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豪丨造化经典:数种“红楼梦赋”的作者及版本考述
注:本文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3期,此据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王思豪老师授权发布。
王思豪
内容摘要 赋起于“情事”,故以赋题咏《红楼》,能与小说叙事形成关联;又因赋长于“铺陈”,故题咏《红楼》的赋作,有以赋体来重写小说之功效。广蒐“红楼梦赋”,有沈谦《红楼梦赋》20篇、程芙亭题《红》赋2篇、冯庚堂《红楼梦律赋》、林起贞《红楼梦赋》以及其他诸篇《葬花赋》《林黛玉赋》等,约十种30余篇。且仅沈谦的《红楼梦赋》就有二十余种版本流传,被日本、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地图书馆、博物馆珍藏,影响深广。《红楼梦》在传播过程中,与“红楼梦赋”形成相互造作之势,在“情事”互文中成就了彼此的经典地位。
关键词 沈谦 红楼梦赋 程芙亭 林起贞
《红楼梦》一书,题咏极多,诗词曲之外,惟赋鲜见,而研究“红楼梦赋”更为少见。赋是汉语文学特有的一种文体,在西方文类系统中难寻匹配。美国学者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形象地说:“若把'赋’一词和中国原产的一种植物——石楠花相比的话,我觉得这是个十分近似的比喻。”[1]究赋之兴起,多与“情事”有关,清人刘熙载《艺概·赋概》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2]赋起于杂沓的“情事”,故以赋题咏《红楼》,能与小说叙事形成关联;又因赋长于“铺陈”,故题咏《红楼》的赋作,篇幅能长,容量能大,有以赋体来重写小说之功效。笔者近年来对“红楼梦赋”加以蒐集,就目前所知有沈谦《红楼梦赋》20篇、程芙亭题《红》赋2篇、冯庚堂《红楼梦律赋》、林起贞《红楼梦赋》以及其他诸篇《葬花赋》《林黛玉赋》等,现就其作者及版本流传情况略作考述。
一、沈谦与《红楼梦赋》的版本
沈谦的生平事迹,据一粟《红楼梦书录》云:“沈谦,字青士,改名锡庚,萧山人,诸生。”[3]其后汪超宏、潘务正、赵春辉三位先生均有详细考证[4],其中赵春辉先生据新见道光十年(1830)、十一年《缙绅全书》和《萧山长巷沈氏宗谱》有关沈谦史料,详细考证出沈谦的生平、家世及仕宦等事迹。光绪十九年( 1893) 《沈氏宗谱》卷二十一《世系表》载:“锡庚,官名谦,字青士,行一,嘉庆戊辰恩科举人,拣选知县,考取国子监学正,钦派仓场监督,俸满截取同知,敕授文林郎、晋封中议大夫。著有古今体诗、骈体文待刊。生乾隆癸卯七月初十日,卒道光壬辰八月初七日。配张氏,晋封淑人,生乾隆丙午二月十九日,卒道光乙未正月初一日。三子:炯、邦济、昌本。葬城东范家埭。”[5]据此可知:沈谦生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二月十九日,嘉庆十三年(1808)举顺天乡试,卒于道光十二年(1832)八月初七日,享年五十岁。据《萧山县志》载,沈谦著有《易义讲余》《古近体诗》《留香书塾骈体式帖》三种[6]。
《红楼梦赋》作于何年?据沈谦《自叙》谓“《红楼梦赋》二十首,嘉庆已巳年作”,即嘉庆十四年作。前引《沈氏宗谱》载沈谦于嘉庆十三年中举,此科为“万寿恩科”,即嘉庆帝五十大寿,次年会试,此赋当在沈氏此次会试落榜时创作。《红楼梦赋》初刻于何年?据《自叙》落款署“道光壬午中秋前十日,青士沈谦自叙于京寓之留香书塾(改名锡庚)”,即道光二年(1822)第一次刊刻,离创作时间已过去十四年。《红楼梦赋》流传甚广,版本约有二十余种:
(一)道光二年刻本二种:一是道光二年留香书塾刻本。据浙江省图书馆藏沈谦《红楼梦赋》不分卷,竹纸,半页17.7*12.1cm,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栏。牌记署“萧山沈青士著 红楼梦赋 留香书塾藏板”。卷首有《自叙》,末署“道光壬午中秋前十日青士沈谦自叙于京寓之留香书塾(改名锡庚)”,落款与牌记所署一致,故当是最早刊刻本。其次是目录、正文。