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小柴胡汤别解与治验
小柴胡汤别解与治验
王东海
最先出现的应是《汤液经》中的大阴旦汤,后被“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医圣张仲景集于《伤寒杂病论》中化裁为小柴胡汤。治疗头目眩晕,咽中干,喜干呕,食不下(食欲食量下降),心中烦满(默默不乐),胸胁支痛,往来寒热等症状。后人又把这些归纳为七个症状表现:心烦、胸满、干呕、头晕、口苦、咽干、目眩,外感病中,只要或见一二表现即可辨为小柴胡汤证。原方药用:
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半夏(一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得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液经》作者伊尹刚好大医圣1800岁,按《论大中医观》的大司天理论,二位神医的见解应该颇为接近,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伤寒论》中的处方其骨干方基本上来源于《汤液经》中!
有前贤解释《伤寒论》三阳经治法:在太阳、阳明二经有中风、伤寒的分治,入少阳经就统治为小柴胡汤;有前贤好用小柴胡汤治外感,竟被误解成“小柴胡汤口感好,用以塞责”。“柴胡先生”、“熟地先生”每每让人心生疑惑,独有“附子先生”让当前相当一部分学者追随。噫!是皆未明大天时对民病大趋势的影响力。
《内经》言:“少阳在泉,寒毒不生。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生。”这里在原文中,自然是指岁气而言。但谁能说大司天在泉不符合这个同样的规律呢?少阳、少阴大在泉(称“大在泉”,意与岁气分别开来),寒毒难以为患;阳明大在泉,湿毒难成规模。余仿此,这都是无数前贤心法验证过的。所以傅青主陈士铎二人的著作中表现出外感初病见到太阳、阳明二经证甚少,而少阳经小柴胡汤证甚多,也就是初病即涉及到少阳。“柴胡先生”的出现,常常有应乎天时的原因。——叶天士批“柴胡劫肝阴”也是有显著的大天时原因,叶天士生逢火燥大天时,言“地热如炉,伤人最速”,创《温热论》,正堪称与《伤寒论》相对待!
笔者也在临床中频繁用到小柴胡汤,且常常是图方便,直接让病人服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初起兼寒,或与风寒感冒颗粒同用,或与荆防败毒散同用;兼热、稍久化热时,或与夏桑菊颗粒同用,或与双黄连口服液、鲜竹沥等同用。大多随手而效,兹摘录数则以证之,以释学者之疑虑。
案一
案二
案三
案四
案五
案六
案七
案八
案九
案十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