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5元捡漏《平安帖》,虽然一件是赝品,却很有艺术性

在收藏市场上,面对众多的艺术品,很多人便会产生真假难辨的感觉,一旦遇到赝品,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在1947年的时候,一位老人花了5元钱捡漏,意外遭遇了赝品,在很多人看来,或许老人是花钱买了一个教训。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让人大跌眼睛,因为这幅赝品居然卖了三个亿,堪称是赝品当中的精品,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一、老人捡漏的经历
时间倒回到1947年,在瑟瑟的秋风当中,一位老人来到了北京琉璃厂门口,这里原本熙熙攘攘,不过因为遭遇战乱的缘故,很多人家都已经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唯有一些穷苦人,试图变卖自己的家什来养家糊口。看到老人的到来,这些摊主们都翘首以盼,希望自己能够开一笔张。
不过对于老人来说,自己手中的钱也不富裕,因而当他精挑细选之后,最终对一块破旧的黄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块布上,赫然写着王羲之的《平安帖》,经过短暂的讨价还价之后,老人最终以5元的价格买下了它,并返回家中收藏了起来。
二、实至名归的捡漏王
熟悉书法创作的观者,相信大家都知道,由王羲之创作的《平安帖》,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个人见到过,堪称是一件稀世珍宝。因而对于老人来说,能够以5元的价格买下这幅书法作品,绝对是一位捡漏中的王者。不过老人单纯是对书法的喜爱,本身并没有想太多。
在1947年的时候,物价飞涨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平常人家买一袋大米,就要花费上百万元的价格,而普通市民理一次发,几乎就要花费数万元的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以5元的价格买下王羲之的字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三、《平安帖》的市场价值
若干年后,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老人也将自己珍藏的布料拿了出来,并交给专家鉴定。果不其然,这块布料当中的《平安帖》,并不是由王羲之创作的,而是由宋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临摹的赝品,听到专家的解释之后,老人并没有感到失望。
毕竟在老人的心目当中,自己并没有指望这幅书法作品发财,不过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是古人临摹的赝品,存世量也只有两份,价值更是达到3亿元人民币。而这件作品,也创下了单字价格最高的记录,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
其实大家都知道,衡量收藏品的价值,一方面取决于制作者的名气,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年代的久远。而这件《平安帖》字画作品,因为与王羲之有莫大的联系,因而历史价值是非常高的,即使不是王羲之本人所创作,同样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而这也是老人捡漏的原因所在,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