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2500-清末旧照片:炕头上的牌局,上课的私塾,少年剃头匠

1894年,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出版了《中国人的性格》一书。在他的书中,他用一组照片记录了清末社会生活的一些景象,今天将这些场景展示给大家,看看百多年前的真实样子。

四口之家的合影。

1872年来到中国后,明恩溥在天津,山东等地传教,并创办了学校,医院和其他慈善机构。通过在中国的长期工作和生活,他逐渐熟悉中国的国情并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女人在厨房里忙碌。

明恩溥在书中没有详细介绍这些照片,因此我们不知道拍摄的具体情况。根据照片上记录的历史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是在北部地区如直隶和山东拍摄的。

坐在炕头上打牌,很开心。

《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以中国人的性格为主题。通过分析中国人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个人,社会与家庭之间的互动,抚养孩子的方法以及一些传统仪式,来研究中国人的性格特性。这本书对西方人的中国观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船只。

京剧演员。

这位博学的传教士试图以公平的方式描述他对中国人的了解。他总结了二十多种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包括赞美和批评。赞美方面包括仁慈,宽容和坚韧,顽强的生存能力等;贬损的方面包括思想模糊,相互怀疑,缺乏诚信等等。

十几岁的少年做了剃头匠。

著名学者辜鸿铭不同意《中国人物》一书中的观点。他说:“(明恩溥)不懂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作为美国人,他不够深入。”

木匠在工作。

明恩溥在书中提到,中国人通常更加勤奋。他说:“经常有人寻找两种工作来相互配合。例如,当河水结冰而无法航行时,天津的船夫们就拉起冰爬犁。这种方法可以拉扯东西。同样,在某些地方,大多数农村人口正忙于制作帽子和擦草绳。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东西可以卖钱。”

做针线活的妇女聊聊家常。

明恩溥特别注意妇女的辛苦。他说:“当您看到中国女人时,她们的手很少不在纳鞋底的。即使他们在小巷里聊天,他们也像这样边纳边聊。也许你看到他们在纺纱中,永远不会有闲置的时间。”

私塾课堂场景。

说到古代教育,私塾是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没有人一定看到过私塾的样子。这张照片弥补了我们的遗憾。

四代同堂合影。

大家可能对明恩溥比较陌生,提到一桩历史事件,就能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1906年3月,他向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他应利用清廷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开办学校,并赞助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在他的推动下,美国于1908年正式宣布向中国退还一半的“庚子赔款”,共计1,160万美元,以资助在美学习的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