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VS 机器(改)

哪些工作最容易被机器替代,哪些工作最不容易被机器替代?

以前,虽然认为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人类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从未想过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猝不及防。2018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的表现,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力量,大范围取代人类,近在眼前,势不可挡。

说到哪些工作最容易被机器替代?每个人都能很轻易地说出,简单重复的劳动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其实我想说,只要是重复劳动,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会被替代。任何可以流程化,标准化的东西,都会被机器取代。机器能否取代人工最终面临的难题一定是,道德伦理和国家法律监管。

前几天,跟某一供应商开会,提到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许多融资车辆监管的工作大部分已经可以由机器来代替了,只是短期内成本较高,并且人工有所抗拒,所以还没有大量铺开,简单来说就是配套设施还没有那么完善。看着周围一份份工作被冷冰冰的机器所替代,心里五味杂陈,失业后他们应该怎么办呢,没有了工作和收入,该如何生活,即便我没有被取代,那我所在的行业会不会消亡。

对于企业来说,更多重复劳动被机器所取代,意味着效率更高了,错误率更低了,成本更少了,另一方面人也更安全了。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体来说,人工的减少是必然的。这恐怕也是自然选择的进程,残酷而又现实。现在的我们像极了《爱丽丝梦游记》中红心皇后说的,只有不断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灵魂的奔跑使我们不被淘汰,身体的奔跑让我们承载灵魂。

前几天看的一篇报道,可能是一个启发,说现在67%的小学生将在未来从事我们这个时代从未有过的职业。这意味着,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职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同样的我们会更关注人本身的生存情况,会在各项细节上催生出很多新兴职业,当网红也成为一个职业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失业率会大幅度上升。但是,作为我们承上启下的一段,这是一个令人恐慌的时代,我们走在转型的道路上,可能是会被牺牲的一代,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奔跑,还是会迎来转型完成的新时代。

说到哪些工作又不容易被机器替代?我想先说两个片段。

第一个,我的一位友人经常跟我诉说,他的朋友总是向他询问建议,但是每次他认为绝对是正确的建议,从来都没有被采纳。我的朋友不禁感叹,他要的不是建议,而是认同,不管好也罢,不好也罢,他早已作出了决定,只是需要别人的认同来增加他的勇气。

第二个,最近看的《刺杀骑士团长》当中写的,一位画家在给一个女孩画肖像画,女孩儿说,希望能够进到画家的身体里,然后从他的眼睛里看看他自己的样子。画家说,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画的小女孩的肖像就尤为重要了,因为这幅肖像可以让女孩儿在某种程度上看到自己。

这两个片段放在一起让我想到,其实每个人本能的,都在寻找着认同,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能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与其说认同,我觉得有个更加贴切的词——共鸣。于是,基于共鸣的渴求,催生出了艺术,包括绘画、写作、摄影、电影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创造。艺术是创造者的投射,也是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艺术家们将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倾注于自己的作品当中,来审视自己的灵魂。而读者、观众或者说欣赏者们,将自己的理念作用于艺术品,寻找自己的解释或希望,也就是共鸣。那些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被认可的作品,经久不衰,造就了经典。

因此,我认为凡是那些不同人能够产生不同结果的工作,机器是很难介入的。因为那样的工作,机器介入需要本人的认可,但是人类的存续太过于短暂,机器需要通过一生的学习来替代特定的人,那样人类跟机器是没有区别的。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个想法,把人这一生完全数字化,比如对于某件事会考虑什么,会作怎样的决定,将所有数据存储下来,到这个人死后,机器可以根据这个人生前的习惯,给出可以说是完全类似的答案,这可以用在后代想要得到长辈建议的时候。这意味着,越是与所有人不同的人,越是不可能被取代,越是有群体特征的越容易被替代,因为有共通点就可以被流程化。在未来新兴职业一定是那些从事特别特别细分的领域,少有人涉猎,也少有人工智能参与,人工的费用自然水涨船高。

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当今时代,不同已经不仅仅是君子间的相处之道,更成为了是否会被淘汰的一个标准。

Be different,or be a robo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