正文收录《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赋》《滴翠亭扑蝶赋》《葬花赋》《海棠结社赋》《拢翠庵品茶赋》《秋夜制风雨词赋》《芦雪亭赏雪赋》《雪里折红梅赋》《病补孔雀裘赋》《邢岫烟典衣赋》《醉眠芍药茵赋》《怡红院开夜宴赋》《见土物思乡赋》《中秋夜品笛桂花阴赋》《凹晶馆月夜联句赋》《四美钓鱼赋》《潇湘馆听琴赋》《焚稿断痴情赋》《月夜感幽魂赋》《稻香村课子赋》20篇。赋正文中有旁批。赋末有俞霞轩、周文泉、陈石卿、徐穉兰、钟小珊、施鹤浦、施瘦琴、朱襄、何拙斋、熊芋香、蔡笛椽、陆晴廉、孟砥斋等评语以及沈谦自己的按语。俞霞轩,即俞兴瑞,字吉晖,号霞轩。俞超子,幼随父官萧山,遍读学舍藏书,工诗尤工骈文。长时间在杭州馆幕为生,道光辛卯(十一年)以优行贡成均,复考取八旗教习,不久卒[7]。著有《翏莫子文集》2卷、《诗集》2卷、附录《翏莫子杂志》1卷(咸堂六年平江三德堂刻本,前有桐城静属京题词)。《翏莫子文集》收录赋作7篇。《翏莫子杂志》又名《翏莫子日志》,乃日记体笔记(《八千卷楼书目》即著录于小说家类),多抄录诗歌,杂记轶事,作于嘉庆二十二年到二十五年之间。周文泉,即周乐清(1785—1855),字安榴,号文泉,别号炼情子。浙江海宁人。荫生。嘉庆十九年任道州州判,后累官湖南、山东知县,升同知。工诗文,著有《静远草堂诗话》《静远草堂麈谈》等。戏曲作品有《补天石传奇》,内含《太子丹耻雪西秦》等杂剧八种[8]。徐稚兰,即徐青照(1790—?),字式金,号稚兰(一作雅兰),直隶大兴人。道光二年进士,道光中知亳州,历凤颍道,曾为江宁府知府,著有《毋自欺轩诗钞》六卷(咸丰二年刻本)[9]。钟小珊,即钟锡瑞,字小珊,原籍浙江萧山县,寄籍顺天宛平县。道光辛巳(1821)恩科举人,壬午(1822)恩科进士,坐补汧阳县,著有《余清斋诗集》。[10]何拙斋,据信联芳《哭何拙斋先生》题下注曰“原籍江南,寄居东安”,又诗有注曰“先生工书”[11]。蔡笛椽,即蔡聘珍,字笛椽,萧山人,嘉庆十五年顺天举人,官湖北长乐知县,著有《小诗航诗钞》[12]。此刻本的浙江省图书馆藏本中,有后加的无名氏手迹墨笔夹批7处,朱笔夹批1处。
二是道光二年绿香红影书巢刻本,不分卷,二册,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藏。封面有“雨香”题署“红楼梦赋”,牌记“壬午秋镌 较正无讹 红楼梦赋 翻刻必究 绿香红影书巢藏版”,内容与留香书塾刻本同,卷首《自叙》署“道光壬午中秋前十日青士沈谦自叙于京寓之留香书塾(改名锡庚)”,落款与牌记所署不一致,或为后刻本。
(二)道光七年刻本一种:王小松重刻本。西园主人《红楼梦本事诗》同治六年(1867)年《自序》谓:“丙辰(按:道光六年,1826)之冬读《红楼梦》传奇,因与谢梦池、沈直夫、孙凤巢、章麓樵、郭笛生同学按名拈韵,儗作三十六金钗本事诗……余于次春病归滑州,药炉汤灶之间,藉以拨闷,计积百日光阴,共得吟成七律四十四首……不意为王小松公子携去,合刻于沈青士《红楼梦赋》后,狗尾续貂,深以为恨。……盖青士之赋,妙在不即不离,蹈实于虚,而余诗则句句征实,编集全身,似觉异曲同工。”(《红楼梦书录》增订本,第287—288页)此本今不见。
(三)道光二十六年刻本三种:一是道光二十六年眠琴书屋刻本,不分卷,1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内容与留香书塾刻本同。二是道光二十六年何书丹重刻本,不分卷。复旦大学图书馆有藏。牌记有署“道光丙午岁仲圭题于绿荫山房”字样。卷首有《自叙》,末署“道光壬午中秋前十日青士沈谦自叙于京寓之留香书塾(改名锡庚) 道光丙午大庆之月后学晋熙何书丹君锡氏重镌”。其次是目录,“目录”下有“晋熙杨锡璋仲圭、何书丹君锡同校”语。赋末除了道光二年绿香红影书巢刻本原有的评语外,还增加有杨锡璋、何书丹的评论。三是题名《注释红楼梦赋》,沈谦撰,包圭山笺注,道光二十六年眠琴书屋藏板、芸香堂发兑刻本,杭州市图书馆有藏。线装,1册,22.7cm*14.7cm,半页9行21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框高16.9cm宽13.1cm。此本以道光二十六年眠琴书屋为底本,在每篇赋末增加了包圭山的笺注。据黄爵滋《仙屏书屋初集》之《诗录》卷十一载《丹徒包圭山孝廉国璋》“豪吟已见诗心细,怏饮还闻酒呼宽。欲向金焦寻伴侣,玉楼归去海潮寒”[13],知包圭山是镇江丹徒人,名国璋。生卒年不详,陶澍道光八年九月十三日具题《进呈戊子科乡试题名录题本》中举人“第八十一名,包国璋,年二十五岁镇江府附生”[14],善于作赋,《赋海大观》收录其赋作48篇。又好为赋作注,除《红楼梦赋注》外,杨棨(1787-1862,字羡门,号蝶庵,晚号苏庵道人,江苏丹徒人)所撰有《蝶庵赋钞》二卷(咸丰二年刻本),也有“门人包国璋注”。
