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谷之战:杨业被逼死战绝食而死,北宋早期两个大问题展露无遗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契丹国志》

燕云十六州对于古代中国的中原政权而言,是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重要战略要地,进可以以此经略漠北,守可以以此作为天然屏障。丢失燕云十六州对于宋王朝而言是心腹之痛,所以终宋一代的帝王都有复此故土的志向。而其中最有机会成功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的两次以失败告终的北伐。

陈家谷之战正是第二次北伐(雍熙北伐)中最惨烈的一仗,而且从这一战中,我们还可以看见宋朝军事结构中存在的,导致有宋一代屡战屡败的深层问题。

一、降将受恩,颇得猜忌

以《杨家将》中杨令公的形象为人所熟知的杨业,在历史上最早是以抗宋名将登场的,为北汉的一名大将。历经三朝,在和宋朝的战争中立下不少战功。直到北汉亡国,才和国主刘继元投降宋朝。

当时的宋朝刚刚经历了一次非同寻常的王位易主,宋太宗赵光义以兄终弟及登上王位,这种非正统的继承方式,让他和太祖朝战功赫赫的将领们关系紧张。所以赵光义不只防范旧将领,还需要一些新的军事人才,来抵抗旧将们。于是,孰知边事、勇猛善战的杨业的归降,就受到了他的重视。

而后,杨业被委以重任,并且在雁门关之战大破辽军,立下重大战功,从此辽军看到杨业旗号,便调转马头遁逃。但杨业也因其特殊的身份,在同僚中始终免不了受到旧将领的敌视。

雍熙三年,赵光义发动大军北伐,兵分三路,进取幽州。其中西路军便是以杨业为副将,潘美为主将。轰轰烈烈的北伐,一开始很顺利,一连攻下云、应、寰、朔等地。但很快东路军便由于将领指挥混乱,作战不利,直接打乱整个北伐的布局。

于是,宋太宗下令全军撤退,西路军则受诏负责保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迁回国境线内。就在这大撤退中,爆发了陈家谷之战。

二、辽军势盛,监军逼战

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当东路军被击退,辽军挟新胜之势,十余万兵力重新攻陷寰州。大敌在前,是否应战,杨业料事度势,认为这场仗很难打赢。他对主将潘美和监军王侁等说:“辽军此时势头正盛,不能与之争锋,而且皇上只让我们保护百姓退回国内。我们应该分一支军队进驻应州,吸引辽军主力。趁机让百姓通过石碣谷撤离,遣强弩手千人列阵于谷口,骑兵援于中路,便能够保全百姓完成我们的任务。”

王侁却说:“有数万精锐部队,却胆小避战,我看我们倒应该率领大军急速赶往雁门北川,鼓行而前。”扬业马上反对,认为必败无疑。王侁听了,讽刺道:“将军和辽国作战多年,有无敌的称号,在辽军面前不应该这么迟疑逗留,难道是心藏别的志向?”

杨业无奈,回答道:“我不是贪生怕死,只是战况对我方不利,不想让将士白白送死。今天监军责怪我避死,那我就出战杀敌做个表率。”

临行前杨业心中抑郁,便对主将潘美说:“我本是北汉的降将,皇上不止没有杀我,还宠信有加,授我以军事大权。今天面临大敌,本来想等待机会再发动进攻,建立功业报答国君,现在同僚怀疑我贪生怕死,我只能出战了。希望诸位,在陈家谷口埋伏步兵强弩手,分成左右翼,等我转战到此地,便夹击援助我,不然我的军队将会全军覆没。”

不当战而战,杨业被迫出阵,黯淡的前途似乎无法避免。

三、拼死力战,主帅失约

杨业的大名在辽军中无人不知,带军的大将耶律斜珍听到战报:“杨业自负骁勇,正引兵朝自己的方向而来。”便急忙派副将萧挞凛率兵埋伏在路边,他本人带兵向前,作出迎战的姿态。

两军近前,杨业因为带着死志,悍然挥军进攻。耶律斜轸看他来势凶猛,便顺势佯作败退,往有伏兵的地方撤退。结果杨业进了埋伏圈后,伏兵四起,刚刚还在逃跑的耶律斜轸也杀个回马枪,打得杨业措手不及,急忙领将士退至狼牙村。

王侁在陈家谷口等了三个时辰,还没有得到杨业的战况情报,以为辽兵败走。于是他为了争功,带着自己麾下士兵离开谷口,潘美想阻止他却阻止不了,便也跟着他离开。离开谷口没多久,二人就听到杨业战败的消息,索性就挥军直接撤退了。

此时的杨业军拼死奋战,从日中战到日暮,果然退转到了谷口,却发现潘美等人已经失约,悲愤不已。他想遣散经过之前激烈的战斗后仅存的百余名部下,让他们不要跟着自己赴死,但是众人不肯离开将军。

于是,他们在杨业的带领下和辽军展开最后的决战。杨业的儿子延玉战死,老将岳州刺史王贵用尽了弓箭之后,便驱马近身搏杀,杀死多名辽兵之后牺牲。杨业自己身受数十创,最后中箭跌落马下。被俘之后,他感念太宗对他的恩遇,绝食三日而死。

陈家谷之战是雍熙北伐的最后一仗,也是最惨烈的一仗。后人评价杨业将军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既有料敌的先见之明,拼死力战的勇猛,也有坚贞不屈的忠诚。他的事迹通过口耳相传广为人知,甚至成了戏剧小说中经久不衰的题材。

而在其悲壮的事迹之外,我们不难看到有宋一代之所以军事疲弱,最后落得弱宋之名,在于其军事结构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宋军中监军影响力还要大于主将,让主将无法完全控制军队。而且从当时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军中将领们也存在互相牵制的关系,导致前有东路军指挥混乱以致战败,后有杨业被迫出战,都反映了问题。

看过陈家谷之战这段历史的人,总会禁不住地想,如果潘美等人没有撤离谷口,最终的战果会如何?我想杨业将军至少不会军覆身死。但是,如果宋朝有着良好的军事制度,能让将帅间不互相牵制,能够解决“兵权制衡”和“新老派系人员的关系”这两个早期最大的问题,恐怕北伐大军也不会被逼至需要做陈家谷决战的惨境。

本文作者:大飞

参考资料:

1、《杨业当了掩护主力撤退的弃子雍熙北伐,皇帝凭想象指挥》,白孟宸

2、《雍熙北伐——宋太宗二次伐辽的失利以及杨业之死》,明甫

3、《续资治通鉴卷十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