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格桑花-报答草原母亲
2020年第689期总第1044期
公众号政委 之 洲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张明博,笔名剑晓,从事28年报纸编辑工作,曾任文艺副刊编辑、记者、摄影记者、周末刊编辑部主任,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市级报刊并多次获奖。现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满洲里市文联会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扎赉诺尔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草原上的格桑花
报告文学
作者:张明博
连载14
1977年高中毕业后,郭丹到学校当了代课老师。在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养母把她送到南方自己的哥哥那里,郭丹的表姐还给她找到一个代课老师的工作,当时她标准的普通话很受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1979年养母落实政策后退休,郭丹最后还是选择回到草原接了养母的班,正式成为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她在教育战线上一干就是38年。
在这38年当中,她时刻都没有忘记,她是草原人民养大的,她要用全部的精力来报答草原人民,报答她的养父母。她为草原煤城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毕业生,她也多次获得盟、市、区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改能手的光荣称号。1997年她终于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她仍然担任着社区关工委的工作。
记得我们相处时,她曾经有意无意的和我提起过她是南方孤儿的事儿,我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搪塞过去了。
1991年的一天,她回来对我说:“和我一起从南方来的一位姓尹的大哥找我了,我们要去寻亲。”我从她的话中感到了一种伤感。我告诉她,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我利用从事新闻工作的优势,帮助他们收集素材,制作了寻亲的影像资料。正是由于这次和他们十几位国家孩子的相处,使我更加对他们另眼相待了。他们的豁达、开朗、乐观、重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一天我应邀参加了一次他们的聚会,席间他们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过去无数次的听过,只有这一次真正打动了我。虽然他们的歌声并不优美,但是他们唱的真是太动情了,感情发自内心,歌声伴着哭声,我也感动得和他们一样泪流满面。
我爱人说的尹大哥,是和我爱人一批来满洲里的52个孩子之一。他比我爱人大一岁,当年是在满洲里火车站被养父母抱走的。他的养母没有工作,养父是一位铁路工人。
开始的时候,养父母也是把他视如珍宝。特别是奶奶,更是视他为掌上明珠。6岁那年,养父母离了婚,养母没有能力抚养他,从此他由养父一个人抚养。后来养父再婚,娶了一个已经有三个孩子的母亲,他只好和奶奶从满洲里道南搬到了道北,靠养父每个月给的30元抚养费生活。
在当时,30元的抚养费应该不少,可是在这30元的抚养费中,包括养父每个月12.6元的酒钱,再加上他喝酒的小菜,这样就少的可怜了。剩下的十几元钱,买完供应的米、面、油、肉也就剩不下多少了,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和奶奶去满洲里西山捡粪、刨白菜根子取暖、做饭,为的是能省下几个钱。
毕业后他参加了工作,有了工资,他和奶奶的生活才有所好转。他记得奶奶曾经对他说过:“我知道你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孩子,你去找找你的亲生父母吧。”
他知道奶奶是不忍心让他再跟着自己受苦,想让他去过好日子。但是他没有去,尽管那时他从事的工作可以找到很多机会,但他怕伤了奶奶的心。后来他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依然没有离开奶奶,一家三代四口人住在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他一直赡养了奶奶13年,在这期间,养父从来没有给过养老费。也许养父当时的想法是:我们养了你,你理所当然的要替我们养老人。其实国才的想法很坚决,不管多苦多累,我也要让奶奶幸福。奶奶活到了90岁离开了人世,办完奶奶的丧事,他心里感觉空荡荡的,他开始想家了,开始想在远方从没见过面的亲人了。于是他联系了几个当年一起从南方来的孩子,虽然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可是同样的经历,使他们和亲人一样亲。他们商量着,要去南方寻亲,要回出生的地方看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