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冬天的仪式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今天是“动听”陪伴你的第285天,请点击收听 。
文字丨物道君
主播丨子 木
立冬刚过,这也意味着2020年的冬天来了。
这一年,仿佛过得特别快。但也从来没有哪一年,会让我们这么希望它快点过去,云开见日。
在古代,人们要以盛大的仪式迎接冬天,比如祭祀冬神,合唱《玄冥》之歌。但生活在钢筋森林里,如果不是等到叶落尽,大雪纷飞时,又有多少人感觉冬天的降临、四季的变幻?
点击加载图片
曾有朋友问我,生活还需不需要仪式感?
有人说:“如果没有仪式感,生活不过就像干巴巴的沙漠。”
这个冬天,愿我们好好过。
丰子恺的冬天,是坐在南窗下的藤椅里,被初冬的日光笼罩着,暖洋洋。
郁达夫的冬天,是在江南的微雨寒村,散散步。或是在门前泊一只乌篷小船,喝点小酒。
朱自清的冬天,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白煮豆腐,透过父亲的手,夹进儿时的碗里。
点击加载图片
冬天的仪式感,不必繁琐,无需复杂,不过是那些能感受到小确幸的时刻。
冬日晴好时,是负暄树下的慵懒;白雨飘零时,是静坐的清茶袅袅;寒冷走在街头时,是转角飘来的炒栗子香;大雪纷飞时,是围炉夜话的羊肉火锅。
《说文解字》云:“美,甘也。”生活的美好,不过是那些品尝到甘甜的事物。
愿你冬有冬的香甜,无论是细嚼慢咽,还是大口朵颐,皆可收获满心的美好。 听过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天寒地冻的北极,一说话就会冻成冰。于是,人们只好把“话”带回家,慢慢烤着听。
点击加载图片
谈情说爱时,想听到情话,先用情诗情词,裁成细细碎片。再加一点点酒,慢慢化开,方能体会情醉。情到浓时,须用烛火慢慢烤,再加点咖啡,让人上瘾。
冬天或许是一个很好表达爱意的时节。那些寒冷,不过是温暖的借口,爱的出口。
深夜时分,为心爱的人煮一碗热粥,总比夏天更解愁。在寒冷的街头,可以借着寒意,心安理得地把手放到对方的衣兜里。在白雪皑皑中,一起携手到白头。
这何尝不是冬天最温柔的仪式感?
冬日再不温柔,人间谈何浪漫!岁月清浅,唯愿你有所爱,所爱皆温暖。
古人的冬天,是画“九九消寒图”的雅趣。从冬至那天起,画上一枝素梅,共有梅花九朵,一朵九瓣,正是九九八十一瓣。一天一瓣,画好梅花之时,便是春暖花开之际。
点击加载图片
汪曾祺的冬天之趣,却是去花园折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在白雪中,生机盎然。
林徽因的冬天,却喜欢在午后的窗前静坐。“寒冷像花,冬有回忆一把。”她在静沉中啜着茶,看着窗外的一枝枯影。
万物冬藏,人亦会随之安静下来。“人贵有静气”,方有闲情逸趣。
冬天的仪式感,或许不只是某一个节令给予我们的仪式,还在于我们为每一个小日子安放的小情趣。可静可动,可欢腾,可独处。
冬日,万物静默成谜。愿你有你的欢喜。在沉默的冬季里,寻到属于自己的有趣。
什么是仪式感呢?仪式感的目的,是让我们感觉自己在生活。
点击加载图片
曾听过一段话:
“也许你不懂风趣,不解风情,但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会让自己更开心,做什么事会让爱人更感动,做什么事会让生活更有趣。这就是仪式感存在的意义。”
生活还需不需要仪式感呢?
不仅是需要,我们喜欢且甘愿。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是所有的理由与答案。
End
点击加载图片
主播丨子木
人社系统工作人员。
德不孤,必有邻。用声音传递更多美好。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
就拉到文末点个 吧~
点击加载图片
往期推荐
▪ 人到中年
▪ 林清玄:一叶落知天下秋
▪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 他们,挺起了民族脊梁!
▪ 山水,是中国仁人智者的放纵
▪ 她38岁,留下两岁的儿子走了
▪ 三毛:简单就好
▪ 秋之美
▪ 陌生人定律
▪ 婚姻好不好,吃一顿饭就知道
▪ 没有分寸感,是一场社交灾难
▪ 乘风破浪的奶奶来了 弹幕太壮观
▪ 一封来自父亲的信
▪ 莫小米 :岁月不蒙尘
▪ “抱歉,这就是生活”
▪ 不要站在幸福里寻找幸福
▪ 白落梅:天涯那么长,岁月那么短
▪ 相遇,是一种温暖
▪ 荷之涅槃
▪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 加油!乘风破浪的少年
▪ 夕阳的启示
▪ 在每一个七月出发
▪ 时光如莲
▪ 每一次等待都令人百感交集
▪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
▪ 长在心上的诗经
▪ 卓别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 归来依旧少年
▪ 张爱玲:花落的声音
▪ 你若温和坚定,余生皆是欢喜
▪ 纪伯伦:爱的一生
▪ 张抗抗:富贵随处可见 高贵屈指可数
▪ 我的单位观
▪ 我会是那个被裁掉的人吗?
▪ 你如期归来,这才是离别的意义
▪ 轰动全球的短文《年轻》
▪ 林清玄 :闲情不易老
▪ 冯骥才:逼来的春天
▪ 生命是一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