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时光】《活着》:迟钝和愚昧是黑暗中咀嚼性命的牙齿
看完了余华的《第七天》之后又一口气重温了一遍余华的《活着》,我觉得还是不要再继续看《许三观卖血记》比较好。阴暗,太阴暗了,也太绝望了。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我初二的时候,那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老师让我们花了两节课去看这本书改编成的电影,并推荐给我们这本书。
翻拍的电影《活着》,没看书前觉得很好,但是看完书后,却觉得拍得变了味,一句话,就是太正能量了,正能量得就不像是余华的《活着》。
电影里的有庆死法太过温和,被推倒的围墙压在了下面?有庆不是这么死的!他是被活生生地抽血抽到死的!他说头晕,但是医生没有注意,在医生们拿他的血去救县长的女人的时候,他的身体在慢慢变冷的时候,没有一个医生是用来抢救这个生命的!
为什么在富贵拉着有庆上学的时候电影就结束了?没有拍下面剧情的时间却有故作正能量演皮影戏的时间吗?二喜的身子被水泥板整个都压扁了,肝呀肠子呀都被挤得干干的没有多少血溅出来,死前还眦目欲裂大吼着苦根的名字!
苦根的肚子胀起得高高的,嘴里还有半根搅烂的豆芽,他吃豆子吃到活活撑破肚皮,因为他很少能吃到豆子这样的好东西!他死的时候嘴唇干裂青紫,不是因为太贪吃,只是太贫穷了,比村里所有孩子都要穷。
当时看完《活着》的电影之后,我又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还在那个星期的随笔里写出“生活不是活着,活着却为了生活”这样自大的话来,看了书才知道,《活着》哪里是让我知道怎么活着的,《活着》是告诉我社会是怎样不给我们留活路的!也不知道中国的电影什么时候能够达到韩国电影那样毫不留情讽刺政府的样子而不是只会美化一切掩耳盗铃一叶障目,掌权的人干着坏事,还不让别人说,一切黑暗和腐烂就像苦根吃下的那半锅豆子,压在我的胃里,让我想吐又不舍得吐,好歹是食物!
初中时我看活着印象很深的是看到前言里余华说,这本书是从美国民歌《老黑奴》得来的灵感,这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这首歌深深打动了他,从而诞生了《活着》。那段时间我刚刚看完《阿甘正传》不久,觉得美国精神就是以乐观为代表,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产生了想要用书狠狠抽余华一下的冲动,骗得我彻彻底底!
富贵不是那个老黑奴,老黑奴在家人朋友都离他而去之后,在临死前感受到自己终于和亲人永远团聚,所以他忍耐为了永远的幸福和知足。但是富贵不一样,他在经历了一切大起大落和绝望后,像是有所察觉,却又愚钝不开窍,不知道自己一直被浸泡在怎样的黑暗里,是腐烂的沼泽,是发臭的万人坑,社会这个巨浪将我们全部吞没,压抑得让我们窒息,他忍耐是因为他已经麻木了,他不知道除了忍耐还能做什么,他活下去只是单纯的动物本能而已,就像行尸走肉。
全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余华一贯对社会进行的讽刺,因为是第二次阅读,所以对那段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也已经不是最关注,让我几次落泪的,是全书,不分角色性格年龄阶层的愚昧,一种像是邪教一样的,完全被洗脑的,封建的,强迫的,十分可笑又大为悲哀的思想观念,愚昧麻木到让我作呕。
富贵去城中的路上被抓去参军,飞机送来资源,大家疯狂地抢食物,大炮一次都没用过,子弹遍地都是,躺在上面硌得人浑身难受;有庆该去上学了,富贵为了省下钱送他读书,把“没用”的女儿凤霞几度送给别人;有庆赛跑拿了第一名,老师说有庆以后可以当运动员,富贵说还是读书和毛主席最重要,跑跑步不可能赚钱的也不正经,别耍滑头;富贵把家里的羊送给公社,有庆哭,富贵打他,说这是公社的羊,不是他的羊,羊养着就是用来被杀掉的;二喜死了后富贵不让人们把他送进医院,因为他认为医院和他们家上辈子有仇,他的一双儿女全部死在医院……
我看着就觉得毛骨悚然,可怕的,不在于他们做得这些事,而在于他们做这些事,直到死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世界就是这样,别人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一条路不回头,他们根本就没有过自己的想法,也没有考虑过这一切是不是错误的。比起错误思考,根本不去思考才是最可怕的,这样的人和牲畜有什么区别?
整本书用倒叙的手法,在富贵的叙述中展开过往,没有什么大彻大悟茅塞顿开明白了人生真谛的超然,富贵只是讲着,带着点曾经有过好日子的遗憾,带着没有让妻子过上一天好日子的愧疚,带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但是却没有哪怕一丁点儿想要反抗命运,想要怒斥这不公平的一切的不甘心。
他和他的那头老牛走着,互相理解一点点,却互相依靠了很多,但又不互相怜悯,只是互相扶持着。他瘦得露出两边肋骨的蹉跎身躯,他耷拉下来的肥大的裤裆,他肚子上一层一层灰暗污垢横生的皮,他浑浊的眼睛,他斑白的头发,他劳动人民的手和劳动人民的肤色……
余华只是在讲一个活着的故事而已,不是生活,不是活下去,只是活着。
在这个本该让我们活着的世界里,我们都在被迫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