(四)咸丰年间刻本一种:咸丰二年(1852)芍药山庄刻本,正题名“红楼梦赋”,二卷,1帙2册,附《金陵十二钗诗》一卷,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有藏。
(五)同治年间钞绘本一种:同治十二年(1873)彩绘本,345毫米*285毫米*44毫米(高*阔*深),题名“红楼梦赋图册”,爱尔兰Chester Beatty博物馆藏。沈谦作赋,盛昱录。全套本应二十幅,今存十九幅,缺《雪里折红梅赋》,内容为沈谦撰二十首题咏红楼梦的赋文配以精美插图。《稻香村课子赋》后署曰:“萧山沈青士红楼梦赋二十首癸酉夏五盛昱敬录(钤印:迻情)。”
(“红楼梦赋图册”,爱尔兰ChesterBeatty博物馆藏)
盛昱(1850—1899),清宗室,爱新觉罗氏。字伯希,又字伯熙、伯羲、伯兮。号韵莳、伯蕴、意园。室名郁华阁。满洲镶白旗人,肃亲王永锡的曾孙。同治十年中举,光绪三年殿试二甲第十名进士,入翰林院,散馆授编修。七年,为詹事府中允、翰林院侍讲。九年,迁为侍读。十四年,出任山东乡试正考官。翌年,以病请退,辞官家居。著有《蒙古世系谱》《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编成《八旗文经》《移林馆金石文字》《成均课士录》《雪屐寻碑录》《康熙几暇格物编》等。
(六)光绪年间刻本四种:一是光绪二年何镛刻本,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有藏。一卷,附评花,杂记,题词。线装,1册(1函),19.8*12.2㎝,9行20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13.2*9.8㎝,版刻据序。卷首有《红楼梦赋叙》,落款曰:“光绪二年,太岁在柔兆困敦,清和上澣山阴何镛桂笙氏,书于申江旅次。”[15]何镛,字桂笙,号高昌寒食生[16],生卒不详,山阴人。精音律,善鼓琴,著有《㻬琈山房红楼梦词》、杂剧《乘龙佳话》一卷八出。其他与道光二年本同。二是光绪二年《红楼梦评赞》附刻本,牛津大学图书馆有藏。王希廉撰《石头记评赞》,先有同治十三年吴耀年刊本,光绪二年重刻改名《红楼梦评赞》,附刻沈青士赋廿篇,据光绪二年何镛刻本。三是清光绪四年京都聚珍堂书坊木活字印本,1册,10行22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国家图书馆有藏。四是清光绪己卯五年春月羊城翰苑楼刻本,题名“红楼梦诗赋钞”,一卷,附竹枝记一卷,题词一卷,杂记一卷,南京图书馆藏本。封面剑云手署“红楼梦诗赋”。卷首沈谦《自叙》,目录,正文,均与道光二年本同。
(七)民国年间印本三种:一是“香艳丛书”十四集(卷二)本,内封印“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和记印行”,卷首何镛《红楼梦赋叙》,次沈谦《自叙》,然后正文有圈点、尾评,无夹批,知其据光绪二年何镛刻本重印。二是石溪散人编《红楼梦名家题咏》本,第五种,上海广益书局1915年石印本,亦据光绪二年何镛刻本重印。三是“红楼梦附集十二种”本,徐复初编,上海仿古书店1936年1月初版。列红楼梦附集十二种之第五种。亦据光绪二年何镛刻本重印。
(八)钞本七种:一是浙江省图书馆钞本,不分卷,首道光壬午沈谦自叙。正文有圈点、夹批、尾评。线装,1册(1函),23.8*12.5㎝,半页8行25字,18*9㎝,行楷书写。残本,缺末二篇《月夜感幽魂赋》《稻香村课子赋》。二是杭州图书馆藏钞本,不分卷,首道光壬午沈谦自叙。正文有圈点、夹批、尾评。小楷书写。三是开封市图书馆藏钞本,不分卷,首道光壬午沈谦自叙。正文有圈点、夹批、尾评。四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余姚冯氏萍实庵抄本[17],一卷,线装1册,无钞写者序、跋及评论,钤“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印”,用纸为网格纸,疑为近代晚出钞本。五是“此中有真意”钞本,不分卷。线装,1册(1函),行楷书写。首沈谦《红楼梦赋序》,末署“时大清道光壬午中秋前十日青士沈谦自叙于京寓之留香书塾”。