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才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存在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实存在。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叶澜教授讲:“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毕竟课是活的,对象是活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看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从学生的角度看,不同的学生同样也有不同的收获和困惑。或许,这节课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很适合,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也许就不适合了。所以说没有完美的课,只能力求更好的课。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完美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完美主义”,使课堂教学在普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害怕学生跳出自己预设的“圈圈”。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引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学生却如同折了翅膀的雄鹰,难以展翅高飞。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应该少一些固定预设,多一些课堂生成,“让预设与生成共舞”,而“生成”恰恰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它在带来精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遗憾,甚至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丧失程序上的完美。但是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显出真正的“美”来。没了月亮的阴晴圆缺,我们就不可能欣赏到那些感叹人生悲欢离合,聚散无常的或婉约、或豪放的诗句;而没了问题的存在的完美课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策略更需要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课堂教学的不完美,也许是一件好事。正因为“不完美”,才督促我们虚心学习,才能不断丰实教学思想。作为教师,勿需苛求完美,但要学会关注、捕捉、反思每一节课中的遗憾,并努力追寻各种方式弥补遗憾,这样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快速提升,课堂就会自然焕发生命活力。

二是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重在课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才能为学生传递思想、塑造心灵和启迪智慧。作为一线教师要铭记责任和使命,大胆尝试改变固守、僵硬、低沉、包办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实现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尽情展示;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充分思考;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解决;把成功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切身体验;把生命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是做高效课堂的构建者。“高效”课堂与“完美”课堂可以同论而语,都是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显然,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得好:“教室,是出错的地方。”的确,课堂是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是师生生命对话的舞台,是师生经历成长的生活情景,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它可能有教师面对学生发问而回答不出的尴尬,它可能有学生面对问题所作出的“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而产生的“遗憾”,这些都是正常的。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我们教师要用实际行动还课堂以真实,予学生以创造,为“遗憾”去追求,才能使教学这门艺术不断逼进完美,趋向高效,尽而彰显课堂的精彩和美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