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一本介绍幼儿教育基本常识的书
【异史氏曰】读《直觉养育的力量》下面这段文字,首先想到的是那篇《伤仲永》。“家长、老师是孩子主要或者唯一的知识来源,也是答案正确与否的反馈来源,他们还决定了奖励的性质与落实方式。孩子的角色是坐在那儿,看家长和老师演示信息,听他们说出的词语,然后,为了得到奖品,复述他们所讲的内容。至此,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这个过程不能解决孩子发起的任何问题。没有发生交互式学习!孩子学到的是,只要原封不动说出家长、老师教的东西,就是成功。这种方法不能培养恒心和韧性,因为这样一来,如果孩子没看见老师或者家长提供的奖品,他为什么要继续努力?他已经习惯了另一个人在场敦促他、给他颁奖,只有在这种情境下,他才会进行尝试。”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包括当年我们中师班一位老师的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会背不少唐诗宋词了,到后来还不是没了什么声息?我家丫头小时候没背什么唐诗宋词,故事倒是听了不少,讲了不少。她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学习也不成比哪位同学差到哪里去啊。 等她上了复旦,我才给她建议读点中国古典文学的东西,大一的时候她在复旦历史系倒是认真读了基本。大二转学新闻了(这是她童年的梦想)。孩子的养育因家庭而异,因具体的个体而异。这或许是我对直觉养育的理解。
我对作者这个观点相当认同:“可以根据指令正确地答出数字和字母符号的名称,说出有限范围内特定图片的名称,这类能力我称之为'肤浅’'局部’的知识。”“父母应该教给孩子,或者说让他们学习超出肤浅知识层面的知识,而不只是死记硬背考试内容。”作者也不是完全反对让孩子死记硬背的,他的建议是“为了突破肤浅学习,让孩子进入深刻的三维、全脑学习,父母应该在死记硬背之外为他们补充真实世界的知识。”“如果孩子已经通过二维的闪卡或者电子屏幕进行过死记硬背式的学习,那就更应该这样做,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肤浅学习。”直觉式养育需要父母在孩子采取行动后,对他做出自然的回应,这就是脑科学家与行为科学家所称的“反馈回路”!当幼儿被热被子烫了一下,他下次见到热杯子是再也不会轻易去碰的。 这大概就是“反馈回路”使然吧?
作者认为,游戏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学习。其实这也是常识。“玩积木、探究物品、了解父母说话时的不同声音,还有发育中的心智正在吸收整合的成千上万个信息……花在这些事情上的时间足够实现上述目标了。大量的科学文献指出,在塑造孩子大脑、发展作为解决问题基础的推理能力方面,直观的游戏作用很大。”游戏的互动式学习构成了语言发展、推理及社交能力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在帮助孩子建立理解科学、数学及阅读学习的基础方面,直观游戏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问题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游戏的时间,更少有独立游戏的时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童年的快乐不就是玩玩不倒翁,搭搭积木,自己看看小人书过来的?我至今都记得大哥想搞清楚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将家里唯一的不倒翁给砸了个稀巴烂差点引发了兄弟三人的“战争”的场景。只不过大哥虽然只上完了小学,但在机械工程方面倒是小有研究。
作者提醒读者:“记住,永远不要把科学家用于训练动物、用动物做实验的严格条件用在孩子身上。动物训练和条件技术无法考虑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关联性。”“自信、韧性、毅力还有最终的自尊心,这些都是孩子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这些品质不可能采用人为设计的教养方案综合产生。直觉式养育是帮助孩子形成这些品质的关键,具体做法是:知道什么不能做,积极鼓励孩子的努力,以及奖励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初为人父人母的朋友,真的可以读读这本书。家庭教育固然不能全听专家的,但也不能不了解一点基本常识,我以为这就是一本介绍基本常识的书。直觉养育的能力每个父母都有,只不过没认识或者不自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