次目录,每篇赋名中的“赋”字省去,每篇赋后对应小说各回目内容,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境 第五回”“滴翠亭扑蝶 第廿七回”“葬花 第廿七回”等,正文有圈点、夹批、尾评,其中《海棠结社赋》下落白文红印“此中有真意”。以上五种均是据道光二年本钞成。六是黄钵隐编《赋学丛钞》本,第2编第3种。据柴萼民国十九年(1930)序知,此书钞成于1930年。卷首沈谦《自叙》,次何镛《红楼梦赋叙》,正文:无圈点、夹批,有尾评。此本据光绪二年何镛刻本钞成。末附沈谦《金陵十二钗诗》,季芝昌《读沈青士同年金陵十二钗遗诗怆成二律》,又道光壬辰孟冬月李炳奎《跋》。七是清道光三十年(1850)吴江爰氏蝶园乌丝栏钞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题名“红楼梦赋草”,一卷,一册。卷首《序》,落款曰:“道光辛丑闰三月任廷旸力天序”,即道光二十一年任廷旸作《序》,据《垂虹识小录》载:“任廷旸,号雄卿,吴江同里人,道光癸卯举人。拣选知县。性豪爽,有干济才。少时得母教,工诗古文。咸丰庚申,粤寇至,有'生为大清人,死为大清鬼’语,骂贼而刃伤喉,血涌,赴屋后河死。”[18]次沈谦《自叙》;次目录。目录后有曰:“庚戌夏五叚丁君庆廷手抄本校录一过,时则梅子雨浓,南囱寄傲,一香一茗,把卷低吟,真解语之花,亦扫愁之帚也。六月初九日吴江爰子庚元迪州甫识。”庚戌,即道光三十年。任廷旸《序》亦有谓:“吉溪丁子以予有率尔之请,助我以悲者之欷”,是本由吉溪丁庆廷手抄。
综上,沈谦《红楼梦赋》版本有二十一种,以道光二年留香书塾刻本为最早刻本;至道光二十六年何书丹重刻本,由晋熙杨锡璋、何书丹校对,赋末还增加有杨锡璋、何书丹的评论;又至《注释红楼梦赋》道光二十六年眠琴书屋藏板、芸香堂发兑刻本,以道光二十六年眠琴书屋为底本,在每篇赋末增加了包圭山的笺注;又至同治十二年彩绘本,由盛昱钞录配图;再至光绪二年何镛刻本,重刻道光二年本,卷首增加何镛《序》一篇;再至道光三十年吴江爰氏蝶园乌丝栏钞本,钞道光二年刻本,卷首增任廷旸《序》、爰子庚目录后《识语》,版本逐渐丰富。
二、诸篇“咏《红》赋”考论
沈谦《红楼梦赋》以二十篇组赋的形式来题咏《红楼梦》,规模空前,亦有数种单篇题咏之作,其题或从《红楼梦》中出,或所赋咏对象与《红楼梦》相关,各有特色,故考述如下:
一是程芙亭《贾宝玉祭芙蓉女儿赋》《林黛玉葬花赋》二篇。
据《上虞县志校续》卷十八《烈女》载:“程芙亭,徐虔复配也。生长京师,幼耽翰墨,道光辛丑归徐南下,途中游览,皆纪以诗。又尝于扇中书宫词百首,夜阑人静,辄低声诵之。成婚后一载,举子不育,遂得疾不起。虔复悼之,作《落芙蓉曲》,并刻其遗诗一卷,曰《绿云馆遗集》。”[19]据此知程芙亭是上虞人徐虔复之妻,道光二十一年成婚,次年病逝。徐虔复(?—1861),初名鼎梅,字宝彝,原籍浙江上虞,父徐迪惠官江西泰和知县,移家绍兴。道光二十九年副贡生,屡试不售。后致力于诗古文词,著述颇丰。咸丰十一年携书稿避乱至馀姚,被俘自戮,恤赠云骑尉世职,直隶州州判。被俘时,书稿全失,其侄徐瑞芬,搜集诗词残篇,由其子徐焕章编定为《寄青斋遗稿》,于光绪十三年刊行。有同治二年马赓良撰《传》,光绪八年金承谱序,九年陈锦书序,十一年程桓生、马传煦序,徐瑞芬、徐焕章跋,谭献为撰《墓志铭》[20]。光绪九年五月陈锦《序》:“道光丁未戊申间,予与宝彝皆悼亡,各出其房中诗示人,集曰《绿云》,不谋而合。时乾嘉遗老邬雪舫(鹤征)犹在,裒两集互质之,啧啧称赏,名噪一时。”光绪八年仲秋之月余承普(晓芸)《序》:“原配程芙亭女史得母夫人教,诗笔温丽庄雅,闺中唱和之乐,殆过秦嘉、徐淑,惜早逝。”知程芙亭颇有诗才。徐虔复《落芙蓉曲》有谓“一枝红葬芙蓉树”,注:“妇,字芙亭。”又《余抱鼓盆之戚已逾年矣,前作<落芙蓉曲>,意犹未尽,今更成十律以志悲遣》“妇家居燕邸,辛丑三月南下于归。”“更无佳梦说《红楼》”,注:“妇暇时,每为余说《红楼梦》传奇。”知程芙亭颇沉迷于《红楼梦》。
《贾宝玉祭芙蓉女儿赋》《林黛玉葬花赋》二篇,收录于程芙亭著《绿云馆赋钞》,见程芙亭撰《绿云馆遗集》一卷,道光二十六年潇湘吟馆刻本,又附于《寄青斋遗集》(光绪十三年留余堂刻本)后。又有黄钵隐《红楼梦拾遗》(《红学丛钞》本)抄本,赋末有尾评,《林黛玉葬花赋》后有评曰:“如怨如慕,若泣若歌,不啻为林颦卿写照。”《贾宝玉祭芙蓉女儿赋》后有评曰:“可恨娲皇徒炼石,情天不补补青天。”此二赋是《红楼梦》的女性读者所写的题咏赋作,难能可贵。
二是朱作霖《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赋》一篇。
