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图片引用
No.35—37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有吸收力的心灵》
《儿童的自发成长》
“适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许怡荪给胡适临别的话
在图书馆看到这套书我如获至宝,同时不无遗憾,成套的六本书只找到四本。带着探秘和学习的初衷,每天读几章,记下印象深刻的话,一些提醒和新鲜的观念,还有疑惑。在书中我能一次次感受到玛利亚·蒙台梭利对生命、对儿童教育的热切。她所描述的是一种让人充满希望的教育方式。很想和她面对面谈一谈,到她的“儿童之家”看一看。
玛利亚本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所学专业涵盖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广泛的学科知识为她提供了多重维度思考人的存在、发展。所以,虽然做基础的儿童启蒙教育,她着眼的却是大处,是整个人生命的发展。相比外部技术的掌握,她更看重对人的内在精神的了解。
做过教育会了解,老师每一天的工作是琐碎的,事无巨细,牵扯多个方面,很辛苦。在《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一书中,玛利亚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方法指导,介绍了“儿童之家”每日、每周、每月等的例行安排。他们根据儿童对不同玩具的反应情况动手设计各种教具、卡片等,并在过程中观察儿童的使用情况适时修改、调整。小事上是如此一点一滴地做,围绕的都是教育的初衷:如何帮助儿童身心自然地发展。
昨天读到一句话,“任何产品都输出价值观”。教育也是一样。在这几本系统性并不怎么强的书中,玛利亚娓娓道来,像个传教士。她所传播的一部分是与大众既有观念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是在传道,传自己理解并实践的生命的道。做着教育工作的人也在有形无形地传自己的道: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权力和权利、如何看待金钱、如何看待生命。
读到这套书的第四本《儿童的自发成长》,越发有种深切感受:玛利亚不是在给老师讲教育问题,她是在给所有成年人讲哲学、心理学。而且她把教育放到世界的大环境中谈,并不孤零零地单独谈某个话题。教育与人相关,它原本复杂,也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玛利亚或者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者坦白并没有结论,她启发了读者的思考。
对我来说,蒙氏教育让我看到一种更好教育方式的存在。是学习,也在其中反思过往实践的不当之处。这种从生命关怀为最本质出发点的教育在现今的环境无疑会有重重挑战:
首先,作为教育者来讲,这种不同于以往方式和目标的教育,他们有信心顶住压力坚持如一吗?国内的一些蒙氏园是对蒙氏理念打了折扣的。
这样的办学方式,家长认可并信任吗?
家庭能和学校保持协调一致的目标吗?
图片引用
这其中有几个因素: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家长。政策的调整无法左右,教育者在政策之下有伸不开手脚的地方,所以最终儿童的教育决定很大一部分落在家长身上。
书里有句话说,“母亲的心灵早已经死去了”。
但愿我们都有勇气去做让心灵保持鲜活跳动的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