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悲伤的岁月挤压着年华
这种天气对自省是再好不过了。太阳向万物投下冷冷的光,仿佛是毫不留情的审判。它从我的眼睛进入我体内,照亮我的内部,使我贫瘠。我敢肯定,不出一刻钟,我就会达到自我厌恶的极端。多谢了,我可不想这样。我垂着手坐着,或者胡乱画着,百无聊赖,打着哈欠,等待黑夜来临。等天黑以后,我们,物体和我,将走出虚渺。
by萨特
欢乐悲伤的岁月挤压着年华
在泰戈尔之后,读短诗成为一种时髦,惊鸿一瞥就是一朵诗心。甚至某一时期,人人都要随身准备一个素色纸笺装订的小册子,等待飞鸟一样的灵感,偶尔降临忙忙碌碌的人间世。
保罗·策兰像他的前辈卡夫卡、茨威格一样,身上也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可是前辈卡夫卡的变形世界与茨威格两撇小胡子,感慨命运,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对未知的恐惧。
1970年的某一天,诗人保罗·策兰跃下了巴黎塞纳河上的米拉波桥,完成了他的死亡赋格曲。河水流淌,大梦先觉,我们要长久地凝视河水,直至重新认出对方。
“有时,天才会变得黑暗,沉入内心的苦井…”,并不想在这个毛絮飞扬不知归期的午后谈论死亡,只是在说诗歌中的死亡,有时候,你和我,自以为是那些潮起潮落的废话,保罗·策兰已经以絮絮叨叨的方式进行抵抗,直至落入无言与沉默。
朗读,抑或在心里默念。找一个空旷的房间,大声地念保罗·策兰的《死亡赋格》,光与影碎成无数深蓝的词汇,撞到铺满鲜花的窗台,眼睁睁地夕阳重复,“那朵被你唤醒的光线,溅着水花移过来,上面浮着一颗果实,多年前你曾咬过它一口。”
保罗·策兰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要告诉您,一个犹太人用德语写诗是多么的沉重。我的诗发表后,也会传到德国——允许我跟您讲这样一个可怕的事情——那只打开我的书的手,也许曾经与杀害我母亲的刽子手握过手…但我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用德语写诗。”
国内当代诗人之死,从郭世英到海子,从顾城到戈麦,从蝌蚪到昌耀,诗歌的抗争意义,无论是对政治还是生活,如今都已经荡然无存了。不过诗人的卑微是每个时代的黯然,抛开性格的讨论,就顾城的艺术价值而言,他是出色的。
顾城诗歌早就透露出死亡的意向,《墓床》后来被民谣歌手万晓利改编吟唱,“我知道永逝的来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看样死亡于顾城,似乎有一种宿命的必然。
作为幸存者和逃亡者,保罗·策兰始终活在奥斯维辛后遗症之中,对于这样的“重伤者”来说,任何一点伤害,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是灭顶之灾,往往生不如死。譬如他和英格褒·巴赫曼之间的恋情,长达二十年的书信,结集为《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
“对于你来说,我是谁,在这么多年之后?”在保罗·策兰看来,英格褒·巴赫曼可能更像一只忙着驱赶死亡、带来生命的“手”,除了情书,她还要为爱人造一条诺亚方舟。
然而女人常常高估自己的爱情,她以为凭如此催化酶的力量,可以阻挡白驹过隙。于是,方舟失败了,洪水胜利了,黑暗来临,保罗·策兰“自己选择了孤独而无名的死亡。”
最无聊的是,穷极想象去诠释诗人的头脑,囫囵吞枣的诗意,还不如把天才拉回俗世凡尘,所以去策兰、巴赫曼书信字里行间,看红尘男女的叹息。在这件事上,谁也不比谁高明。
写情书是个奇妙之旅,有时显得分外多余,即使能涂鸦些文字,那种充满爱欲,曲曲折折一字一顿,也不知最终的读者是谁。或许偶尔为之,心情和那人,皆是一念起,一念消,有张啰啰嗦嗦的信笺,游弋于锈迹斑斑的邮筒,怕是远远慢于行人的脚步,萧索抵达了,早已没有最初的温度。
【 绘画:Jonas Wood 】
前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入群请加花花君
备注入群
花花视界微信群
浊世流转的清凉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zhl172901515】
更多微信公众号
夏之桑榆
或许除了设计、摄影、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什么都可以聊
子淦语妙天津卫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烂柯记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