民国《南汇县续志》第十三卷《人物志》中有朱作霖传,其传曰:“朱作霖,字雨苍,一字雨窗,周浦人。附贡生,幼孤家贫,几废学,同里张北熙蠲其修脯,复赒济之,遂为名诸生。工诗词,尤长于碑版文字,作篆隶摹印文深入秦汉人之室。曾容授侍郎谢墉家,得尽读其藏书及一切掌故,是以为文见地独高,性和易,对人不设城府。后进质疑问难,必尽言相告。晚岁贫益甚,分修光绪县志,既蒇事归,无一椽之庇栖。宿纯阳道院,床头土灶屡断炊烟而洒落自如,略不露饥寒之色。所著多散佚,存者见艺文。”[21]又据秦翰才《朱作霖年谱》(手抄稿本,上海图书馆收藏)载:朱作霖,字雨苍,一作雨窗,江苏南汇县(今属上海市)周浦镇人,茂才,生于道光元年,卒于光绪十七年,享年71岁。
朱作霖著有《怡云仙馆集》《刻眉别集》传世,后人又编有《朱雨苍先生遗稿辑存四卷》,由朱惟公辑,民国二十七年铅印线装本。书前有秦锡田所撰序1篇,书末有姚养怡所撰跋1篇。此书4卷,卷一、卷二为《怡云馆吟草》,卷三为《诗稿辑存》,卷四为《文稿辑存》。全书收录诗220题、文25篇,其《文稿辑存》25篇中有《红楼文库自序》(原名《红楼文选》)一篇,《红楼文库自序》中云:“因是入春以来,纵不少撰述,而行住坐卧往往不适,非特境遇少佳,亦痛识者之不易也。计无复之,妄欲屏弃经史,日阅稗官家言一二卷,聊以耗壮心,煞风景。遂于友人处借得《红楼梦》小说一种,流览之余,又似有所感触,因复选题命笔,凡得诗文若干,颜曰《红楼文库》……编成仍自点定,缀数言志缘起云。”题款署曰:“咸丰四年阏逢摄提格律中中吕雨苍朱作霖自序”。朱作霖于咸丰四年撰成《红楼文库》手稿一编,但在其生前未付剞劂,直至民国四年,方在上海的《小说新报》上分期连载。同里姚养怡在书后的跋语中记述了《朱雨苍先生遗稿辑存》的刊印经过,说:“先生所著《刻眉别集》已醵赀付梓。《红楼文库》曾刊《小说新报》。”查阅《小说新报》于1915年第7至12期“香囊”一栏刊载了朱雨苍的《红楼文库》,题“维摩旧色身雨苍朱作霖外编”,内容有《题词》《自序》《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赋》《册立贾元春为凤藻宫贵妃诏》《王熙凤妒杀尤二姐判》《潇湘妃子林媛墓志铭》《为贾宝玉祭林黛玉文》等。
朱作霖《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赋》,又见黄钵隐《红学丛钞》本。有尾评三则:一则“蒐乎艺圃,弋其精英,亦徐亦庾,亦都亦京。钟镛巨响,易而匏笙。岂曰藻绘,文生乎情。(弟南识)”南,即周南。二则“慧珠掌上明秋月,照见璇宫五色丝,天风冷冷,令人辄唤仙手。(借华庵主识)”三则“洞箫三千诵,锦瑟十五弦,令人莫名其妙。(味菜生钧识)”
三是顾影生《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赋》(以题字为韵)一篇。
赋载黄钵隐《红楼梦拾遗》(《红学丛钞》本),署名“竹西顾影生。”竹西是扬州的别称,顾影生盖为江苏扬州人。
又《扬子江》杂志1904年6月28日《第一期》:“记言”栏目:《商部致南洋大臣创兴商会书》 一文,署名:记者顾影生;“文苑”栏目:《竹西谜语采新》(未完),署名:竹西顾影生、一剑横秋客辑;“小说”栏目:《奴隶梦》(未完),署名:竹西顾影生。1904年7月13日《第二期》“记事”栏目:《德之借洞庭鄱阳二湖操练水师》,署名:顾影;“文苑”栏目:《竹西谜语采新》(续完),署名:竹西顾影生、一剑横秋客辑。1904年8月25日《第三期》“小说”栏目:《奴隶梦》(续第一期),署名:竹西顾影生。《扬子江》杂志(全名《扬子江丛报》)于1904年在江苏镇江创刊,该杂志的主要编辑人和撰稿人有杜课园、遯园、张丹斧等,顾影生亦为该杂志的记者和主要撰稿人。据此知竹西顾影生、一剑横秋客辑有《竹西谜语采新》,扬州是中国谜语的故乡,清代嘉庆年间出现了最早的单一性谜社——竹西春社,并有《竹西春社钞》(1819年)传世。光绪至民国年间以孔剑秋为代表的竹西后社继起,此社以客扬浙籍谜家孔剑秋(名庆镕,号小山)为社长,社员为当地文士及寓扬谜家,有三四十人,知名者为孙笃山、汤公亮、吴恩棠、方六皆、吉亮工、祁甘荼、郭仁钦、陈天一、刘谦甫、刘少甫、刘继侯、吴钰、王绍俞、高芸生、黄省斋、江厚庵、孙子美、高锡九、马趾仁、李鸣九、李仲薁、李伯雨、汪景韩、阮拾珊、许永泉、刘舜臣、施训生、萧寄渔、赵季荫、张剑南、孔可畏、汪幼山、郭少庭、杜召棠、孔繁澳、孔侠侯、谭亦纬、方问清等(1931年上海《文虎》半月刊上曾登载一帧《扬州竹西后社同人摄影》)。一剑横秋客,或为孔剑秋的别号,孔剑秋是浙江衢州人,早岁随父客籍扬州。
