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说书(15)|书之乐和鱼之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作者丨刘树人
刘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驻沪某部政委,大校军衔。
曾参加全国首届楹联展、第六届中青年展、中日第20届自作诗书法交流展、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江苏林散之奖书法三年展、上海书法晋京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展、《书法》杂志第三届全国“百强榜”等重要展览。出版《刘树人书法集·自撰楹联卷》、《金声石韵·刘树人书法作品集》、《书法入门十八法·张黑女墓志》、《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家·刘树人》等,发表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十多万字。
前几天,一位朋友拿两个人的作品请我点评,说已帮助他们向书协领导推荐,希望入会。我看后说,这一张可能书协领导会认可,另一张恐怕不行。朋友说果然如此。
事后我就想,两个人都爱好书法一、二十年,现在已六、七十岁了,通过书法获取名利恐怕不是他们心中所想,但为什么还在努力呢?只有一个答案:他们一定是为书法的魅力所吸引,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
寻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享受艺术的快乐,是许多人的追求。人在从猿变成人之初,语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想唱歌,如同鲁迅所说,在劳动中有了“杭唷杭唷”派。看到日月星辰、飞鸟游鱼,就想在陶罐上刻画几笔,画得像了,我猜想这位先人心里一定很快乐。想一想,生活如果没有艺术,对有些人来说,该是多么枯燥啊!要不然,宋徽宗怎么会连皇帝都不好好当,成天忙着写字画画呢?
孙过庭《书谱》说,书法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当然,对学习书法快乐的感知又因人而异,有的人陶醉结果,有的人享受过程。从学书的结果看,有的人艺术上达到很高造诣,成为大家、名人,获得成功的快乐。但这毕竟是少数。就大多数人而言,应该是享受学书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中不带功利或很少功利性质的快乐,是更为纯粹的快乐。
其实,就个人学书的过程而言,也是分为不同阶段而各有小成、各有结果的,比如通过长期临习,终于写像了某家,就很是令人快乐;久久不能突破,忽然一朝“顿悟”,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风格面目,更是令人兴奋;经过长期学习,终于参加展览入了协会,得到了专家权威的认可,这当然也会令人十分愉快。
事实上,书法家的大成功是由时间、由历史来评定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个人享受学习书法的快乐,都是在享受学书过程的快乐,只是快乐的内涵和程度各有不同罢了。
享受学书过程的快乐也是书法的“光荣传统”。东汉时,许多“领导”和文人迷恋草书,以致“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䚡出血,犹不休辍”。辞赋家赵壹很不理解:你们为何这样发疯?“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一句话,既无助于升官,又不能够发财,干啥子嘛!赵老师他不用心于书法,反感草书,他当然感受不到书法(特别是草书!)的魅惑,体会不到同志们学草的快乐喽!
这又使我想到了庄子的“濠梁之辩”。庄子游于濠梁之上,看到小鱼儿“出游从容”,说,“是鱼之乐也”!“对方辩友”惠子讥刺他:“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傲然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觉得庄子肯定是逻辑学的“学霸”,但一直未能解其深意。最近哲学家虞友谦先生给我讲解说,濠梁之辩反映的是庄子的“适性为乐”的思想。小鱼“出游从容”是适其本性,庄子还说,鹤腿长鸭腿短它们活得很自在,如果你给它们截长续断,那就麻烦大了!虞老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其实人亦如此,凡事适合自己的心性,你就会“乐于奉献”,从中感受快乐,即使过程中确有艰苦时候,你仍然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只是有些人不懂“适性为乐”的道理,比如参加“国展”,有的为求写好一幅作品,用掉10刀宣纸;有的投稿100件,报名费花了上万元;更有甚者,因为写得太拼心脏病发作了!像这样把学习书法变成一种苦役,违背了本心,又谈何学书之乐呢?
十二届国展开始征稿了。我又想,如果我是书协领导,在号召大家积极投稿、拼力“冲刺”的同时,是否要再发一个通知,要求大家端正态度,牢固树立“适性为乐”的“快乐观”呢?呵呵!
2019年5月16日于海上倚虹堂
精彩回顾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刘树人
书法作品:刘树人
期刊总数: 5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