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神】王冬妮:贞烈女神孟姜女 (连载三)
《中国乡土文学》
征稿启事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土文学社
2020年11月28日
贞烈女神孟姜女
王冬妮
西周灭亡后,又经过了春秋五霸,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从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了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多家。战国中期,七雄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但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烽烟四起,连年的战乱让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更糟糕的是,没有休止的征战导致人口规模急剧下滑,道德沦丧。这让天庭众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就在此时,秦国悄然崛起,特别是秦王嬴政亲政后,他耗时十年,吞并六国,随后又平定南方百越之地,完成了一统大业。天庭大喜,认为这大一统必将造福黎民百姓,天下将迎来太平与安宁。可令众仙没有想到的是,平定六国之后,秦始皇不是施行仁政,休养生息,让四方百姓喘气,而是大兴土木,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宫,南修五岭,北筑万里长城,加上凿灵渠、修驰道,每年服役的人多达三百余万,平均每三个成年男子,就有一个要被征役。
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给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灾难,百姓生活又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还听信方士所言,为了寻求长生不死仙药,不惜花费巨额钱财,将数千童男童女葬身于海底,尸喂鱼鳖……
玉帝也不能坐视不管了。这日,他召集众仙,商议如何对付拯救人类之事。老君思索良久,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说,江南有一奇女叫孟姜女,品性端庄,有胆有识,忠贞刚烈,臣再助她一臂之力,可以担当此任。
玉帝恩准,并答应若此女能完成这一使命,可以考虑日后封神。
(注:从下面开始采用的是最新修改稿,章节目录有所变化,内容紧接上节,不影响阅读)
六、 惊梦醒来意已决
孟兴去送寒衣已有半年之久,孟姜女日日盼他的马蹄声,希望带回范郎的消息。可是,她从秋盼到冬,又从冬盼到春,把春雨盼来了,把柳树盼绿了,又盼来了呢喃的燕子,可就是不见孟兴的影子。
“女儿,此去边关数千里,孟兴虽是骑马去,来回也需要些时日,如果路途顺利的话,也该回来了,但路途遥遥,谁能保证不出点状况呢!你就再耐心等等吧!”
孟父见女儿日日延颈而望,遂来绣房安慰她几句。
“父亲,若是孟兴及时把寒衣送到范郎手上了,回来路上遭了些周折也没什么,但是,我担心范郎是否收到寒衣啊!”
“一切都要等孟兴回来才见分晓啊!周围家有筑城人的我也都打听过了一番,都说不知道范婿的情况。”孟父拍拍女儿的双肩,他也无力再帮忙什么。
这日,孟姜女请母亲一起陪她去附近的西佘山天神庙里上香。孟姜女一路拜尽山上的所有庵庙,在众神之前,诚心祈求范郎的平安。最后,她又登上山顶的塔去,萧萧风起,苍野茫茫,孟姜女矗立高塔,北望群山。山风从北面吹来,轻拂吹过她的脸颊,温柔而缠绵,她多么希望,这是范郎的手在抚摸着自己。群山之巅,思念又起:妾在西佘山,君在筑城端,悠悠青山在,何日护君还?望尽松江山,看尽松江水,不见君身影,只盼君身安。一阵风吹林涌,百鸟纷飞,杜鹃啼鸣,一声声凄厉穿透人心。远处山峦叠嶂,一丝丝雾霭弥漫于魏巍青山之巅,苍穹之下,再也看不到更远的远方。
孟姜女拂起衣袖,拭干腮边的泪水,又曲身跪下,朝着北边拜了三拜。
夜晚,孟姜女又上绣楼,取一方白色丝巾,绣上一青枝,又绣有红豆几许。昏暗的灯光下,孟姜女倚着窗棂,竟迷迷入梦去……
在荒凉的原野,一处处城墙耸立险峰峻岭,一个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役夫徒手筑城,他们脚上套着脚镣,身后是手执鞭绳的厉鬼,略有怠慢,一声鞭响,落在了役夫身上,皮开肉绽,血流不止。役夫们的鲜血染红了石块,他们的鲜血又滴落在黏土之上,一阵掺和,血与土凝在一起,一铲一铲,和血影斑驳的石块,一起夯上墙去。
孟姜女大呼:“范郎,范郎!”