四是《怡红院赋》一篇。
赋载兰皋居士《蜃楼情梦》第二十八回“逗春情淡如入学 膺赦诏蓉儿还乡”,贾小钰(贾宝玉投生贾家,薛宝钗之子)作《怡红即事》诗一首,众才女合作《怡红院赋》,情形如下:
蔼如说:“有了好诗,须添篇好赋。我仿着《阿房宫赋》成了几句,说:'彼美三,所欢一,怡红厄,秽墟出。收藏三个妖娆,不分宵日。’”碧箫说:“好,我帮你押'也’字韵罢。三人三面镜子,须说:'三星荧荧,开妆镜也;千丝嬝嬝,梳晓鬟也’。”妙香说:“太文,太文。与题不称。我来做一韵罢:'夫其为状也,张大侯,举赤棒;其直如矢,其深似盎。半就半推,一俯一仰。既再接以再励,亦若还而若往。擎藕股以双弯,挺莲钩而直上。’”彤霞拍手叫道:“好极,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众人笑得口疼,舜华只叫:“该打,该打。别再做了。”妙香又念道:“联樱颗以成双,弄鸡头而有两。盾翕翕以箕张,矛翘翘而木强。腰款款以摆摇,腹便便其摩荡。环夹谷以合围,透垓心而搔痒。直探幽壑之源,深入不毛之壤。似抚臼以赁舂,若临流而鼓桨。象交察之鸢鱼,俨相持于鹬蚌。淫娃甘辱于胯间,狡童旋玩诸股掌。恃颜面之老苍,放形骸而跌宕。迨云雨之既收,觉心神之俱爽。呈丑态于万端,羌不可以寓目而涉想。”瑞香道:“好极,我也来做一韵。若其为声也,唼唼咂咂,乒乒乓乓,咭咭咶咶,䩠䩠鞺鞺。震绳床而戛戛,漱湍濑以汤汤;气吁吁其欲断,语嚅嚅而不扬。撼鸳衾以綷縩,摇金钩之叮当。俨渴牛之饮涧,类饿狸之舔铛。窣窸兮,若穿墉之鼠;劈拍兮,似触藩之羊。乘天籁之方寂,和夜漏以偏长。老妪遥闻而歆羡,小鬟窃听而彷徨。”[22]
黑体部分为赋文。《蜃楼情梦》是《红楼棽》的续书,四十八回,嘉庆四年初刻。亦名《红楼续梦》,后因有书名为《续红楼梦》和《后红楼梦》,为避免与之混淆,改名《绮楼重梦》,又名《蜃楼情梦》。卷首有西泠荝园漫士(王露之兄)于嘉庆四年七月十六日《序》和兰皋居士《楔子》。兰皋居士,即王露,字兰沚。杭州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福建寿宁县知县,后调任台湾赤嵌知县。著有《无稽谰语》。小说内容叙述宝黛情缘之来生之事,赋后小钰道:“待我大主考来加个批语罢:'如绘其形,如闻其声,非于此事中三折肱者,不能道其只字。’”小说中赋,有众人写作之趣味,亦有评论之精到。
五是《葬花赋》二篇。
第一篇是莫友堂《葬花赋》,据莫友堂《屏麓草堂诗话》卷八载:“友人陈介石课徒之暇,莳花庭除,勤于灌溉,根株如树,蓓蕾如盘,非有相之道,不能荣华若此也。乃一夕风狂雨骤,群芳尽委,几有美人黄土之伤。介石悯之,乃聚而瘗之,磨砖砌为花塚,题曰'众芳同穴’。其兄偶峰为铭,予因作《葬花赋》。”[23]第二篇是刘梅娥《葬花赋》,存刘梅娥《松节堂诗草》(宣统元年刻本)卷下。据《湘雅摭残》卷十八载:“《松节诗堂诗草》,湘乡烈女刘梅娥著。父兆松,官新疆和阗知州。夫潘阗生,为新疆巡抚效苏次子。梅娥年十六,归阗生,就婚新疆,甫八十五日而夫没。又三年,归夫之丧。抵长沙,闻姑死,乃以葬事托其夫之从子,于舟中引药自尽,年十九,时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也。”[24]亦是一篇女性作家的葬花之赋。这两篇赋作可属于广义上的“红楼梦赋”。
六是“苏剧后滩”《林黛玉赋》一篇。
赋见载1961年7月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苏剧后滩》第八集“赋类一”,第二十一篇。苏剧的前身是“苏滩”,苏滩的原名是“对白南词”,是用南词曲调清唱的戏曲体曲艺,发源于苏州,盛行于江浙一带,大约有三百多年历史,至民国初年才开始有简陋的化妆表演,作为清唱的点缀。对白南词的节目分“前滩”和“后滩”,前滩一般改编自昆曲,是对白南词中的正戏;后滩是对白南词中的玩笑戏。“赋”是后滩中的一种节目类型,是唱一人一事,或一件社会现象的唱词段子。据苏州市戏曲研究室1961年的《苏剧后滩·说明》中说:“编选的'赋’和'小调’共计六十五篇。其中除一部分系根据旧抄本整理出来的以外,余则均是从我室记录苏滩老艺人华和笙、朱筱峰、薛浩如等口述的段子中挑选出来的。”[25]《林黛玉赋》是“苏剧后滩”中的一篇,描写上海一名叫林黛玉的时髦倌人,赋作内容与《红楼梦》关系不大,亦可属于广义上的“红楼梦赋”。
三、两种存目《红楼梦赋》考索
