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开元通宝上的月亮印,是杨贵妃掐的?

唐朝的开元通宝,相信大家都知道。

再深入一些会发现,背面时常会有月亮痕迹,弯弯的,就像纤纤指甲痕,更有甚者,说这是杨贵妃掐过的钱,称之为“贵妃钱”。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杨贵妃到底掐过没?

首先肯定不是杨贵妃掐的,因为年代对不上啊。

展开剩余85%

许多人都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

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这俩人都差了一百多岁,更别提有杨贵妃什么事了。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关于开元通宝的月文,最早的传说在唐代就有。

唐玄宗时,诗人郑虔在其所著笔记《会粹》中就提出此说。虽然《会粹》一书已失,但在《唐会要》卷八《泉货》中还可以见到相关记载:

'

“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其钱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

郑虔《会粹》云:询初进蜡样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钱上有掐文。”

'

说的是当时担任给事中的欧阳询,向皇帝进呈“开元通宝”蜡制钱样时,文德皇后无意中在蜡样上掐了一下,留下一个指甲痕。

负责铸钱的官员和工匠都不敢妄加改变,于是铸造的钱背上就留下了月牙状的甲痕。

由于“开元通宝”是从唐高祖武德年间开始铸造的,因此后来还有人提出是唐高祖窦皇后留下甲痕的说法。五代时的凌瑶在《唐录政要》中即持此说。

也许觉得长孙皇后、窦皇后还缺乏浪漫色彩,再加上错误地认为,开元钱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所铸,还有人搬出了颇具戏剧性的历史人物杨贵妃,认为开元钱的甲痕是杨贵妃掐的,也许这样的传说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吧!

这种说法在北宋就十分流行,以至于金朝诗人李俊民在一首名为《翦爪》诗中就这样写道:

'

袖里纤纤只合存,

如何春笋不嫌髠。

金钗坠后无因见,

藏得开元一捻痕。

——《庄靖先生遗集》

'

更有趣的是,宋人叶大庆《考古质疑》卷三还记载了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

'

开元皇帝时,有人诈作神降,帝问有何所求,其人乃云欲得钱百万。

帝乃特铸开元钱与之。以为之别,俟其出用,则可捕矣。

其后将出,罪人斯得,所有爪甲,乃钱样将上,贵妃以爪掐之。帝命勿改,以为之别。故至今有甲痕也。

此其说尤为诞妄,不知何据而云。

'

谁都没掐

历史上的钱币专家都认为,把钱背的月文说成是甲痕,是没有根据的。

毕竟如果遇到下面这种“四月”的,就没法解释了,贵妃娘娘是掐了四下???

还有“十月”的,娘娘您的指甲可还行?

就算咱较真,当它的确是贵妃皇后掐的,那么从当时钱币铸造工艺程序来看,在蜡样上掐出指甲痕,应为下凹的阴文,经制模后铸造的铜钱上也应当是阴纹。

但现在所见的唐开元通宝,月纹均为凸起的阳纹。

所以月纹到底是啥?

标记说

当代学者认为,开元通宝的月文可能只是一种标记而已。

古代铸造钱币,在钱币背面添铸一些标记,如月文、星文、云文等,可能是作为装饰用,也可能是用来表示铸造地的地名,或作为铸钱炉别记号

▲除了月亮,还有星星、祥云等

铸钱时作为炉别标记,是为了区分不同工匠所铸之钱,作为统计数量、追究责任的依据。

这种做法不是唐代首创,在先秦的圜形钱上就已经出现了,以后历代钱币上也多有所见。

装饰说

还有一种观点,来自货币史家彭信威,认为开元钱上的月文可能是受了外来的影响用以装饰的记号。

新月在西方社会有一定的意义,两角向上的仰月(上弦月)象征进步和成功,因为新月总会慢慢地丰满,最后变为满月。

古希腊和古罗马曾铸行过背面带星月文的银币。波斯帝国在六七世纪铸造的银币,正面和背面都有星月文。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同西域的接触十分频繁。南北朝时期,西域的金银就曾流入中国。唐代同波斯、大食、突厥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开元钱上的月文和星月很可能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不止中原王朝

西夏的铸币也有星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