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走在家乡的田埂上/刘淑兰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这是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台湾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听到这轻松欢快的旋律,朴实优美的歌词时,家乡的田野,还有田野上那一条条蜿蜒的田埂,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不禁魂牵梦绕,浮想联翩。
我的家乡庆安,是个水田区,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弯弯曲曲的田埂纵横交错。如果说家乡的田野是一张古老的渔网,田埂便是紧密有序的网绳;如果说家乡的田野是一首悠远的诗歌,田埂便是抑扬顿挫的节奏;如果说家乡的田野是一幅田园风景画,田埂便是镶在画上的框,框住了一畦畦的翠绿和金黄,框住了四季的风景和难抹的记忆。
走在家乡的田埂上,这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当春燕飞来的时候,田埂上的野花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艳丽,于是与小伙伴们一起,在田埂上跑来跑去,享受着混有泥土气息的清新空气。随手摘下一朵芬芳的小野花,嬉笑着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坐在小溪旁看禾苗随风摇曳,蝌蚪在水中戏耍,小鱼吐着水泡,排着队在水里自由地游弋。青蛙在田埂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地跳进稻田里,从稻苗间露出头,一对大眼睛鼓囊着,有恃无恐地望着人们。把行走在田埂上的小孩子激得痒痒的,纵情处,我们挽起袖子,卷起裤腿,捉小鱼,捉青蛙。田埂给予我的是儿时的纯真,童年的快乐。
走在家乡的田埂上,这里活跃着我青春曼妙的身影。踏着泥土垒成的田埂,我开始了对知识的追求。多少个清晨,我淌着露水,踏着蒿草,背着书包赤着脚急匆匆地走在田埂上。多少个傍晚,我迎着夕阳,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田埂走向那炊烟袅袅的小村。尽管夏天的露水湿透了裤子,冬天的大雪淹没了鞋子,我始终不敢懈怠。在田埂上,我背过数学公式,构思过作文题目,憧憬过美好的明天……中学时期的生活把我和田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幅幅画面已在我心中成了永远的定格。
走过了春天的雨,走过了冬天的雪,走过了田埂,我走出了乡村,走向了城市。家乡的田埂也渐渐从我的生活中离去,取代它的是宽敞的油漆马路,我穿着高跟鞋,咯噔咯噔地走在油漆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脚底没有老茧,脚指甲里更没有藏污纳垢。可是,始终没有我走在家乡的田埂上那样惬意,那样踏实。
走在家乡的田埂上,和煦的秋风轻轻地吹来,柔柔的,暖暖的,仿佛当年母亲用深情的双手抚摸着我的面颊,用温热的十指爱抚地梳理着我的头发,我又一次贴近了母亲的胸膛。
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由青转黄的稻子,肥肥实实,挤挤密密,由近及远。田埂弯弯曲曲,一条条、一线线分隔着田野,拦住水,护住土,如母亲的臂膀,搂着稻穗,搂着希望的四季。水中有鱼,有蛙,有天光云影,土里有苗,有果,有姹紫嫣红,有蜂飞蝶舞,还有金黄的稻穗……田埂不仅见证了家乡人们脱贫致富的全过程,还和家乡人们共同分享美丽乡村的幸福时光。
走在家乡的田埂上,远处树丛中一栋一栋白墙红瓦的房屋,在艳阳下流光溢彩。家乡的美貌叫我不敢相认,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曾经的贫困,曾经的忧伤,犹如飘零的落叶深深地埋在了田埂里。
几个忙碌的身影穿行于田埂间,劳作于自己的土地。忽然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幸福,甚至蹲在田埂上的那条黑狗,看上去都是那样的亲切。正是这些勤劳的人们,他们把田埂上的希望牢牢地攥在自己手心,一生蹲守在田埂上,守着这片宁静和丰腴,直到生命凋谢。亦如母亲不改的痴情和坚韧,任凭风雨的剥蚀和岁月中的劳累,仍不放弃,让家乡这片肥沃的土地成为中国绿色之乡。
走在家乡的田埂上,我赤着脚,卷起裤管,脚趾紧紧地扣住大地,穿惯了高跟鞋的脚底被泥土、草根硌了又硌,习惯街市噪音的小腿任杂草、庄稼划了又划,一种情愫从心底涌出……
亲近田埂,亲近我灵魂里珍藏的村庄,沿着田埂的道路,走向我的家乡。
作 者 简 介
刘淑兰,笔名“飞雪”。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特级教师。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喜欢业余写作,作品曾在《甜草》、《格木克河文艺》、《绥化晚报》、《天籁之音》等刊物及多家网站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