈曲挛缩为特点的手部畸形。掌腱膜是由于手部深筋膜浅层增厚而成,呈倒三角形,近端与腕横韧带的远侧相连,并有部分纤维与掌长肌腱连接。
病 因
掌腱膜挛缩征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一)先天性
Krogius(1920年)认为从胚胎时,即留存下来一些横纹肌细胞于手掌中。但长期以来未能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二)损伤
因长期用手握持劳动工具,使手掌局部受到不断的挤压,形成慢性创伤,使掌腱膜及其邻近组织,因损伤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导致挛缩。但许多报告,对手工劳动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统计,并未发现手工劳动,比非手工劳动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而且左右手不论是否'利手',发病率相近。
(三)炎症
掌腱膜挛缩症的结节病灶,临床表现在早期有红、热及压痛,有时局部有关的淋巴结肿大及疼痛。因此有人以为是炎症。
但上述病理改变,亦可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中所见。
(四)体质
据统计,患全身性疾病的病人同时有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较高。例如糖尿病、癫痫、慢性酒精中毒症、肺结核、老年人的心肌梗塞、类风湿等。尤其癫痫病人比一般人的发病率多15倍,有人提出是否与长期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有关。
(五)遗传与种族
在某些种族中,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较高。这可以说明和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北欧国家发病率高,而在亚洲人中间,发病率就很低。
(六)神经性
掌腱膜挛缩症常以侵及手部尺侧的环指、小指和相应的掌腱膜为主,此区为尺神经支配区。有人认为局部神经遭受某种刺激因素,如颈椎肥大骨刺等,使该支配区域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掌腱膜挛缩症发病一般都较缓慢,可数年或十多年之久,但也可以在几个月内进展较快;有时病变停止后又再进展,多数病人无任何不适,发现手指屈曲挛缩,伸不直方才就诊。
早期在环指或小指的轴线相连处的皮下脂肪垫区内有小结节出现,这些结节逐渐形成纵行索条样肿块而挛缩,或者使邻近的皮肤变厚,在远侧掌横纹处出现皮肤皱起的横褶。皮肤的深层与其下的腱膜组织连成一片,边界不清楚的硬团块,无明显压痛,继发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挛缩。
治疗说明:
如病变较轻,病程发展较慢,或仅有少数无痛的小结节出现,手部功能未引起障碍者,可密切观察,暂不作特殊处理,根据病变程度可选用下述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对有急性炎症表现的结节,可用皮试针头注入强的松龙,0.25ml(5mg)加少许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注入结节内,7~10天1次,4次为一疗程。
2、物理治疗
包括放射、超短波音频,磁疗等可以暂时使局部挛缩的组织软化,症状得到短期缓解,但日后往往复发,效果较差。
3、针刀治疗
松解剥离粘连,解除掌腱膜挛缩,恢复手掌功能。采用筋膜割拉、切开、分离、疏通法。
器械准备 1%利多卡因、12号针头、圆针、针刀、锋钩针、敷料等。
患侧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疗台上,定点:
1、大鱼际和小鱼际隆起部之间硬结条压痛处或掌腱膜的顶端处。
2、近侧掌横纹附近的硬结条压痛处。
3、远侧掌横纹
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取中号锋钩筋骨针,进针方向与肌腱方向平行,垂直进针,运用割拉摇摆分离法或筋膜弹割分离法松解,将曲肌腱和腕横韧带间的粘连割拉松懈后,出针。硬性结节处采用针刀切割剥离,也可用12号针头破皮后,用圆针疏通分离,术毕无菌敷料贴敷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
1、术毕不能用冷水洗手,注意保暖。
2、不能损伤手指两侧面的软组织中的神经血管。
3、治疗期间应避免致病动作。
4、进针方向与肌腱走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