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者说|我为何从不在文章中指责病人及家属

本文是孔较瘦发布的第128篇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孔较瘦,非常有搞头

01

记得是在去年,我转发了一篇肺栓塞的诊治心得的公众号文章。作为一个内科危急重症,争分夺秒地明确诊治方案至关重要。

但由于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病例,因为所有家属都拒绝溶栓和手术治疗,耽误了抢救时机,致使后续治疗时间明显延长、治疗费用也比较高。

文章的重点是给临床同行介绍不典型肺栓塞的诊治思路,警惕漏诊和误诊。但在文章推出后不久,便有四个不同病人的家属给我打电话。

他们要求必须删除这篇文章,说是对他们造成了心理伤害,污蔑他们贻误战机。实际上他们对病人分外关心,并不想故意拖延时间。

大家都知道,肺栓塞这个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我们目前的认识,虽不像高血压和冠心病一样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绝对算不上是罕见病。轻重不一的肺栓塞患者,在心内科每个月都可能遇到,如上所述的对号入座行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我既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删帖,但连续多名家属要求我删除文章,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于是,一五一十地向他们解释:那个病例是其它医院、其它医生诊治的。幸福的人是不同的,但生病的人却是类似的。这种专业文章是医学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并非指责家属是否配合;诸如此类。

02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见习期间,北方一名骨科带教老师的经历:他们加班抢救了一名骨盆骨折的患者,连夜的工作让他们错过了晚餐。于是一群同事相约去炼摊撸串。酒过三巡,他们开始讨论急诊手术的病人,说医院到处是血荒,家属却不情愿去自助献血。

话没说完,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便迎面飞来,颤巍巍地插在他们的桌子上。一群骨科医生都没注意到,家属也在旁边的桌子吃饭。

这也成了我写作和评论的底线:无论什么时候,不在公众场所、不在群发的文章中,将指责和谩骂强加于患者和家属身上。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刻板偏见,已是行业痼疾。没有摧枯拉朽的制度变革,根本不可能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尽可能地、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舆论环境。

我们的这份小心翼翼,是基于一个基本客观的事实:虽然多数病人和多数医生做不成朋友,但也不会做成敌人。

03

前不久,与几个写公众号的朋友聊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类似问题。好多医生都被家属误解是在讥讽他们不配合治疗或态度恶劣。

一篇分享诊治心得的文章,本意并不在指责家属,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最后竟有了对号入座者。

这种匿名化的处理方式,尚有可能招致非议,假使我们在自己文章中把自己完全置于病人和家属对立面,指名道姓或意有所指,旁人看到了又该作何感想?他们手里的飞刀掷不过来,心里的飞刀可能握的正紧!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在文章中指责或谩骂病人的原因所在。一个真正优秀的医生,应该是在同行里面争学术地位,患者群中争诊疗口碑,二者至少要具备其一。面对变幻莫测的医疗改革走向,只有自己强大,才能无惧风浪。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具备学术争鸣的能力,也没能掌握树立口碑的技巧。我们身边的名医何其多,有几个是在和病人和家属相处中言辞激荡、慷慨激昂的?

04

春节期间,我看到公众号『夏与何谈心脏』所发表的一篇文章《医生为什么写公众号》,颇有所感,我们行走了太远,都会禁不住要扪心自问: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不知道所有作者的初衷,但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想『交朋友』而非『吸粉丝』。我只是想找一帮人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诊治体会、共享学习资源,偶尔插科打诨,展示一点读书感悟。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认识了,有些走着走着就散了。

持这种态度的不在少数,于是才有了『震锋晨读』、『彤心飞传』、『心速递』、『每周心资讯』这类专栏的问世。他们孜孜不倦地译介国外最新文献,并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国人。

这种功德无量的写作是『火』不了的。他们传播知识,传播理念,唯独不煽动情绪。他们甚至会一直缺乏掌声,但作者们仍然在坚持。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路,总有人偏偏会去选择那些难走的,这是一场『渡人』加『自渡』的苦旅。

写字的人比较穷,但是对文字十分敬畏,无论内心有多狡黠都不敢让自己的恶意染指文字,因为文字是我们仅有的武器和最后可以保持干净的地方。

医学同行中,才艺双馨的不在少数,但多数像我一样码字的,还是以『以医养文』。我们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撰写科普,靠诊疗心得总结经验教训、分享行医技巧。真正能够撇开医学,进行纯文学创作或发表社评的少之又少。

作为自媒体,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阅读量和关注量,但我们根本无法区分自己的读者群。平心静气地就事论事,不仅可以得到同行理解,也可以对普罗大众起到警示作用。最关键的是,可以为自己穿上软猬甲。

每个人心中都有膈应的人,但旗帜鲜明地和病人为友、旗帜鲜明地和病人为敌,您愿意选择哪个?

如果我们只顾发泄情绪,医患各自酝酿不满,让对立的更加对立,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恶。这个世界上有无数道理要讲,但不是所有的都靠谩骂。

因为,当我们凝视深渊太久,深渊必将回报以凝视。

05

『温暖和理性也是一种力量』。

这是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的一句口号,我一向以独行侠自诩,所以不是他们的会员,但对这句话表示深以为然。

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把理性和温暖玩到极致的,凤毛麟角。因为我们多数人无法播种智慧,也不屑于收割智商或炒作情绪。

当然,委屈总要找到宣泄口,医生绝不是冤大头。我所强调的是在愤怒和不忿来临之际,智慧的人会想到技巧与方法,绝非首先付诸于嗓门和瞪眼。

不可否认,我们总能遇到些奇葩的病人或家属,有的根本无法用正常的脑回路与之对话。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另外一个现象:让人抓狂的病人或家属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总有一些医生总会遇到的特别多。他们像炮仗一样,遇到带火的病人便会炸起来。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不反思这样一种活生生的现实:每个医院都有这样一群医生,TA们医术平平,手术也没有跻身一流高手境界,甚至TA们完全不懂手术,但其业界口碑却一直很好。TA们经手的病人不比我们少,遇到各种奇葩的几率也高于你我。但TA们却风调雨顺数十年,少有纠纷和争议。

其实,这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才一直是我所追求的。

95%的人会继续阅读以下几篇侠客列传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相逢在文字里,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我是非著名心内科医生孔较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