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说身后事
笑说身后事
文/吴波
3月12日,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发表了一封致儿子、儿媳的公开信,其内容主要是交代后事,着重叮嘱家人在她生命将尽之时,要放弃一切抢救措施,并不搞任何悼念仪式,让她自然无声的与世界告别。作为读着琼瑶小说长大的一代人,看到这则新闻,一方面感慨“永远公主心”的琼瑶已是年届八十的老人,一方面感慨其生死观的清醒和豁达。
在这封公开信中,琼瑶表明了支持“安乐死”的立场,要求有尊严的离去。而“安乐死”这个话题涉及牵扯到太多人性和法律以及实施的准则,一部分人要“有尊严的死”,一部分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各执一词不好过于评论,就暂且说说身后事吧。
中国人向来事死如事生,有钱没钱都要把葬礼搞得非常隆重,所谓“生荣死哀”。皇帝老儿要砌个地宫劳民伤财,平头百姓也要拼死攒个好棺材以图脸面,其实说到底还不都白白便宜了盗墓贼和地下的蝼蚁。新社会虽说是不让土葬了,但墓地一家比一家豪华,大理石、汉白玉,极尽奢侈之能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除作田。”其实人死如灯灭,三代之后谁还能记得你坟墓的方位?每年以考古为名发掘的王将侯相墓多了去了。纵是拿下整座山头做坟墓,做上它七八个疑冢,尚不能摆脱被后人挖刨的命运,平头百姓在那三尺地搞得再复杂又有什么意义。离开了伟大的思想,再伟大的人也只是一具尸体,若不能站起来指点江山,又何必躺在那里任人指点,还不如一抔净土掩风流,更不如碧波万里随水东流来得干净洒脱。
中国人总是要把死亡搞得特别复杂,连带着殡葬业都成了最大的暴利行业,近几年墓地价格之飞涨直让城里人高呼死不起,农村因丧事致贫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真正思念你的人无论你身在何处,而不在乎你的人哪里会记得什么冥寿与周年?过去尚能留得一付枯骨,现在都烧成灰扬成粉了,留着那一撮粉末占据一方土地,除了给后人一点慰藉,而于你自已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近几年政府在大力倡导遗体捐献,动员人们死后继续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对于夏天都羞于露出皮肉的我来说,觉悟还真没修炼到那程度,倒是对现在提倡的生态环保绿色殡葬方式,如海葬、花葬、树葬、草坪葬之类深表赞成,从哪来回哪去,这些方式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回归大自然。另外还有“网葬”一说,在互联网上设个私人墓地,方便祭扫,真是与时俱进。时代变了嘛,殡葬业也要改变观念才能跟得上形势,中国本来就土地资源不足,死都死了,何必还要和后人争口粮之地。
琼瑶的公开信里有这么一句:“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写了一辈子情爱,身后愿意化作春泥 ,想来花葬还是唯美的。而在安徒生的童话里,美人鱼后来是化成了海上的泡沫的,想想海葬也是很浪漫的,不过我们这儿离海太远,让家人劳师动众也过意不去,至于花葬、树葬、草坪葬还得有个推广渐进的过程,否则总不能随便把骨灰洒在哪块地头。互联网上留一冢倒是有点意思,只是一介平头百姓又有什么资料可供后人凭吊的,还不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得干脆利落,要我选择葬法,我想我会选择运河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