却没有回应,那些役夫如飘忽的灵魂,渐渐隐于城墙之下,再也没有出来。
“范郎……”
孟姜女喊得撕心裂肺,地动山摇,可是那荒凉的城墙下,没有范郎的回应,更不见范郎的身影。她想迈开步子,走向那群巅,可是脚下却有千斤的负重,绑住了双脚,一步也不得迈出……
“天神啊,快告诉我范郎的踪迹吧,妾身盼得好苦啊!”孟姜女恸哭,惊了荒野的孤魂,白色的鸟儿在飞翔,屡屡魂魄如烟飘荡……
忽然,一仙人乘着青云来到她的身边,仙人对孟姜女说:“孟姜女,你这般恸哭如何是好,你惊了这山上所有的孤魂,也见不着你的范郎啊!”
孟姜女双膝跪下,赶紧拜在仙人面前。
“仙人,我孟姜女盼夫多时,来此寻夫,却不见他的影子,还请仙人指点!”
说罢,又连磕三个响头。
“哎,你的夫君不在这块山头,远在辽西关口,他的身子早已被筑入城去!”
仙人说完,便挥动手中的蒲扇,驾云远去。
“别走,仙人,姜女还有事相问……”
仙人却一去不回首,消失在了茫茫天际。
“范郎…范郎!”
孟姜女被自己一阵恸哭惊醒,昏黄的油灯下,她手中的红豆绣娟掉落,几滴热泪浸染着那血红的相思……
“爹爹,娘亲,昨日孩儿异梦,见一仙人,他告诉我范郎被筑城中。孩儿心绪不安,一夜未眠,担心范郎的安危。” 第二天,孟姜女和父母说起昨日的异梦。孟父、孟母细细聆听,亦觉梦中情景有几番诡异。
但仔细想想,大体也是梦由心生,女儿孟姜女过度的担心和思虑才会有那么奇异的梦境。便安慰孟姜女,那是异梦,不是真的,不要太担心了。
但孟姜女却觉得梦境太过真切,仙人的话一直萦绕在她耳际,挥之不去。思虑再三,孟姜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父亲,孟兴送衣已经半载有余,却不见回来,恐路上生了什么事端,女儿
决定此番亲自给范郎送寒衣去。”
“边关路远,千里迢迢,你一个女子如何能行?!万一有什么差池,寻不着
范郎,把自己还搭进去,那如何了得!”
孟父甩了甩袖子,坚决不允。孟姜女又去哀求母亲。
“我与你父亲晚年才得你这一个女儿,我们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送寒衣一直都是家丁家仆的事,哪有女子亲自上边关送衣的。边关离我们千里之遥,你一个女子,如何可以有此想法!”
母亲也不许。
“可是,范郎是我的相公,没有他我此生皆是苟活,我一定要亲身赴边关,一为送衣,二为确认范郎的安康,只要做完这两样事,我定回来照顾爹娘终老!”
孟姜女做的决定,从来没有谁能改变过。
父母一日不允,她一日不进食。三日过后,她已浑身无力,走路都要婢女春兰来搀扶。
孟父见状不禁摇头摆手:“娃儿啊,都说你命不凡,周遭的一切怕是命中注定,爹爹也护不下你一生,你若真的执意要去寻你的范郎,那就……去吧……!”
说罢,一把老泪又湿了双眼。
“孩儿不孝,没能尊从爹娘心意,若能寻得范郎,平安归来,我定足不出户,专心打点孟府上下,不让爹娘再操心了。”
“爹娘生养十七载,不如范婿三日情!”
孟母捶着胸口,不禁心痛。
孟姜女磕头,泣谢父母恩准,心底却又涌上无限的歉意。
我本不是不孝人,难忘父母哺育恩;
奈何彩蝶牵红线,却把范郎与我分;
父母恩情十七载,载载恩情来日还;
我心已随范郎去,寻得深情万年长。
“爹,娘,孝道、情深两难全,我对着天,对着地发誓,只要我寻回范郎,我便日日侍奉爹娘身前身后,尽我的孝心,再不离你们而去!”
孟母与孟姜女相扶而泣,泪水淋湿了孟家母女的衣襟,淋湿了孟家庄的夏夜,顿时雷声隆隆,碎雨叮当,打在了后院的芭蕉叶上,打在了清泉池水上,打在那棵池畔的柳树上。芭蕉叶抽抽搭搭,如泣如诉,垂柳湿润了,珍珠般的雨滴沿着柳枝落下,恰似一串串多情的泪珠!
