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糖和酒精更可怕的添加剂,很多人还在天天吃!怪不得脂肪肝、三高找上门!
之前网上有句话非常流行,说是:“生活很苦,记得给自己加点糖”,这句“心灵鸡汤”安慰了不少人,也成了一辈人的时代记忆。
虽说即便吃了糖,也没法改变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但心情苦涩时吃点糖的做法并非没有道理:人在低血糖时更易生气、愤怒、低落,而甜食能帮助升高血糖,改善心情。
另外,部分研究称糖能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一种脑部神经递质),让人产生愉悦、快乐感,从而调节情绪。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食用甜味的食物,商超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糖果、果汁、可乐、甜味饼干等食物成了许多人的最爱,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健康隐患。
除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白糖之外,还有一种添加剂在里面起到了隐藏而深远的破坏作用,它就是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可乐还是果汁,配料表上的前几名总能看见果葡糖浆的身影。
虽然听起来是从葡萄中提取的产物,但实际上它和葡萄并无关系,只是一种从玉米淀粉中得到的人工甜味剂。因为它既含有果糖,又含有葡萄糖,所以被定名为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的生产不受地区、季节等因素限制,用简单的设备就能得到,成本更为低廉;另外,它的甜味较高,能基本替代蔗糖,口感上却更为清香爽口,更适合加入到果汁、糖果等产品制作中。
自1970年面世之后,果葡糖浆就受到了食品制造业的追捧,一时间,含果葡糖浆的食物几乎席卷全球。自此,果葡糖浆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但研究者却发现:疾病的阴影,好像也开始覆盖人们的生活。
根据犹他大学生物学系研究员波兹的说法:约在 1970 年代中期,糖尿病及肥胖症在美国开始盛行,这个时间,和食品制造业掀起“舍弃普通糖分、改用果葡糖浆”的浪潮基本吻合。
一则刊登在《营养学(2014)》杂志中的研究也表明:经常用在汽水与加工食品中的果葡糖浆,可能比一般的食用糖更有害健康。
果葡糖浆背后隐藏着哪些疾病危机?如何才能减少它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果葡糖浆引发的健康危机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果葡糖浆中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但两者进入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却大不相同。
葡萄糖作为人体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以在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中被代谢,从而为机体供能,多余的葡萄糖也会以糖原的形式被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
但是人体内能代谢果糖的器官唯有肝脏。如果果糖摄入过多,肝脏无法排出,这些多余的果糖就会转变为脂肪,覆盖在肝脏四围,甚至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随着脂肪肝的形成,肝脏感知胰岛素的能力下降,体内会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最终引起胰岛素抵抗。
我们都知道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一旦出现胰岛素抵抗,就意味着胰岛素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下降,长期下去会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有大量研究发现,胰岛素水平高会阻断大脑瘦素作用。而瘦素是一种对长期能量平衡调节很重要的激素,大脑对瘦素的感知出现问题,也会增加肥胖的概率。
很多人认为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是引发痛风的高危因素,但却忽略了果糖也是痛风的“帮凶”。
果糖在肝脏内代谢会产生嘌呤基,而嘌呤的在人体内最终产物是尿酸。一旦果糖摄入过量,导致过多的尿酸堆积,就可能在关节处形成痛风石,引起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的风险。
今年,一项由英国斯旺西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联合展开的研究结果指出:高果糖饮食会伤害免疫系统。该结果刊登在《自然》旗下的学术期刊上。
研究发现,当部分免疫细胞(人类的单核细胞和小鼠的巨噬细胞)在果糖浓度较高的营养物质中生长时,会改变代谢通路,影响免疫细胞功能,从而分泌更多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
这意味着,在生理条件下,高果糖可能会加剧炎症的产生。而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会持续影响细胞、组织、器官等,从而增加包括糖尿病、癌症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既然高浓度果糖会给身体带来如此多的危害,生活中怎么做才能减少高果糖摄入?
2招减少“糖摄入”
不管是吃什么,都要学会看配料表。一般来说,食品制作时所使用的添加剂等都会在配料表上有所说明。
如果在配料表上看到有“果糖”、“果葡糖浆”等字样,且排名较前,就可以基本确定该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果糖了,建议大家酌情选择。
有一些食物如奶茶、果茶等,虽然产品上没有明确说明成分,但大部分也含有大量的果糖。(果葡糖浆广泛应用于多种奶茶的制作),如果实在想喝,也建议选择少糖或是无糖。
看完上文,可能有的朋友心里也会有些疑问:既然过量吃果糖不好,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果糖,是不是也不能吃了呢?
上文中提到果糖的“隐形危害”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过量果糖。
一些精加工食品、饮品中果糖浓度高,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人体吸收,由于果糖不能直接供能,吃多了也不会有饱腹感,会导致吃的更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
但是水果中的果糖含量相对偏低,且被膳食纤维包裹,正常食用后饱腹感强且吸收慢,吃过量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要注意,一些鲜榨浓缩果汁经过处理后,果糖浓度高,且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流失大,很可能会饮用过量,造成“果糖过剩”的情况,因此建议也要少吃或不吃。
总之,要想远离“果糖隐患”,选择天然的食材,使用简单的食用方式更佳。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会养生知识点,大国医接下来将在文末设立“知识回顾区”,大家可以踊跃参加哦~
今日回顾:
以下哪一种食物背后存在“高果糖隐患”(单选)?
(答案请在文后留言)
A.蓝莓/猕猴桃等水果
B.鲜榨浓缩果汁
C.自制无糖奶茶
D.葡萄糖
让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