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肠炎 | 脾胃及肝、胃肠湿热,怎么治?
导读:今天学习徐景藩教授对于慢性胃、肠炎的脾胃及肝和胃肠湿热证候的治疗。
徐景藩教授为著名脾胃病专家,对治疗慢性胃炎及慢性肠炎潜心研究,疗效甚佳。
徐氏认为慢性胃肠炎病位当以脾胃为主,且可旁涉肝、肾二脏,病机往往虚实相兼,并据此形成了辨治慢性胃肠炎的诸多方药。
下面就其脾胃及肝、胃肠湿热的治疗做一介绍。
肝与脾胃同病,
治肝调中妥为兼顾
肠胃湿热内蕴,
视其偏胜分别清化
胃中气滞,消化不良,水反为湿;脾气久虚,必生内湿,湿胜则困遏脾气,两者又常互为因果。湿郁于内,可以化热;或肝胃郁热及于脾土。故当审证而视其湿、热之偏胜,分别清化。
一、胃湿脾湿,治法同中有异
脾胃湿盛,共同的临床表现为舌苔白腻,食欲不振,脘腹痞胀,大便易溏,神倦乏力。药用苦温、芳香化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炒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等,均可随证用之。
胃湿盛者,不思饮食,胃脘胀甚,或兼泛恶,宜加半夏,干姜或生姜;湿盛者加草豆蔻、薏苡仁、石菖蒲等。
薏苡仁与陈皮除煎服之外,还可泡茶频服,俾药力持久,不失为方便有效之法。
脾湿盛者,便溏便泄,腹胀腹鸣,宜配健脾化湿之品,如参术苓草、山药等,佐用防风、羌活,或加秦艽等祛风胜湿;或稍佐黄连苦以燥湿,补骨脂或益智仁温肾以祛湿。
二、胃热肠热,用药各有所归
胃热肠热一般共有之症为口干、舌黄,胃热者脘中胀痛有灼热感,肠热者大便黄臭或带血粘,肛门灼热。
治胃肠之热,黄连、黄芩均为适用;一般胃热者,蒲公英、石见穿常可配入;脘痛者,配加青木香行气清热;肠热甚者,败酱草、银花炭、地榆、秦皮等均可参用。
慢性胃肠炎虽有胃热,但不同于急性热证,故一般不宜用生石膏。
胃热者服药即可。结肠疾患热盛者,服药以外,宜配用药物保留灌肠,尤以下段结肠疾病,利于直达病所,虽其药量加大,亦不致过寒戕胃。灌肠之方甚多,徐氏经验主要用地榆、石菖蒲。
本文发表于《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吴大真,乔模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1993年7月。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