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海滩老克勒,阿拉上海宁顶顶欣赏
那么啥个是正宗老克勒?
让我再细细思量
西装革履,喝喝咖啡,摆摆腔调,迭个算不上老克勒
正宗老克勒是需要天生才情,还需要后天修炼
要有文化修养,要有审美眼光
要有生活品味,善于打造精品生活
还要心灵手巧,动手能力超强
(这里自我检讨一下,安德列本人,倘若墙上钉个钉子,估计不是钉歪,就是砸痛手指头)
还是让上海滩老克勒陈建复现身说法吧
他是摄影界的一位知名的创意摄影师
在摄影家里,他又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照相机改良大师
一台台照相机,他烂熟于胸
半个世纪里 可以说已经把玩到了极致
老旧报废的照相机,到了他手里
分拆改造,脱胎换骨,然后,凤凰涅磐,焕然一新,故事可真不少呀
好了,闲言少叙,直接开新篇
请看《上海滩老克勒陈建复传奇之二·半个世纪的珍藏·照相机的故事》
上海滩的老克勒陈建复简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 首席摄影师 摄影作品曾在国际上屡获大奖 出版过十万字的摄影著作《静物摄影》和《雕光琢影》作品集,还在中国台湾出版过《上海家常菜》《小笼包》等系列烹调料理图书七册。
摄影生涯第一机
这是六十年前陈建复曾玩过的第一台相机——上海牌202型折叠式照相机,时价45元当时陈建复没钱买,只得以每4小时2毛钱的租金租来玩照片上的这台相机是工作后在“淮国旧”花26块钱买下的二手机
“红灯下的欢乐”
拍完胶卷,用啤酒瓶零拷5分钱100毫升的显影药水和3分钱100毫升的定影药水夏天就去菜市场捡拾水产摊丢弃的带有魚腥味的冰块来降温记得有一次由于灯泡开的时间太长把红领巾也烤焦了,赶紧泡在冷水里,幸亏焦的部位不严重,少先队员陈建复上学还能戴
四十年前,在上海举行的一个摄影公开赛上,陈建复的作品《彩色与黑白》幸运获奖根据举报者提供的有关信息,他去了陈列该幅作品的照相馆,并在该店的厨窗里看到了那幅作品该店经理当即向陈建复道歉:原来是陈建复去该店洗印照片时他们觉得这幅作品不错,在没有得到本人 同意的情况下,多印了一幅陈列在厨窗里了陈建复当即要求撤下作品,还让经理写了一个书面说明,并盖上了该店的公章,交给了评委会不久的颁奖仪式上,评委会还是把那个左下角的海鸥DF相机颁给了陈建复。
赶紧找到了沪上烹饪大师李伯荣与陈建复搭档出版一本《上海家常菜》的烹饪图书为了保证图片质量,他专门从台湾带来一套日本产的玛米亚RB67专业相机
陈建复的这台相机就是这么来的
与台湾出版商合作出版了“上海家常菜”、“上海点心”等多册图书但日本出版商得知该图书是用日本产的相机拍摄时表示,这款照相机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拍照片的世界顶级品牌相机,名不虚传
陈建复以每月5块钱的储蓄,整整二年时间攒够才买下了这件“奢侈品”
从此这台相机与他形影不离,创作拍摄了许多好作品,不少作品还被选送去国外展出并多次获奖由于年久失修,几近报废,但它毕竟“屡建功勋”,所以萌生了让它“复活”的想法,
陈建复用拆一个零件拍一张照片,卸一颗螺丝拍一张照片的笨办法进行了“五羊分尸”
当时我头蒙黑布正聚精会神地在相机背后的磨砂玻璃上取景对焦我钻出黑布只见二名“荷枪实弹”的年轻武警问我在干什么?我告诉他们用这种照相机拍照必须要钻在黑布里操作,同时也让他们钻进黑布看个究竟
在陈建复操作的过程中没注意旁边竟有一位老外用摄像机在“偷拍”视频对方请翻译告诉陈建复,他是以色列人,他的祖父曾开照相馆这次来中国旅行,竟然看到了还有中国人在使用这种相机而感到惊讶他想把视频带回以色列给祖父看,同时要求与陈建复合影
陈建复创作了一幅《美加净化妆品》又幸运获奖
在展厅的观众留言薄上有位观众写了一段话:
这幅作品的作者思想意识有问题!
而作者把美化生活的产品与美的像征结合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当然,最后这幅作品还是获得了好评
也曾拍过日出、日落和芦花的美景,但从来没有拍到那样的效果这位记者可能上当了,这幅作品不是在海边的芦花丛中拍的,而是在家里完成的“太阳”只不过是一盏普通台灯前蒙了一层桔红色的塑料片
难忘的“骑士牌”照相机
当时大受青睐的创意摄影作品《夕阳恋歌》与《维纳斯的尴尬》这台是日本产的英文叫“豪斯迈”,翻译成中文是“骑士牌”
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华回顾
安德列网名(俄罗斯文学专业硕士时学名)。真名汪一新 先后担任新民晚报特稿部主任、国际部主任,《新民环球》主编,高级记者,文学硕士。曾获记者最高荣誉奖一一范长江新闻奖。发表在新民晚报及各类重要媒体,报告文学约1700万字。出版特稿集《五色夜上海》,散文集《一起看见》。热爱诗歌,不善摄影,但热心为美照赋诗。诗与美照联姻的公众号巜安徳列的天空》一天一期,受众日益广泛。在诗人看来,写诗是一种修行,打磨自己的诗情如同打磨一颗钻石。写诗的过程,则是烤面包煮咖啡,香气浓郁着的。写诗,更是一种灵魂的穿越,思接千载,与万物对话,寂然凝虑,悄然动容,是真切的体验,甚至可以感受前世今生转换间的奇妙之感。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走遍了中国大地,深入民间,也有机会去北美欧洲大洋洲,曾在约旦河荡舟,曾在戈兰高地眺望,也在耶路撒冷哭墙肃穆,写下成百上千的报告文学与散文。随后转身成为一位抒情诗人,体现于这个平台极大的特色是,绝妙的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优秀的上海摄影家团队在密切互动着。这些摄影家以艺术家的激情,记者的敬业精神去远方采风,源源不断发回出彩的照片,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从埃塞俄比亚到波希米亚,从北极光拍摄到南极灯塔拍摄,打开安徳列的天空,就是把世界风情尽收眼底,更可以感受诗意澎湃,诗情四射,达成至高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