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松

师父早年演示三体撑抱桩

无论是哪一项运动,还是哪一门艺术,放松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切实的功夫,意拳尤其是意拳站桩,在这方面有着其他运动或艺术所不完全具备的基础体认功夫和系统训练方法。

站桩的第一步是要学会和练习放松;第二步是要在放松的基础上练习松紧控制和松紧转换;第三步是要通过松紧转换的锻炼达到周身高度的协调一致。

可以说,不懂放松,不会放松,就不可能练好意拳,我们这里所讲的放松,包括有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所以,我们讲神要松,形也要松。

放松是我们消除肌肉记忆从而改变习惯用力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们能不能内外一致、周身一贯、整体协调的基本前提,这就好比木材要去性、钢材要消除内应力,这是一样的道理。王芗斋祖师在《意拳正轨》里讲“站桩换劲”,即是此意。

所以,练习意拳的大道正路,都是首先从学习放松开始的,至于放松的好处,实如祖师所言:“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快,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必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

形松与神松从本质上讲是一回事儿,所谓身心一致的道理。形松比较好理解,就是使全身放松,无处不松,而使筋肉毛发气血运行无碍,讲究的是松而不懈。

神松实际上说的是神凝,也就是精神内敛的意思,也可以说是神要聚,所谓神聚则灵光备矣,讲究的是松而不散

初学站桩,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适应站桩的姿势,但又急于想把站桩的动作要领做到位,反而容易造成身体某些部位的肌肉紧张,再加上自己感觉是在练功,精神上会比较重视,也容易因此造成一定的精神和心理上的负担,致使周身得不到必要的放松,这主要是精神、心理和生理相互影响的作用和原因,站桩初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里面有一个身心内外适应的过程,不必过多的在意,只要坚持按动作要领和锻炼要求站桩,过不了多长时间都会得到比较好的改善。

站桩里有“抻筋拔骨”之说,此乃筋骨锻炼之法,这是站桩的初步功夫和基本要求。今世有人津津乐道于此,以为神秘不可示人。

学者须知,力生于骨而连于筋骨,筋者,肉之力也,前人讲“筋长力大”,盖由此出。筋骨锻炼实不可分开而论,所谓抻筋拔骨,抻者,拉长也;拔者,拉开也。直白地讲,就是筋要拉长,骨要拉开,这里的骨,指的是各大关节。

姚宗勋师爷尝言:“练功时各大关节似有间隙,有助于放松。”

这里的“各大关节似有间隙”,亦即“拔骨”之意,能拔骨者,自能抻筋;能抻筋者,方能拔骨。

故抻筋拔骨之要首先在于放松,所谓骨正筋柔,柔则养筋,根本的还是一个松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初学站桩一定要用意不用力的道理,学者切莫错解而误练。

意拳所讲的放松,都是有条件的放松,也可以说放松是有前提的,无论如何放松,均须注意保持身体的自然支撑,这里的自然支撑主要包括上下挺拔左右伸展两个方面,前人讲“意拳在十字当中求生存”,诚至理也。

换句话讲,我们越是周身放松,就越要注意上下挺拔,左右伸展;我们越是上下挺拔,左右伸展,就越要注意周身放松。

前面我们讲过站桩要注意两点,一是合乎生理,二是合乎力学,所谓骨骼支撑与肌肉收缩的道理,骨骼支撑越合理,肌肉放松就越好,反之肌肉放松越好,骨骼支撑就越容易到位,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抻筋拔骨,松而有力,莫过如是。

我们站桩的时候,姿势上虽然不做过多的要求,没有标准的动作,但并不表示没有相应的规范和一定的要求,所以,还是要尽可能的按照动作要领去做,一时做不到没有关系,但要有这样的锻炼要求。

当我们站桩的姿势已经比较合乎要领和要求以后,俗话讲,看起来比较舒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一步提高对放松的要求,因为站桩能不能真正彻底的放松,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站桩时的意境,准确些讲,取决于我们意境的再现真实与否。

站桩什么时候也离不开我们的意念活动,而我们所讲的意念活动,其实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假借,二是意念诱导。

而这里的意境,更多的是指精神假借的内容。比如,我们最初站托抱桩时的两手拉细丝,这细丝原本是没有的,是我们通过假借和设想得到来的,这细丝很细很细但有一点弹性,我们两手十指之间拉着的这些细丝,既要能感觉得到这些细丝的弹性,同时又不能把细丝拉断了,有那么一点意思就可以了。

我们这种意境再现是不是真实,那就要看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体会到两手之间拉着细丝的那种感觉。当然,这里面已经包含有松紧的内容,只不过这时的松紧,还只是松紧的控制,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松紧转换,正如师爷所说“松紧控制的状态”,也可以说稳定下来就是松静的状态。

再比如我们怀里抱纸球,纸球很轻也很薄,但也有一点弹性,抱松了这纸球就掉了,抱紧了这纸球就瘪了,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境,随着这种意境的逐渐清晰,我们确实感觉到了手上拉着的这些细丝,或者说确实感觉到了怀里抱着的这个纸球,此时我们是一点也不会用力的,或者说不会多用一点力,因为我们手上拉的是细丝,怀里抱的是纸球,那都是不需要用什么力的,如果我们稍有用力,手上的细丝就断了,怀里的纸球就瘪了。

我们正是通过精神假借的方式,使自己尽可能的少用力或者说不用力去体会这种意境再现的真实感觉,慢慢的我们就真的一点也不会用力了,这就是从最初的不能用力的要求,逐渐具备后来不再用力的功夫,从而达到真正放松的境界。

就外形而言,放松是身上的肌肉松驰,但身体还要有挺拔之意,犹如云端宝树,耸立冲霄,其意在于保持间架,骨骼支撑,松而不懈,久而久之,自有骨肉分离之感,实如祖师所言“仿佛肌肉挂灵霄”。

实际锻炼中,不再用力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真正开始放松了,可以说是能有多松就有多松,而不在于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意念活动。我们拉丝或抱纸球是这样放松的,那我们抱树,而且是参天大树,还能不能一样做到与拉丝放松的状态,这就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和更高层次的境界了。

练意拳需要有一点形象思维的能力,这是因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我们通过精神假借,更好地把意境真实的再现出来。

从实际的锻炼看,真实的意境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再现出来的,首先就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完全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一站就能清晰起来,有的人可能站了很长的时候还是模糊不清。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渐渐真实再现的过程,也正是我们的身体慢慢放松的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