除了沈谦的《红楼梦赋》,还有冯庚堂、林起贞也撰有《红楼梦赋》。柴萼《梵天庐丛录》有谓:“'红楼’词,予所见者,都有十六种,俱皆藻思轶群,绮芬溢楮。其他如王雪香之评赞,卢半溪之竹枝词,绿君女史之七律,冯庚堂之律赋,杨梅村之时文,封吉士之南曲,愿为明镜室主人之杂记,无不借题发挥,情文交至,而尤以沈青士之赋二十首篇为独有见地。”[26]据此,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云:“《红楼梦律赋》,冯庚堂撰,见《梵天庐丛录》卷二十六。”[27]冯庚堂《红楼梦律赋》,是一组赋还是一篇赋,今已不可知。
据郑丽生《闽人〈红楼梦》书录》著录:“《红楼梦偶题》。闽县林起贞撰。清光绪间福州刊本。载《红楼梦诗借弁首》,及《红楼梦赋》一篇,作于咸丰十年。起贞别有《一茎草堂诗钞》四卷,民国初福州铅印本。”[28]在一粟编著的《红楼梦书录》中有更多信息,其中有《自序》谓:
“红楼梦”一书,乍阴乍阳,多才人之谰语;为黛为泽,亦作者之微词。然而金碧神仙,丹青士女。仿“南部”烟花之记,厘闺秀以成书;陋“西厢”月露之文,纪女贞而不字。“离骚”善怨,“国风”不淫,盖庶乎其近之矣。若夫粉碎虚空,破除烦恼,一花一世界,从众香国来;三藐三菩提,转大法轮去。明心见性,返璞归真,离诸彼身,现无我相。汤玉茗先生谓情了为佛、梦了为觉者,非欤?长日如年,逐卷清玩。悟春婆之易醒,感秋士之多悲,忧能伤人,恨不见我。因忆乡先达杨翠巖、何左卿、杨雪茮、曾少坡诸君子各有分咏,长安好事,竞成眉妩之图;耆旧知名,兼有齿芬之集。因援笔赋此,并缀小序,命曰“偶题”。披“香奁集”一篇,有情未免;绣“法华经”七卷,即想为因。至于李生锦瑟之吟,韩子柳枝之什,意旨所属,观者自能审之。臣非好色,知口孽之宜防;仆本工愁,托豪端而欲诉。谈天宝遗事,聊当香山“长恨”之歌;笑昭明选文,不登靖节“闲情”之赋。[29]
其中有云“因援笔赋此,并缀小序,命曰'偶题’”,知这篇序文即是一篇赋体序,其作赋缘由是“因忆乡先达杨翠巖、何左卿、杨雪茮、曾少坡诸君子各有分咏”,杨翠巖即杨维屏,据《鼓山艺文志》载:“杨维屏,字翠巖,福建连城人,占籍侯官(今福州市),清道光十五年举人”[30],杨维屏撰有《红楼梦戏咏》,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八载《红楼梦戏咏》谓:“闽中杨翠巖大令维屏首唱(署湘秋居士),侯官何左卿观察大经(署小牟尼室主人)、侯官杨雪椒光禄庆琛(署云山行脚僧)、闽曾少坡刺史元海(署浣沙溪上渔郎)和之。凡六十篇,甲戌(按:同治十三年)正月,刻入《寰宇琐记》卷一。”[31]《红楼梦戏咏》除收录杨维屏自己所作咏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凤姐探春、李纨、可卿、妙玉、鸳鸯、平儿、香菱、紫鹃、晴雯、袭人七律十五首之外,还收有何大经、杨庆琛、曾元海和作各十五首。何左卿即何大经,杨雪茮即杨庆琛、曾少坡即曾元海,都是林起贞同乡先贤。
据林孝箴《红楼梦偶题跋》云:“咸丰庚申(1860)叔父安砚箴家之籘竹山房,箴兄弟咸就学焉。夏课余闲,挑灯作此。甫脱稿,观者如织,以为与'桃花扇后序’异曲而同工,互相传写。叔父曰:游戏文章,只足以覆酱瓿,传写何为?且恐蹈绮孽。遂取原稿,亟而焚之。箴时适侍侧,止之,已灰烬矣。窃幸少时书过目辄不忘,夜于枕上默识颠末,一字无遗。因吮毫伸纸,端录卒篇,密藏中笥,以寄瓣香之奉云。时巧月望日,受业姪孝箴谨志。”林起贞《红楼梦赋》作于咸丰十年(1860)夏,时在侄儿林孝箴家之籘竹山房,赋作原稿焚毁,后由林孝箴凭记忆复写。又据林孝箕《跋》谓:“先叔父性孝友,恂恂似不能言,键户读书,不与外事,帖括及诗古文辞无不精妙,杂作其绪余也。弱冠应童子试,红线一赋,大令陈少香先生深赏之,拔取冠军入泮。乃棘闱蹭蹬,屡荐不售,笔耒口耕,久居郁郁。迨同治甲子(1864)秋,始捷旋逝,年未四十,痛哉!所著《读史楼制艺》《一茎草堂古近体诗》皆脍炙人口。是编原稿,余未之见,盖作时余年尚稚。后伯兄铭友授而读,爱不释手,满拟缮写正本,付之梓人,未得其便。兹者,同社诸子商刻'红楼诗借’,方思无以弁首,余以是篇进之,以公同好。而今而后,遗墨庶几不没欤!受业姪孝箕续志。”陈少香,即陈偕灿(1789-1861),字少香,号咄咄斋居士、咄翁、苏翁、鸥汀渔隐。江西省宜黄县人。道光元年中举。十二年,入京任教习。十八年,为闽中教习。二十年,以母丧弃官侨居闽间,遂不复出仕。由此知林起贞盖生于道光四年前后,同治三年中举,旋卒,著有《读史楼制艺》《一茎草堂古近体诗》[32]。又,林孝曾辑《闽百三十人诗存》收录有林起贞撰《咏古》六言六十首,为林孝箴手钞先辈遗稿,民国十八年逸社铅印本。
