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实验的科学课还是科学课吗?

没有实验的科学课还是科学课吗?

现在不少中小学的科学实验都是老师用视频演示的,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为了考试,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等,学生都是死记硬背的。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任何其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科学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

科学课,如果没有了实验,没有了野外观察,它还是科学课吗?

钱学森在回忆自己1923年至1929年在北师大附中学习时有这么一段话:“当时师大附中很穷,经费不足,但是实验做得很多,化学实验室对学生随时开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奠基人吴征镒1929年在江都县中读初中时,就开始对植物学发生兴趣。初一时教植物的老师名叫唐寿,两江优级师范毕业,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老师教出来的,这位先生最先启发了吴征镒,使他从初一起就喜欢上了植物。唐老师不但讲书,还带着学生到室外观察植物。吴征镒至今记得,第一次观察紫堇,发现它的紫红色外形像一串小鸟,回到学校,唐老师指导同学在教室里解剖,制作标本。室外观察植物,他们到过平山堂、禅智寺,以及扬州的东乡、西乡、北乡等地。

进入高中时,吴征镒已积累起200多个植物标本。进入扬州中学,担任生物课的先后有三位老师,一位是唐耀,号曙东,解放后他在林业科学院当副院长;另一位也姓唐;还有一位是吴遐伯。唐耀老师只教了他一年,不但讲课认真,而且重视课外实验。唐耀老师知道吴征镒已积累并鉴定了200多个植物标本,为了鼓励学生对生物学发生兴趣,他专门筹划为吴征镒在班上举办了一次展览会,把他的200多号标本全部展出,这对吴征镒热爱植物学产生了极大的鼓舞。

这些遥远的民国故事就不去提它了。我们这里,1980年代,常有几个挑着担子的人,穿梭于各乡镇中学之间,他们不是小贩,他们是老师,是实验老师,他们挑的是实验器材与设备。当时,不是所有的中学都有“全套”的实验器材与设备,常常是一个区几个中学共用一套,因此出现了这样的一景:挑着担子的实验老师风尘仆仆地穿过乡镇的田野,走向一个个课堂,走向一道道渴望的眼神。。。

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科学书上的实验,老师们都是坚持做的。等我们上初中时,条件大为改善了,各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观察洋葱切片,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用坩埚加热固体等等,成了最美好的中学回忆。

今天各校都盖起了巍峨的实验楼,整洁明亮的实验室里,器材、设备、药品齐全,为什么学生实验反而少了,甚至没了呢?

为什么老师也不带学生进行野外观察与采集了呢?

现在,老师们为什么不愿意带领学生做实验?为什么不愿意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勘测、采集等活动?

1、是安全问题。安全责任大于天,为了安全,现在学校、老师不敢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2、是考试问题。现在的教学都是围绕考试展开的,不考的不教。实验不考就不教,教也只教理论,不教动手。如果要考实验,考哪几个,临考之前教哪几个。

3、是老师的教学理念问题。老师的教学不是为了学生,也不是为了学科。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为了完成考试指标。因为只为了这个,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不喜欢科学课?为什么很多孩子科学就是学不进去?为什么很多孩子的合作意识、安全意识都很差?为什么我们全民的科学素养都很低?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孩子不愿意从事与科学有关的工作?

也许,都跟中小学的科学课没有实验有那么点关系,也许都跟中小学科学课“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生活”有那么点关系。

我希望,我们将来的科学课将以实验操作、生活实践为主导,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愉快而又严谨地学习科学,从而学会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