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成为黑马:在个性化时代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案》推荐序(作者:万维钢)第 5365 篇深度好文:5908 字 | 11 分钟阅读本文为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籍《成为黑马:在个性化时代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案》书摘,部分内容来源自原书正文及推荐序。原书作者为托德·罗斯,奥吉·奥加斯。推荐序作者为著名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万维钢。人才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固定的成长路线,越是高级人才,就越是自由发展的产物。但我要说的是,过去上百年间,工业化成功的秘诀,或者说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把人变成一件工业品。工业品,即按照固定规格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正是这种追求标准化的思维方式,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标准人”,标准人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该按照怎样的标准,才能按部就班地成长?才能顺利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我多少岁时一定要恋爱、结婚、生子、升职......
这样的规划,看似理想远大,其实只是燕雀之志。规划来规划去,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设计一条最保险的人生路线——顺利地毕业、工作、晋升、结婚,却没想过多创造一些价值。中国人常常自诩最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一辈,但是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培养都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平庸的目标?但相反的是,为什么宗庆后42岁仍一事无成,任正非44岁艰难创业……这些学历不高、背景不硬的人,反而能创造出更大价值,成为高级人才?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人才?什么是真正的成长?本文将带领大家,从行业领军人物的成长观入手,总结这些高级人才的特质与成长路径,供大家参考借鉴。如果在一开始就想好了这辈子要做什么,那么你就不太可能取得特别大的成功;反而是那些一开始走错了路,之后才找到人生真正目标的人,更容易取得高水平成功。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黑马项目(The Dark Horse Project)”中,畅销书作者、TED演讲人托德·罗斯和神经科学家奥吉·奥加斯有针对性地调查了各行各业的大人物,了解他们为何会有今天的成就,并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找出共同点。这些“黑马人物”就是高级人才,他们往往年轻时迷茫、混沌,但他们往往藐视标准化,自选发展方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个性,逆转了自己的人生,最终取得巨大成功。标准是重要的,做事也需要一定的标准,但一旦什么事都要标准化,就会物极必反。什么叫标准化?就是凡事寻求标准,非黑即白,不思考变通方式。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和事,都无法仅用黑、白两种标准去认知和评判。任正非将华为从一个只有五六个人的小公司,打造成今天拥有20万员工,营收8588亿元人民币的世界级企业,其管理理念被总结为“灰度管理哲学”。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吴春波教授解读“灰度”管理时明确说道:在组织管理的世界里,其真正的底色同样也是灰色的,而不是任意取舍的非黑即白。管理的本质就是基于人性的,当你去除人性的表象,去注视人性的本真时,它所呈现出的必定是灰色。——灰色,看似混沌模糊,没有黑白那样的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但它却和真实的人性一样,善变、多变,既有黑的成分,也有白的成分。一个真正的人,很难简单的用纯黑或纯白来描述。灰色没有标准,但却是世界的实相。我们再设想一下,20世纪90年代,如果说要在全中国范围内选拔几位未来领军人物,让他们在20年内把中国通信行业带到世界第一,你会选谁呢?你肯定会从通信技术的重点研究所、大专院校和国有企业中去选,你怎么可能会选一位退伍军人呢?所以你肯定选不出任正非。同样,如果要选一位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让他在20年内改变零售商业模式,推出电子支付手段,你怎么会想到去从乡村教师中选拔呢?那你就肯定选不到马云。任正非、马云等等这样黑马人物,探索过多条出路,经历复杂,但他们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而是在积极探索。