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会:不怕熊孩子,只怕孩子一直熊!
不怕熊孩子,只怕孩子一直熊!
黄庆会
在《劳动时报》连载的原创历史小说系列“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第16篇《巨婴与大鸟》中,独辟蹊径地将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两对诸侯王与名臣的故事无缝衔接:楚庄王与伍举、晋灵公与赵盾。而将其栓在一起的绳索,有着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熊孩子!
一个是幼年继位、生活奢侈,不恪守为君之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路人,以观看他们惊恐躲避样子而取乐的晋灵公;一个是少不经事、一味躲在深宫之中,整日佃猎饮酒,不理朝政,还在宫门口挂起大牌,上书:“进谏者,杀毋赦”的楚庄王。
不好好当胸怀大志的明君,非要做不学无术的熊孩子,这样治理国家又怎能国富民强呢?
当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烂,凶残的晋灵公便大发雷霆,将厨师治罪处死、简直人不如菜、草菅人命。赵盾为国君的无道行为深深忧虑,他数次规劝,可谓苦口婆心。晋灵公表面说:“我知错了,我要改”,可他不但不改,还视赵盾为眼中钉,竟派刺客刺杀这位中直的大臣。
而在邻近的楚国,也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国内连年饥荒,外族入侵,政局飘摇,一时间人心惶惶,各地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往郢都,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陷崩溃。而继位三年的楚庄王依然我行我素,整日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大夫伍举和苏从实在看不下去了,先后冒死来见庄王。之后便是妇孺皆知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贪玩的楚庄王听从了劝谏,“一夜长大”,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亲自处理朝政,并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顿措施,令朝中腐朽的官僚气息为之一新。从此熊孩子不再任性,而是“一飞冲天”,走上开启春秋霸业的康庄大道。
同样是年少继位的熊孩子,面临同样的问题,都有忠臣进谏,道理都明白,为什么一个是长不大的巨婴,被世人诟病,而另一个悬崖勒马、奋发图强,成为一代明君呢?其中原因大概就是晋灵公知道了不去做,贪图享受,没有行动力;而楚庄王践行了“知行合一”,有了觉察力以后,还有果敢的行动力,迅速觉醒,改变自己。所以说不怕熊孩子,就怕孩子一直熊,放任自流,害人害己。当然,“笑李飞叨”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文中借楚国史官与徒弟的对话,将“一鸣惊人”这个经典故事娓娓道来的同时,也进行了提炼升华:“你听说过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吗?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扮猪吃老虎。当时国内矛盾重重,叛乱爆发。在复杂形势下,大王采取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他表面纵欲享乐,实则是在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当他对楚国政局和各色人等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后,惩处降职了一批平庸之辈和奸佞小人,重用了大夫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任用贤能的孙叔敖为令尹。楚国声威大振,国势日强……”如此解读,让人们为变化无方的“中国智慧”拍案叫绝!
此外,该文勇于创新,打破以往讲述历史平铺直叙的路数,以戏说的方式,重构富有悬念、跌宕起伏的情节,别出心裁地将“赵盾”这个名气并不大的历史人物作为整个故事的中心视角,以国都城内突下陨石雨为由头,牵出晋灵公弹弓袭人、府库武器被盗、赵盾险遇刺客、楚国敬献猎鸟等或真实、或虚构的情节,与“食指大动”“庄王北伐陆浑戎族”等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从而将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塑造得更有层次更为立体。读者跟随文章奇妙诡谲的情节铺陈,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究竟谁笑到了最后,谁才是真正的第一男主?
之前读历史总觉得晦涩难懂,上下五千年长河里,多如牛毛的大事要事,各种朝代人物也容易混淆,记忆不深。而《劳动时报》近期推出的历史系列故事《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可谓是别具一格、构思巧妙、幽默风趣,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典故,形象生动地情景再现,并加以对比,引人入胜、发人省醒,可谓是一部老少皆宜、寓教于乐、可读性极强、传递正能量的上乘佳作。
感谢作者给我们奉上的一个个精彩故事、一盘盘饕餮大餐,也祝愿历史新编系列故事《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刊发于2020.11.19《劳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