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49)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A)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不再有。然而,疫情,“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来得浓烈、来得澎湃。(B)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
《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涵。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都是。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C)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D)一封书信,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
17.依据上下文内容及标点符号,选出文段中ABCD四处画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B.人类通过书简传递情感,表达信息。
C.书简是人类传递情感、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
D.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立锥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如沐春风
B.一席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见字如面
C.一席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如沐春风
D.立锥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见宇如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食品到了“保质期”就扔掉,这种人们习 以为常的做法,①。因为一些所谓“保质期”的标法,并不恰当。在许多人的眼里,“在XX之前使用”“在XX之前销售”“在XX日过期”这几种标示都是指“保质期”,都被当作了“过期日期”,既然食物过期了就应该扔掉。而现在相关部门推荐使用“在XX之前使用最佳”的方式。这种标注方式告诉消费者。在这个时间内食用的话,② ,但即使过了这个日期,只要食物没有腐坏,就仍然允许销售,可以食用或者捐赠。③ ,将大大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8月2日7时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点火20秒;成功实施首次轨道中途修正。此前,“天问一号”已飞行9天17个小时,距离地球超过300万公里。由于深空探测器长时间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科研人员根据探测器实际飞行轨道与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进行对应的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的轨道上。此次操控在修正轨道偏差的同时,还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数次中途修正,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朝一代明相狄仁杰,早年在并州都督府担任法曹时,有一次,与狄仁杰同任法曹的郑崇质奉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出差办事,但郑崇质的母亲此时正在生病,狄仁杰很为他担忧,便主动向上司——长史蔺仁基说明原因,请求代郑崇质前往。
蔺仁基了解了情况后,不仅答应了狄仁杰,而且深为感动。因为那时,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之间正闹别扭,常常意见不一。蔺仁基主动找到李孝廉说:“狄仁杰与郑崇质都是法曹。却能主动将困难揽给自己,对别人给予体贴照顾,对照狄仁杰的高尚品行,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从此,两个人又和好如初,并且对狄仁杰给予非常高的评价:“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狄仁杰、蔺仁基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A.“是因为早期需要书写的汉字不多”概括不全,根据原文第一段“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非常明显,新型的行款必然出现”可知,原因还有当时尚无“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C.“甲骨和竹简材料本身及活动性质的影响两个方面决定了”不全面,根据第二段“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可知,选项忽视了“主要”。D.“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根据第三段“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可知,是学者们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更看重活动本身的影响。
2.C.“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首段并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而是只列举了考古中字序的特点。
3.D.“书写时要自上而下,阅读时要自下而上”错误,根据第十段“骨板上多个段落阅读次序的设定。一个完整骨板上,如有若干段卜辞,那么这些段落的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可知,“自上而下”是指阅读多个段落时的次序。
4.A.“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应是在“脱贫攻坚完成后”,见材料一“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将未然理解成了已然。
5.B.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这一现状,并未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
6.根据材料一“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概括出有助于我国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顺利完成;
根据材料二“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概括出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减少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影响;
根据材料四“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次营养转型,从营养不足、饥饿到现在的超重、肥胖,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像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概括出有助于减轻个人的疾病负担;
根据材料四“健康饮食对减排、对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也同样重要,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营养,也可以保护环境、延缓气候变化,这两个方向是一致的”概括出有助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7.B
8.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
9.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
10.D(1)“准”作“问之”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BC;“终能”是个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
译文: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您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
11.A“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错误,真宗和仁宗是庙号。
12.A“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理解错误。原文“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李沆参加的是宰相组织的以起草诏书为试题的一场考试,而非实际起草诏书工作。
13.①中外:朝廷内外;咸:都;苟:如果;缘边:周围。
译文: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
②枝叶:指琐碎的空话;居位:任职;莫:没有谁;干:请求,干谒。
译文: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宰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呈奏御览,宋太宗看后很高兴。雍熙三年,太宗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一并授他们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最低,特别升其职于上。宋真宗即皇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天晚上,真宗派人持他的手诏想册封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真宗因李沆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折,唯独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当时李继迁反叛朝廷已很久,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皇帝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终将不是朝廷所能拥有的。不如派使者秘密传令给各州将领,让他们各自率领军队和百姓撤出城堡而归集一处,如果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能休养生息了。”没有立即采纳李的建议,灵州陷落了。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平息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每日把各地发生的水、旱、盗贼等事件上奏真宗。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阴,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您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景德元年七月,李沆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赠李沆太尉。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着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的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死后,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说:“李沆曾说他不是君子。”
14.C
15.①急切。前两句写受命戍边,军情经济,诗人心情急切,马不停蹄,飞赴戍守之地。②低沉。三至六句写离家渐远,诗人深味羁旅行役的奔波辛苦,无限思念亲人的惆怅感伤,情绪低沉。③激昂慷慨。最后四句写诗人暂时抛却个人私情,以大义为先,毅然选择慷慨报国,豪情满怀,情绪激昂。
译文:
驱赶着马,奔腾不息;君命在身,哪怕太阳已经落坡了,仍要马不停蹄。风中婆娑摇曳的树,多像步履翩翩的佳人呀;但军情紧急,岂容儿女情思萦绕,此刻内心是多么惆怅啊。奔波劳苦,餐风露宿,是天涯羁旅之人最难熬的时刻。然则丈夫立于世间,当应顶天立地,怎么能考虑小我的得失呢?男儿沉默是金,应当挥剑疆场,怎可碌碌无为于田垄之间呢?
16.(1)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重点字:朕)
(2)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重点字:燥)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道寄奴曾住(重点字:觅)
17.C 冒号后两个并列大句子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应把“逆行战疫”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即“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
18.A 词语之间需要注意搭配,应为“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排除BC;依据上下文话题一致的原则,下午是“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所以“书简”做主语比“人类”做主语更与下文衔接,排除D。
19.B 第一组,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以定的位置。立锥之地:强调极小的地方。文中并不强调其小,而是着重说其位置的不可保,填入“一席之地”。
第二组,突如其来:突然发生。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疫情到来,“突然”更合适,填入“突如其来”。
第三组,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人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自成一格:意思是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下文内容可知,文意并不强调风格,而是内容。“泾渭分明”与下文“你中有我,相互包含”形成对照,填入“泾渭分明”。
第四组,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见字如面:见到字就如同见到本人。看到这些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见字如面更符合“阅信”的内容,填入“见字如面”。
20.①其实也在造成一些食品浪费;②食物的品质和味道最好;③采用这种保质期的标示方式。
21.8月2日7时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施首次轨道中途修正,修正了轨道偏差,并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
22.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内容为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他还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后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在材料中,狄仁杰能够主动将困难揽给自己,对别人给予体贴照顾,急人所急,为他人着想,主动帮助别人,这种助人为乐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蔺仁基作为上司,不仅答应了狄仁杰,还深受感动,和有矛盾的李孝廉主动和好,这种深明大义,认可别人优点,有错就改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
两个人各有优点,选取感触最深的一个,围绕他的品质来写作文。要注意形式是发言稿。
参考立意:
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善心长存;
渡人即渡己,助人亦助己;
见贤思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