所以,你也几乎不可能大学一毕业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任正非在创办华为之前,为了糊口,摆地摊卖过袜子;而马云则是一位迷茫的普通教师,后来还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才又创办了阿里巴巴。有一部分人,虽然一直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的人,看似目标明确而坚定,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早早就知道了自己想干什么,而是根本没想过自己想干什么,所以只能按照世俗规定的目标前行。试问,连自己想干什么都没想好,就只知道照着标准来规划人生的人,怎么可能真的干好工作呢?标准化的稳定发展,看似人生路线笔直,但同时你也失去了很多成长机会;而常走弯路,看似人生充满不确定,但不确定往往才能给人带来新的希望与新的成长。黑马项目中研究的所有高级人才,其人生所走的路全都不是直线。有的人上学的时候表现不佳,甚至辍学,后来竟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的人原本在一个领域做得很好,但突然就不想干了,结果转行做得更出色。但你一定会担心,这些高级人才的成功会不会是“幸存者偏差”?毕竟,黑马项目研究的本来就是已经剑走偏锋而获胜的“黑马”。会不会绝大多数不走寻常路的人都失败了,只有他们几个幸存了呢?好在还有别的研究可以和黑马项目互相验证。戴维·爱泼斯坦(David J· Epstein)有本书叫《范围》(Range :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就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证据:统计表明,一方面,像公司CEO这种级别的人物,他们往往都是大器晚成,尝试过很多不一样的工作;另一方面,那些敢于跨领域尝试不同工作的人,结局也的确比普通人更好。比如,有一项研究追踪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学生的职业生涯。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学生高中时就要选定自己的专业,一直到大学都是上对口专业。但苏格兰正好相反,学生在大学前两年不需要选专业,到大三才分专业。跟踪研究发现,定型越晚的人,越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收入也更高;而那些早早定型的人,工作一段时间就急忙换了专业,因为换专业能让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这里的普遍规律是:如果一开始就想好了这辈子要做什么,那么你不太可能取得特别大的成功;反而是一开始走错了,后来才找到人生目标的人,更容易取得高水平成功。行业领军人物这类高级人才的成长模式,要比铅球运动员复杂更多,走标准化路线根本就出不来高级人才,任正非、马云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成长。经历复杂,思想才能深刻;思想深刻,才能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同理,经历简单,思想也只能简单,思想简单,行为就简单,就很容易成为工具人、标准人。很多人会简单地理解为,黑马人物就是特立独行、蔑视规则、个性叛逆,其实不然。研究已证明,黑马人物的性格各种各样,而且多数人都非常温顺,并没有强烈的反叛精神。根据自己的研究,罗斯和奥加斯在《成为黑马》一书中总结了黑马人物的几个特质,在我看来,最主要的黑马气质就是两点——这里的“做自己”,有别于一般理解中的含义,不能简单理解为自私自利、自由散漫。黑马人才的“做自己”,是不问这一行好不好找工作、这个工作挣多少钱、这个职位的地位高不高,也不问社会需要什么人,而问自己“我到底喜欢做什么”。他们更在意自己对工作本身的享受,他们想要一种满足感——不是因为收获而满足,而是做这件事就很满足。同时,他们也不是因为卓越而满足,而是在满足中达到卓越。一般而言,我们对自己最擅长做什么知道得最少。“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这样说。例如在“速解魔方”比赛中,游戏高手可以在不到30秒内将糖果色的魔方拧转成正确的形状,而骨灰级玩家甚至可以在8秒内完成。
你可能会猜测:魔方游戏中肯定有一套既定策略来解决问题,即只要遵守某种操作算法,就能保证完成任务;参加速解魔方的游戏玩家只需记住这套规则,然后反复练习,直到他们可以易如反掌地付诸实践就行。
这样想没错,但问题是,速解魔方的操作规则不止一个。目前,至少已有12种非常成熟的魔方操作策略。此外,仅针对魔方的某一侧面的操作,就有6种不同的策略,以及其他一些提高操作速度的方法,包括各种拧转魔方的“手法”。这些技巧,复杂且繁多。
那么,到底哪种魔方策略的效果最好?如果不考虑使用了策略的游戏玩家的个性特征,那么就无法评价一项魔方策略是优还是劣。因为,对于初始状态相同的每一个魔方,8位不同的专家可能会使用8套截然不同的组合动作,但最终达到的效果却完全相同。事实证明,速解魔方比赛的冠军至少会使用6种不同的游戏策略,这就表示: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策略,可以让你在玩速解魔方或做其他事情时达到卓越境界。你只能找到一个对自己最为有效的策略,即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无论你是想学习如何提高销售额,还是想成为更有影响力的领导者,都需要制定某种行动策略。在黑马心态下,行动策略就是让事情得到改善的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行动策略则是走向卓越的关键步骤。
一个叫拉曼的黑马人物想出了一种游戏策略,他在不看魔方的情况下,也能在24秒之内将其成功复位。他是怎么做到的?