七、万里寻夫从头越
千里送寒衣,路途迢迢,一路上究竟会发生什么,谁也难以预料。孟父虽允了女儿出门送寒衣,但心里还是有诸多担忧,他要孟姜女出门前一定要做好周全的准备,把行程计划妥当。
范杞梁被抓走的时候,官差是说他们将赴辽西筑墙,辽西地处大秦最北面,秦王在那设了辽西郡,虽然辽西郡所指范围很大,但是至少是一个目的地大方向。
孟父托人,花了几十两银子,向官府借来一幅地图,他请人细细地将地图描到了一张新的白娟上。并在地图上,对于需要途径的郡县名,和各郡县互通的驰道、直道,一一做了标识。
考虑到孟姜女和范杞梁成婚后还未前往看望杞梁父母,路线就从松江府华亭县出发,先到苏州府元和县去看望范杞梁的父母,拜见公婆。然后再取道九江府往大泽乡方向北上,过了东海郡后再往临淄郡走,取道钜鹿直上广阳郡,最后由渔阳抵达辽西。
孟德隆秉烛策划,为女儿北行开道,除了标明线路,他还在每条线路上标识可能住宿的方位。孟父一生平淡,年幼读书习文,没有上过战场,祖上三辈都经营地方的生意,没有出过松江府。如今女儿孟姜女却要远行数千里去送寒衣,她尽管从小心善胆大,但无论如何,也是个年轻女子,不谙世事,这一路上的未知际遇,一一都要她自己去面对,想想这茫茫的送衣路,孟德隆不禁胆颤心惊。只可惜他和夫人都已年迈,经不起路途的折腾,否则,孟德隆也想跟着女儿一起去,一路护佑女儿的周全。
孟德隆又请来老工匠,特别打造一辆轻巧但又结实的马车,他想尽一切办法,要减少女儿送衣路上的辛劳。
婢女春兰年纪和孟姜女相仿,她从小失去父母,无依无靠,自幼在孟府和孟姜女一起长大,两人日夜相随,情同姐妹。范杞梁被捉去筑城后,眼看小姐一日日思念,一日日憔悴,春兰经常看到小姐手拿针线,却望着窗子发呆,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小姐的心事,她时常也跟着孟姜女伤心落泪。孟姜女对春兰也关爱有加,虽然春兰只是婢女,但孟姜女但凡手上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匀着给春兰一份。自从小姐决定要去送衣,春兰就下定决心随行,小姐去哪里,她就去哪里!
整个孟府都在为孟姜女的出行做准备,孟母亲自围起罗裙,为女儿做烙饼干粮;孟父磨刀霍霍,宰了猪羊又腌又熏,做成一小串一小串的肉串,以备路上享用;家丁们便日日给马喂好食,让马儿更强壮,更有力气,并备好一捆上好的稻草,放上马车备用。孟姜女连日赶工,做好秋衣两件,棉衣一件,绣袍一件,并将这些衣物妥妥收拾进了包裹。孟德隆又取整银、碎银几许,交予孟姜女,叮嘱她要好心收存这些财物,把银子分开收存到几处。
择个吉日,又择吉时,孟姜女带上春兰要出发了。孟姜女要去北上送寒衣的事情惊动了县城周围的许多百姓,他们为孟姜女的深情和不畏艰难所打动,纷纷来到孟府门前送她出行。有人捧着几个鸡蛋,塞进孟姜女的马车里,有人包了些干粮,让孟姜女路上吃,还有人送来了一块毡毯,让孟姜女带着路上防寒防冻。孟姜女接过大家的物品,感激涕零,连连叩谢。想不到自己的一个送衣举动,竟引得这么多人的关心,他们的支持与爱护,恰似一团火焰,在孟姜女心头越烧越旺。
孟姜女燃香拜别祖宗,又叩首泣别父母,含着笑意,挥手告别了华亭县来送别的乡亲,踏上她的北上寻夫送衣路。
马蹄“嘚嘚”,马车“咕咕”,婢女春兰赶着马车,沿着大道,向西北而行。
“小姐,快看,我们已经出了华亭县了。”春兰兴奋地叫道。
孟姜女撩起马车的帘子,一幅乡村的画景映入她的眼帘。一条驰道约有十步宽,沿着一条小河逆行而上,驰道两边绿树成荫,田野里生长着绿油油的水稻,水稻正值灌完浆,一串串绿色的稻穗挨挨挤挤地排列在田垄上。远处还有一片荷塘,一支支荷花从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叶从中探出头来,有些已完全盛开,有些含苞待放,田野的风吹过,那些荷花摇晃着,似乎在夹道欢迎出城的姑娘。溪流边,老人携着小童在放牛羊,几只白色的鸭子,正把头伸进水中,啄着鱼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