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临终前的这幅字,超越了王羲之(转)
王献之临终前的这幅字,超越了王羲之(转)
春日融融
2020-12-03 13:33
王献之《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地黄汤帖》,现存墨迹是唐人墓本(又传为米芾临本)。《地黄汤帖》用笔外拓,笔画圆腴而纵逸,极富节奏感。起始“?新妇”两个字写得古朴凝重,?“服”字以后,渐渐放开,到第二行已很洒脱,笔画连绵流畅,提按一任自然,纵放自如,充满韵律感。此帖点画精谨,用笔一丝不苟,是研习行书须精心探究的法帖之一。
根据有关的历史事件推断,此帖当写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是王献之生平最后一幅作品,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王献之到唐太宗的近三百年里,王献之在书坛的地位,一度超越其父亲王羲之,成为那段时期备受百姓喜欢、多位帝王推崇的的“书圣”,而《地黄汤帖》也成为历代临学的经典之作。
原文:
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
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
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
谢生未还,可尔?
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译文:我爱人服用地黄汤以来,病情似乎有所减轻,但睡眠和饮食仍然不好,我的忧虑无法消除。你们先前所讨论之事,想必已经谈到了。谢生没有回来,这是为何?他进退无常,实在令人费解,我要写信去询问他。
单字解析
风度科技
今天12:52
中国书法史也可以总结为是一部笔法的传承史,从东汉的蔡邕从嵩山得神人而授笔法之后,就一直传承了下来。
从蔡邕到蔡文姬,后经钟繇、王羲之等人传到了唐朝的虞世南、张旭等人,从张旭这里,开始出现了众多分支,从张旭的学生邬彤传给了怀素,张旭传给了徐浩和颜真卿以及韦阮和崔邈。
小野道风行书长卷
而中国书法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当中说:
“自颜、柳氏后,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书法史上经历了五代时期的风云变迁,笔法已经衰绝,而群雄凋敝,反倒是不如日本发展得好。
在日本书法史上有着著名的“三笔三迹”之说,基本上可以代表了日本书法的最高水平,“三笔”指的是空海和尚、嵯峨天皇和橘逸势,后期又出现了“三迹”,他们是藤原佐理、藤原行成和小野道风。
而小野道风则是日本平安时期最为出土的书法家代笔,其书法被誉为直追王羲之,也是日本书坛的第一高手,且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小野道风的书法代表作乃是他的《智证大师勅书彩笺》。这件作品用纸极为华贵,可见日本对于器物的讲究程度能够直接唐人。
此作在气格上与阁帖极为类似,在用笔上毫无唐人提按之法,通篇乃是以使转用笔为主,乃是直承晋人用笔范式,可见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书法乃是正在的笔法正脉。此作也直追王羲之。
日本书法同中国书法比起来,更多的是继承大于创新。这一点乃是日本书法的特点,在继承传统方面他们是不遗余力的,而当代中国书法界并没有足够深入传统的精神,许多人学到了一些古人的皮毛,就开始求新求变。
当然日本也有后现代书风,基本是以传统书法为基础,加了自己的创见,而这又是另外一种范畴的事了!
小野道风的这件《智证大师勅书彩笺》,通篇用笔厚且润,墨迹凝重,大有中国唐人之风。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讲,学习古人书法最突出的障碍就是笔法不过关,没有掌握争取的笔法,临帖多少年都是白费功夫。
而日本小野道风这件《智证大师勅书彩笺》,便是用墨迹形式很好地展现了晋唐笔法风貌,且用笔的起承转合能够在点画当中完美呈现出来,是当代人探求古人用笔习惯的绝佳墨迹。
小野道风没有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但他对于书法的追求,表现在极为忠实的继承,晋唐墨迹流入日本之后,彼时的日本书家,能够数十年临摹一两件法帖,并且在用纸、用笔以及执笔和用墨上都能达到与古人几乎一致的高度,这种临摹功夫是当代国人所不能及的!
小野道风这件《智证大师勅书彩笺》为当代书家打开了一座接近晋人书法的用笔的大门,当你将这本法帖认真研读数遍,对于古人的用笔习惯,将会豁然开朗!