据此,林起贞约在三十六岁,即咸丰十年夏,在侄儿林孝箴家之籘竹山房撰写《红楼梦赋》一篇,载于林孝箕等合辑《红楼诗借》弁首。郑丽生《闽人〈红楼梦》书录》著录:“《红楼诗借》。林孝箕等四人合撰。清光绪十五年刊本,二集四卷。前集作者四人:林孝箕,字小庾,号花好月圆吟榭主人;林孝觊,字玉行;林孝颖,字可珊;陈海梅,字香雪。均闽县人。后集作者八人,除前四人外,为陈培业,字清湘,闽县人;陈祖诒,字朴轩;张元奇,字珍午;林怡,字仲彝。均侯官人。诸诗为光绪二年至十三年间所作。此八人民国尚健在。”[33]此书咏《红楼梦》的唱和之作共二百四十题,七律三百六十首,之所以名“借”,其后叙云:“然吾社诸人之为此借,亦非凭虚意想所到,乃吾闽二杨、何、曾诸前辈之导吾借也。彼借以咏人,吾借以咏事,是则借之不同也。”这与林起贞写作《红楼梦赋》的原因一致。
综上,如果将冯庚堂的《红楼梦律赋》仅当作1篇看的话,“红楼梦赋”共有十种30余篇,与题咏《红楼梦》的诗词曲比较起来,数量不算多,但其中有《红楼梦》的女性作者赋二种3篇,这在清代女性赋家赋作罕见的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而且仅沈谦的《红楼梦赋》就有二十余种版本流传,在日本、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地图书馆、博物馆珍藏,可见其影响深广。《石头记集评》卷下谓:“通州丁二斋大令嘉琳亦著有《红楼百美吟》五言排律五十韵,仅取美者百人,如贾母、刑、王诸人概置勿论,真如百琲明珠,七襄云锦,堪与萧山沈青士所作《红楼梦赋》三十首、俞潜山思谦集古七古一篇并传。”[34]称赞丁嘉琳《红楼百美吟》可与沈谦《红楼梦赋》、俞思谦《红楼梦歌》并传,而俞氏《红楼梦歌》七言集古七十二句,缪艮《文章游戏初编序》评其谓“歌咏其事,词意包举,且语语如自己出,堪与本传并传”[35],合而言之,即俞氏《红楼梦歌》、沈谦《红楼梦赋》可与《红楼梦》一样并传为经典之作。又西园主人撰《红楼梦本事诗》同治六年自序有云“盖青士之赋,妙在不即不离,蹈实于虚,而余诗则句句征实,编集全身,似觉异曲同工”[36],西园主人撰《红楼梦本事诗》追求与《红楼梦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朱作霖将其《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赋》置于《红楼文库》三十七题六十九篇之首,同治六年(1867)古箬山人总评曰:“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实无聊之思,亦有为而作,借题发挥,惟妙惟肖,才人之用心,可爱亦可怜也。与岭南梅孝廉《红楼梦赞》异曲同工,更足补其所未备。”似乎清人凡题咏《红楼梦》的诗作,都要与以屈原、宋玉、司马相如、班固所开创的“赋”体造作的“题《红》赋”一较高下。
“红楼梦赋”俨然成为衡量题咏《红楼梦》作品优劣的一个标杆。究其原因,在于“赋”体之特质,清代赋家林联桂论赋体有曰:“'诗有六义,二曰赋’,见于《周南·关雎》诗序;'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见于《诗·疏》。故班固《两都赋序》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曰:'不歌而诵谓之赋。’刘彦和曰:'赋者,铺采摛文也。’故工于赋者,学贵乎博,才贵乎通,笔贵乎灵,词贵乎粹,而又必畅然之气,动荡于始终;秩然之法,调御于表里。贯之以人事,合之以时宜,渊宏恺恻,一以风、雅、颂为宗,宇宙间一大文也。[37]赋作为“宇宙间一大文”,既长于铺陈,又兼有叙事之功能,且博于才学,通于人事,《红楼梦》在传播过程中,与“红楼梦赋”形成相互造作之势,在“情事”互文中成就了彼此的经典地位。
(拙文在查找《红楼梦赋》版本的过程中,承蒙复旦大学中文系罗书华先生、吴丽娜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叶楚炎先生,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宋雪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左怡兵博士等大力襄助,谨致谢忱!)
注释: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