拉曼拥有非常敏锐的触觉,鉴于对自己这种优势的清晰认知,他冒出一个想法——把一些凸起物粘贴到魔方的表面,让魔方上每种颜色都对应不同的凸起物,这样他就可以不用眼睛看魔方,也能用手指去准确“感受”魔方。
清楚自己的行动策略,意思是让你在自身优势的引导下,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训制度或教育体系,而非被动地遵循来自权威部门的正规方法。很多人遇到问题,总是去找一些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制度,妄图用它们指导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但实际上,那些标准化制度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帮助你识别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佳行动策略。相反,标准化制度为每个人都制定了一种单一的行动策略,并美其名曰为“最佳方式”。“科学管理之父”,同时也是“标准化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勒,他的传记当初就是以《最佳方式》命名的。泰勒对标准化行业所进行的大部分努力,都集中在如何确定执行任务的最佳方法上,然后安排系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人在内)尽可能高效地执行这套既定方法。毫无疑问,标准化制度可使管理者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惬意。因为他们不需要再花费精力去找出每位员工的个体优势,并为他们量身打造制度环境,只需要规定出一种“最佳方式”,或者说是指明一条“快速通道”就可以一劳永逸。只有理性的管理者才知道,这种做法是在为企业发展埋下祸患的种子。标准化思维,总是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比如一个标准化思维的人认为金融工作最厉害,那么他就会先让自己考上一所985院校的金融专业,最好再去国外留学几年,然后拿着华丽的文凭加入一家顶级金融公司,一路努力拼搏,最后成为一个成功的金融人士。这样做,可以是可以,但这只是金融打工人的人生攻略。去看看那些真正厉害的、对市场有影响力的金融人士,他们绝不是标准化流水线上的产物。他们中有的人在大学学的是历史,或学的是哲学,或以前是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他们的成就是靠五花八门的方式折腾出来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只有在到达时才发现自己要去哪里。著名漫画家比尔·沃特森并不认为一个人能提前规划好未来路线再出发。就像国际象棋冠军一样,当他们在棋盘上陷入沉思时,你可能以为他们在计算一步之后很多步的走法。但实际上,大多数国际象棋大师表示,自己关注的只是一步棋的下法,即如何大胆地走好下一步棋,而非关注后几步。虽然人们可以详尽地列出每种可能的走法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但对于棋手甚至计算机而言,棋盘的未来局势永远充满太多的可变因素,难以预测。1997年,IBM公司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在人与机器的第一场比赛中,与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对决时,卡斯帕罗夫击败了“深蓝”。尽管计算机每秒能“看到”1亿-2亿个棋盘位置,从而计算出棋子未来最多12步的走法。但在二者的第二场比赛中,“深蓝”获胜,并成为第一个击败人类冠军的人工智能。转败为胜的原因,是程序员修改了它的代码。修改完代码的“深蓝”,不再仅仅依靠对棋盘的未来发展形势进行蛮力计算,而是学会了对下一步棋子的情境价值进行人性化思考。标准化公式要求你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与之相反,高级人才告诉你要适当忽略目标。解决如何走好眼前这一步棋的问题,比思考难以精准预测的未来变化更重要。方向只能大致正确,团队必须充满活力,这是任正非管理华为20万人队伍的方针。2018年,哲学家阿格尼丝·卡拉尔(Agnes·Callard)提出“渴望理论”,该理论称:现在的你并不知道未来的你喜欢什么,即人的价值观是会改变的。
比如,高中时你想考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将来当一名计算机科学家,但这条路真的适合你,或对你有用吗?不知道。
等到你真的上了清华大学,也许就不会再想成为计算机科学家,这样的概率非常大。因为在清华读过几年书之后,那时你的思想、观念、能力,完全是当年作为高中生的你所不能想象和准确预知的。
高级人才的策略,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才能过河。他们不把精力浪费在长远目标上,只看近期目标。只要近期目标符合自己当下的价值观,高级人才就会想方设法完成这个目标。而完成近期目标之后该干什么,等完成之后你自然知道。每次只选择一个自己最关心、最适合、最能获得满足感的项目,从一个个局部最优中寻找出全局最优,这才是一个不确定世界中的最佳路径策略。
《成为黑马》一书的作者罗斯强烈批评了标准化思维,但我们必须了解,这个批评只是在今天才成立。
标准化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主流生产方式。同样的流水线,同样的操作流程,同样的组织构架,因此工作者就必须步调一致。
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本来就是让人去适应机器,而不是让机器适应人。工业时代,更适合称为“标准化时代”。
但今天,时代已发生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了一个“个性化世界”。视频APP会推荐你可能喜欢的电影,电商APP会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消费品,资讯APP会推荐你可能想了解的信息......
这是一个由自媒体、定制新闻推送、个性化搜索结果等等元素组成的大千世界,五花八门,根本摸不清标准。
就连工作场所也正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社会正在从一个由众多规模巨大、运行稳定、等级分明的机构组织主导的工业经济,向一个由自由职业者、独立承包商和自由代理人组成的日益多样化、分散化的知识服务型经济转变。
一切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都在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个性化服务的迅猛发展,正预示着:一个“个性化时代”向我们走来。
机器人、3D打印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科技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今后,标准化的事情会被更多地交给机器去做,连一向传统的制造业都在开始讲求个性化定制、创造性生产、多样性合作。
未来,每个人做事,都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范,自己的品牌。
标准化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支插曲。无数事实已证明,标准化思维是在按照固定模式批量地生产人才,那样的人才既不快乐,也不厉害,都只是教育工业化制造出来的残次品。
把人变成产品,是一种罪恶。事不公我来管,路不平我来铲,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我怎么把它做得正确、做得更好?敢问这种问题的,敢这样去解决问题的人,才有资格称自己为高级人才。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个性,这不是我们对人的一种美好祝福,而是社会对人的一个基本要求。
真正的奢侈是冒险精神,真正的优秀是藐视标准,真正的自由是自己决定你的命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