ZAKER生活
2020-12-15 16:54
都说启功的书法好,因为是属于他的自创,“启功体”书法太多人模仿,到后来说难得像瘦金体一样,模仿不成。
启功的书法表现的是一种笔法上面的律动感,所以难模仿,尤其是他的字里面有对传统书法结构的打破与重建,难就是难在这两点上。
韵律变了,结构也属于启功的独创,想要模仿的那些人,不是光看样子写传统的结构与架式看着像就够了。启功书法有着深远的意境,这才是最难得的。
启功体被模仿,当然大师刘海粟的作品也曾被模仿过。同样一些行家模仿不出刘海粟笔下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其实与模仿启功书法一样,因为刘海粟的书法进入到了化境的阶段,用墨拙朴又浑厚,这一种书法的结构体,在当时同样自是刘海粟老师的一种独创,其意境同样不输启功体书法,所以说模仿难,难在这里。
细细观察刘海粟老师的作品,看着简单,笔法随意用用墨浓重,但其实老师对于各派的书法都有兼顾,尤其是收入与放开之间的笔势太强。到了他晚年的时候,笔法借助着绘画的本事,开始进入到了化境。
所谓的化境,就是对自我书法的一种独特细化与强化,看着简单,但大气豪华的笔法之间其实是有着审美的一种感受力。
尤其是在他笔法的收放上面,拙朴的浑厚感非常有阳刚之美,另外古拙的雄强笔墨的那一股寸劲,别人想要模仿,太难了。
刘海粟的作品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行草上面,重墨的艺术体成就非常了得,尤其是行草的那一种凝重感又不失他化境笔法的灵动性,用墨讲究也是浓淡之间的转化。
大家都说启功的书法有律动感,但刘老师的作品更了得,而且意境感更不一般。
同样是行家的书法,一个姿态可以用优美来形容,一个可以用苍劲有力,真诚来形容。大家觉得哪一个大师的书法更漂亮一些。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喜欢重墨的刘海粟老师作品一些呢?还是喜欢刘海粟优美的笔法一些呢?为什么?
自信的小龙
今天15:16
正如歌中所唱:'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肉体会老去,心态却可以永葆年轻。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也衍生出了很多网红句子,'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爆红程度不亚于当年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尤其是一到毕业季,更是成为师生间的临别赠言。
我们当下社会节奏日渐变快,很多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与日俱增。很多人便认为,传统的古诗词作为古人传下来的老古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并非如此。
爆红网络的'陌上花开',其出自五代吴越王写给其夫人的一首诗,全句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春风十里,都不如你',但其是出自杜牧的《送别》,原句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林深时见鹿'出自诗仙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出自《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王定国也被贬到宾州(今广西宾阳),在'乌台诗案'的20位案犯中,他是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
寓娘是王巩的爱人,她陪着王巩被贬多年,吃尽了苦头。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王巩是戴罪之身,且被贬之地距离遥远,家人都不愿意跟他一起去,唯独寓娘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只要跟你在一起,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1083年,王巩和柔奴奉旨北归,与苏轼有了一场小小的宴会,宴会上,苏轼发现岭南那样的险境似乎并没有在两人的身上留下风霜,王巩反而更加的淡定从容,居然面如红玉,而柔奴则容光焕发,正巧柔娘向苏轼敬酒,苏轼脱口而出一个问题:'你跟着他去岭南吃苦,难道就没有后悔过吗?'可对方却回了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句话极大地安慰了苏轼愧疚的心情,让他大受感动。这样的女子,苏轼怎能不欣赏?这首《定风波》就是为她而写。
读苏轼的词,可以治愈心灵。
如果想要领略苏东坡举世无双的辞赋风采,学习他的乐观精神,那么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苏轼词传》。
从这本书汇总,我们可以读到苏轼'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壮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旷达胸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人生思考。
这本词传中收集了苏东坡一生所作的词和传,而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苏东坡的词为主题,并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东坡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东坡传奇的一生,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这样的人物还原,历史描写,在普通的宋词合集中是看不到的。
每次翻阅这本书时,笔者总是被苏轼乐观的心态所感染,心中的阴霾也随之一扫而空。虽然学不来苏轼的超然洒脱,但是学习下他的心态,避免自己'心为形役'也是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
这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风雨夜,也有万水千山的张力,这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作为一名武将,却才华横溢,词中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铮铮铁骨男儿豪气;也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侠骨柔情。
本书也是参考了大量史料,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我们还原了辛弃疾充满传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