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泉州的郭姓居然是阿拉伯穆斯林后裔,他们是海丝之路见证者
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百崎回族自治镇位于泉州湾北部,洛阳江入海处。东与张坂镇交界,西与洛阳镇毗邻,南与东园镇接连,西南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及后渚港相望,北与东园镇接连。
1990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建制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自治镇
泉州台商区百崎镇的郭氏居然为阿拉伯穆斯林后裔。
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的郭氏,是阿拉伯穆斯林人籍中华传衍的后裔。其先祖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来泉经商的伊斯兰教徒。入泉始祖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改从汉名为郭德广,居晋江法石。
阿拉伯穆斯林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
郭德广生一 子名子洪,子洪生三子:长和卿,次仲远,三子季渊。因明初排斥异族,聚居市郊的阿拉伯人纷纷向外寻求隐蔽之道。和卿即外出江西,仲远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 携妻带子迁居惠安二十三都(今百崎)。季渊仍留居法石。
1967年,人们在福建省的泉州市惠安县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了“惠白奇晋坡庭郭氏世祖坟茔”,其墓碑中的古波斯文记载,该墓的主人本名为“القدسبنانالدقاقنام”(lbnQdsDaqqaqNam),即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这是郭广德之次子郭子洪墓碑上的波斯文全名,从郭子洪之后,不再用波斯姓名。
郭子洪,公元?~1367年待考,是回族郭氏族人定居在泉州地区的二世祖,时值元朝末期。郭子洪的次子叫郭泰,分居今惠安县白奇乡,三子则分居今晋江市坡庭厝,因此在其族谱中称之为“晋坡庭、惠白奇”始祖,源出元朝时期居住泉州地区的波斯籍穆斯林后裔。
郭德广二孙子郭仲远的后裔遍布泉州,至今仍保留着穆斯林的生活习俗。
郭仲远之墓
郭子洪次子郭仲远迁居百崎,因“开基局峻',故“仰承忠武渊源', 即追认一位名位俱隆的历史人物为远祖,提高族望,以求庇护,因此百崎族民便以“汾阳”作为自己的堂号,传袭至今。 所以现郭氏家庙门常撰有“祖汾阳”和“源晋水”的字样。
郭氏家庙
郭仲远迁居百崎后,经六百多载繁衍生息,现有五个行政村十三个自然村90%以上的居民属于郭姓回民。晋江石湖和台商区东园长申村、涂寨下郭回族村也有相当多郭仲远的后裔。 此外,现浙江苍南、舟山、塘头、温岭和台湾的台北、基隆、 鹿港等地的郭姓居民也系出百崎。郭仲远迁居百崎后,前几世始终信守回族,并建置“清真寺”,储藏“古兰经”。后因局势变化而逐渐汉化。
郭仲远教子严格,后人名人辈出。百崎族人世代精心保护的郑和堤历史遗址,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百崎肇基祖郭仲远是一个“喜吟咏,善著作'的礼贤之士,其教育子孙的家训:“凡为家长,谨守礼法,以振家声, 以树勋烈……昆季安和,岁祀丰洁,子孙谦恭,孝敬毋阙,勿习怠荒,勤勉学业……田园改状,费用有节,乡邻熙熙,毋相欺灭……”百崎回民尊祖敬宗、慎守教诲,历代涌现不少为国为民、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和为中华民族崛起作出页献的名人。如明成化年间,郭谏平率众消灭倭寇,被敕封为“钦赐捕盗官”等。
郭仲远后裔
郭仲远迁居白崎几十年后,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船队停靠泉州后渚港,曾到百崎看望郭仲远,并派士兵帮助郭仲远筑堤 海造田。百崎族人为纪念族人先贤,为纪念郑和,对迎接郑和的“接官亭”和郑和支持筑造的“郑和堤”历史遗迹,世代精心保护,现已成为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