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一档教育类节目里,主持人请教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国辉:“是不是学音乐的孩子都是苦大的?都是得几百个巴掌逼着他一定要耐心下来才能学好?而叶教授给出的回答是:学音乐的苦,400个巴掌都是少的!
叶教授还举例说,自己认识的好几个钢琴家都感谢父母当初的“巴掌”。要是没有这些“巴掌”,他们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成功。
虽然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是,每一位学过音乐的孩子都懂,在这个过程中,吃苦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练琴本来就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孩子天性爱玩儿,让他们坐在那里老老实实地练琴,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学琴呢?不学不就不用吃苦了吗?叶教授表示,在练琴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可能触发某一个孩子的兴趣点。正如叶教授所说,那些从小被逼着练琴的孩子,不一定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音乐家,他们会成为数学家、文学家,或者各专业的优秀人才。但是在练琴的过程中,或许会触发他们其他的兴趣点,而他们在练琴时获得的一些品格,正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关键。而有些孩子则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爱上音乐,也正是因为前期有了一定的强制性,才使他们挖掘出了自己潜在的兴趣,从而收获成功。但虽说学音乐辛苦,但是叶教授也同样给出了家长们一个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兴趣。叶教授认为,在一开始接触一项事物的时候,孩子可能并不是一上来就擅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利。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让孩子多试一下,不要轻易地把这件事情就贴上不感兴趣的标签。如果只是因为不擅长,而就放弃了这个兴趣,反而可能会令孩子错过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错过孩子最好的发展方向。叶教授还分享了自己身边的例子。原本考上了清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后又反过来去考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本科。这正是由于孩子的兴趣点没有对接成功导致的。因此,孩子能够找到真正感情去的事情对接,是十分幸运,也是十分难得的。家长和孩子都要注意,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的兴趣,有时候多试一下,说不定就坚持下去了;当然,我们学音乐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成为音乐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音乐,进而学会欣赏生活当中的美。懂得欣赏美的人生,才能够找到人生的乐趣所在。有艺术相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丰富美好的人生。如果您也认同叶国辉教授的话,就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如果您也尝过学音乐的苦,就请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学音乐的那些年您吃过哪些苦!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