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时,为何不让乘客跳伞求生?
七年前,从马来西亚国际机场起飞的马航,按照原计划原本降落在北京,令人惋惜的是马航竟然在中途失去了联系,乘坐这架飞机的亲人们再也不会回来了,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让很多美好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我们在感慨生命为何总是这么脆弱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何乘坐这架失事飞机的乘客们,没有选择跳伞呢?”
在日常交通工具中,飞机成为大部分人首选最佳出行方式。乘坐飞机不仅可以节约很多宝贵的时间,而且还是最安全的。与其他交通事故相比,飞机发生空难的概率也是极其低的,不过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一旦遇到空难,宁可斥巨资进行赔偿,也不愿意让乘客们选择跳伞,主要是因为一下几个原因:
1.飞机高度超过跳伞高度,危险系数就越高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它的高度是极其高的,通常情况下都会在8000到12000米左右,而人类正常跳伞的高度是不能超过三千米,一旦超越了三千米,就代表着危险系数越高。
截止到目前,突破人类跳伞高度并获得吉尼斯纪录的人名为“阿兰.尤斯塔斯”,当时57岁的他创造了跳伞最高记录四万米,然而他身上的装备造价堪比航天员登录月球穿的宇航服,而普通乘客是无法与专业人士相媲美的。
在没有安全措施做保障,也没有专业人员做指导的情况下,从万米高空中跳伞,无疑是在选择送死。
2.高空跳伞环境恶劣,不是逃生而是在送命
在高空环境下,人们是无法进行自主呼吸的。因为在一定高度中,氧气稀薄,人们是无法进行呼吸的。而且空中高度越高,温度就会越低,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跳伞,不是被冻死,就是因缺氧而昏厥。
飞机在万米的高空中飞行,机舱内的压强与室外是不同的,舱内只有不断加压,才能让乘客们感受到舒适。如果一旦打开舱门选择跳伞的话,高空中的气压变低,在低气压的环境中,人体的血液就会沸腾形成泡沫。
一旦人体中有了这种泡沫,就会阻碍血液进入主动脉,这种情况下就会使肺部炸裂,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威胁生命,一个人一旦出现生命危险,更别提想要安全跳伞了。
在万米高空中,如果做出打开机舱跳伞的选择,就意味着这不是在逃生,而是在送命。此外,从以往历史空难中来看,当飞机遇到特殊情况,出现突发故障时,飞机上的机长和其他工作人员最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飞机出现故障的问题,如何稳定飞机,根本没有过多时间去考虑教乘客如何使用降落伞等装备。
3.降落目的环境未知,很难幸存
要知道在正常跳伞前,大家都会准确规划好降落的目的地,在跳伞过程中调整好视角,使其安全准确降落到目的地。
对于第一次跳伞乘客来说,是不会调控降落伞方向的,一旦降落位置不对,就极有可能挂在高压线上,也会坠落到茫茫的原始森林中,甚至掉入悬崖中粉身碎骨,亦或是沉入海底成为鲨鱼的饕餮盛宴。在高空盲目跳伞,没有GPS准确定位,是很难幸存下来的。
4.乘客的心理素质和跳伞水平是有限的
看似跳伞过程很简单,只需要纵身一跃,但其实整个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需要进行专业训练。对于第一次跳伞的乘客来说,她们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跳伞水平也是有限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这种慢性基础疾病的乘客,一旦遇到飞机事故,往往身体就已经出现异常反应,而那些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也会出现脑子空白、惊慌失措,一旦真是有了降落伞,大家在混乱的情况下,也不知道如何打开使用。
跳伞过程不像电影演的那样简单,只要打开降落伞,就可以成功降落。事实上,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能够轻易打开降落伞的,最后只能变成“肉泥饼”。
5.现代飞机发生空难意外概率低
从所有交通事故概率来说,乘坐飞机是最安全的。以汽车为例,全国每年出现汽车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而国内发生飞机事故的概率是极其低的。尤其是现代飞机,整套系统都是很先进的,即使没有人工干预,在这种自动系统的保障下,飞机也不会出现失速过快的情况,不会像掉了线的风筝,直接坠落。
这种强大的系统,往往高于人工干预,能够让飞行员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处理。每一架飞机在起飞之前都需要进行各种检修,遇到恶劣天气都会停风,对于经验丰富的机长来说,能够将乘客安全输送到目的地,也是游刃有余的。
2018年,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8633飞机,在飞行途中,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在生死一瞬间,机长迅速做出返航的决定。机舱玻璃爆裂,内外压力差大,副驾驶飞行员上半身被吸出窗外,在飞机失压的情况下,机长凭借过硬实力和丰富经验将飞机成功降落在成都。
对于不接触跳伞的人来说,根本不了解跳伞的成本有多高,随随便便跳一次伞就需要上千块的成本。而且降落伞的整套设备成本都非常高,重量在20斤左右,如果在飞机上为每位乘客准备降落伞的话,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这样一来不仅成本高,而且还增加了飞机的重量。
总体而言,对于一家航空公司来说,宁可赔偿几十亿,也不会选择让乘客跳伞求生。毕竟飞机在出现特殊故障时,还有生还几率,化险为夷;而一旦做出跳伞的举动,生还希望渺茫。
此外,飞机为乘客配备降落伞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这样的装备,对于乘客来说也是无济于事的。想要真正实现安全,就要不断提高飞机安全性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机长,在技术上实现真正的突破,才是乘客最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