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文上的金文,精致又好看,颇有装饰设计意味

 ②金文

在汉代,由于漆器、陶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将铜用于铸钱的用途,使得铜器的数量为之减少。汉代铜器主要为日常实用的器具,器物铭文刊刻多于浇铸,内容多是器物所属,重量容量、纪年、吉语及监造工官名等,文字一般由监造工官书写,再由工匠刊刻。

西汉铜器铭文或草率或工整,书体或篆或隶。隶书铭文风格与墨迹书法同步,其书体样式可与同期汉简相印证,亦可作为研究汉代书体演变的文字资料。如西汉宣帝元康五年的《阳泉使者舍熏炉铭》,书体系隶书,除了由于铜器刊刻不易而没有刻出波挑的肥笔外,其他的字形特征很接近同时期的汉简。篆书铭文中有的颇具水准,如1981年在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一号从葬坑出土的《阳信家钟铭》,书体为小篆,字形方整,线条凝重,书与刻结合的很好。新莽时期的《嘉量铭》,书刻具佳,且富有特色,其字形纵长而夸张,垂脚长伸,笔画方折。这种“笔画方折”的写法,或与当时隶书的影响有关。东汉铜器铭文多作隶书,书刻或精或粗,相对以小器物的制作更为精工。

西汉阳泉使者舍熏炉铭

西汉阳信家钟铭

新莽嘉量铭

汉代的范铸铭文有铜洗、铜镜、钱币等,基本上为凸出的阳文,书体或为篆隶或为篆隶变形体,字形常做减笔。其笔画瘦劲,风格多样,时与图案花纹相结合,带有明显的装饰设计意味,审美效果与汉代瓦当为近。

东汉铜洗

   ③其他

汉代的铭刻书迹,尚有瓦当、砖文、骨签等。

瓦当亦称瓦头,指古代建筑中覆于檐际的陶瓦下垂部分,有着保护和美化瓦檐的作用。我国西周时期已开始出现瓦当,或素面或有纹饰,形状为半圆,至战国(秦国)则发展成圆形。文字瓦当始见于西汉,西汉是瓦当的鼎盛时期,其中以文字瓦当为大宗,以四字瓦当最为常见。其书体有篆、隶、缪篆、鸟虫书等,风格面目多样,笔画通常为瘦劲的阳文,布置巧妙,章法和谐,与汉代印章、封泥颇具有审美上的通感。

西汉长乐未央瓦当

汉代砖文以东汉居多。东汉的砖文有模印有刻划,模印砖绝大多数是条形砖,砖文在砖的侧、端面,书体大多数、是无波挑的阳文隶书。干刻是在烧制后的砖上刻划,湿刻则是在未烧制前的软砖坯上刻划,由于泥质湿软,故刻写自如,能刻出笔势连贯的行草书体。其中以《公羊传砖》最为著名,用笔活泼,字形飞动,反映出很好的书写技能。

东汉 公羊传钟

一起学篆书

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