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龙”之首,连孙策都要执弟子礼,曹丕更夸他“国之俊才”
军师联盟剧照
生逢乱世,有才不一定能施展抱负,但有名声却可以。如顶着仁义之名的刘备,江东民望所归的张昭,执掌月旦评的许邵,独创郑学的郑玄,还有华歆,字子鱼。
华歆是太尉陈球的弟子,看看他的同学:卢植、郑玄、管宁,各个都是当世名士。华歆更是和管宁、邴原组建了固定队伍,合称“一龙”,华歆是龙首,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华歆的故乡高唐比较繁华,士子们都喜欢在街上抛头露面,唯独华歆不喜欢,就安心上班,一下班就回家,也不妄议他人。
华歆本身是太尉弟子,游学期间又传播了名声,冀州牧王芬谋算废黜汉灵帝时,都要拉上华歆、陶丘洪参谋一二。陶丘洪是动心了,但华歆看得分明,“废立这种大事,就王芬这水平哪搞得定”,结果也很符合华歆的预期,王芬事败。
华歆跳槽其实也很频繁,先是被何进征召,后来董卓也给他派官,袁术在穰城还强留华歆,又被马日磾任命为豫章太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名气够大,几经波折终于在豫章安稳了一阵儿,因为他施政并不扰民,所以百姓很爱戴他。
后来扬州刺史刘繇去世,百姓们自发拥立华歆,但华歆表示没有朝廷任命他可不干这事,百姓们坚持了几个月,但华歆还是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等孙策到江东开拓业务的时候,安生日子也到头了,经过虞翻劝说,华歆直接开门投降。
孙策还是很尊重华歆的,他对华歆执弟子礼,把华歆奉为上宾。每次孙策开会讨论的时候,都得华歆先开腔,其他人才敢发言,此外华歆还收获了一个称号“华独坐”,用来彰显华歆的独特地位。
可是人心思变,孙策过世,曹操又以天子的名义征召华歆。孙权是很不情愿,但华歆去意已决“我去帮您跟曹操搞好关系,要不老留着我这吃干饭的有何用?”,话说得很漂亮,孙权也信了,华歆从此一去不回。
华歆一到曹操这边就被重用,官职升得飞快,甚至还接替了荀彧尚书令的位置,这就等于一个副丞相呀,名声大就是好。华歆还给曹操参过军事,当过军师,自己不能打不代表不能分析嘛。曹操建魏国,华歆升任御使大夫,曹丕即位,华歆被任命为司徒,这回彻底落实了“三公”之名。
华歆生活一向清贫,赏赐俸禄什么的都拿去接济别人了。曹丕分给众大臣一些苦命女子时,别人就笑纳了,而华歆让她们嫁了人,有个归宿总比为奴为婢好。曹丕听说这事默默叹息,专门写诏书夸赞华歆,“国之俊才”。
前文提过华歆、邴原、管宁是一个组合,小时候还学过一篇课文“割席断交”,当时学完粉了管宁好久。直到读过《三国志》,这才回过味来,华歆真的如课文所言那么不堪吗?《傅子》谈及君子时就特地提到了华歆,而华歆也从没忘记过管宁这个朋友,曹丕时期他举荐过管宁,曹叡时期当时担任太尉的华歆,打算连官都不做了就要推荐管宁,虽然曹叡没答应吧,也不许他辞职。
再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陈登“渊清玉洁”,太史慈“华子鱼良德也”,孙策“年德名望,远近所归”,曹丕“一代伟人”,曹植“以和养德”,陈寿“清纯德素”。华歆的德行确实为人称道,所以“割席断交”这个来自《世说新语》的典故当故事看看就好。
当然华歆在魏国是交过投名状的,曹操收拾伏寿的时候,就是华歆亲自带人去宫里搜出了伏寿,藏在宫墙里都找得出来,可见华歆这事办得多用心。
因此曹魏的历任君主也很信任他,到了曹叡时期华歆就等着告老还乡了,可曹叡就是不想放人。知道华歆年事已高,给他设立了专车,觐见的时候还有专人抬轿。但是华歆必须得来。为此曹叡就差满地打滚了,“您要是不来,我就带着文武百官一起站着,直到您来我才坐下”,华歆没辙只好继续参与朝政。
暮年时期的华歆还做了一件事,230年在曹叡派曹真伐蜀时,他递了一封《止战疏》上去,核心思想就是这仗不能打,正好天公作美下了大雨,曹叡就召回了曹真。232年,华歆病逝,终年75岁。
德高望重,一时俊彦。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