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灭亡明朝后,大顺军究竟在北京追赃了多少银两? 2024-04-17 01:14:07 作者|吹雪 字数:1947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以后,从紫禁城中搜出内帑(tǎng,皇帝的私财)“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另外还有“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不仅如此,李自成的手下们还对明朝留下的高官勋贵们进行严刑逼供,美其名曰“追赃助饷”。对此,《明史》中是这么记载的:“贼下令勒内阁十万金,京卿、锦衣七万,或五三万,给事、御史、吏部、翰林五万至一万有差,部曹数千,勋戚无定数。藻德输万金,贼以为少,酷刑五日夜,脑裂而死。”也就是说,大顺军对明朝旧臣们的追赃是有明码标价的,明朝最后一位首辅魏藻德拿出了数万两白银结果还被嫌少,最终在狱中被折磨五天五夜因脑裂而死。如此计算,大顺军在攻破北京城后搜刮出的现银可谓天文数字。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此多的现银,究竟是崇祯皇帝坐拥金城舍命不舍财,还是李自成搜刮有方,或者这本来就只是个历史传闻而已呢?由于所有问题都和白花花的银子有关,所以有必要简单梳理明代白银存量与流通的状况,这也是搞清楚这些银两出处而不能绕过的先决条件。明中叶以后白银大量流入使得官方禁用白银变成了虚话。万历初期“一条鞭法”的施行(主要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正是白银货币化冲击的结果。然而明朝白银产量有限,明廷也从未像铸造铜钱那样制造银币,中国向来是一个产银不多的国家。自近代与欧洲各国通商以来,银的供给大部分依赖外国的来源,本土开矿成本往往高于投资。 关于明末白银总量,有人进行了推算李隆生《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为7550万两,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是25000万两,至于海外输入量,李隆生认为是近30000万两,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认为至少是72000万两。海外贸易让白银涌入成为朝廷难于控制的通货,日常交易南方沿海多用白银,北方则以铜钱为主。进口白银并不是完全留在流通领域,相当一部分都被用于首饰等装饰品或者被储存了起来,尤其在社会动乱经济危机之际藏银之风更甚。在主要以家庭救助养老的时代,人们的存钱意识十分强烈。 在此取李隆生、彭信威两位估算的平均数,社会白银存量大约为50000万两,如果私人存储占其中的百分之二十,那么处在流通领域的不过40000两。因之,赃银无论7000万两还是3700万两之说都是难以想象的。大顺军在不到二十天的工夫竟然能轻易聚起大明王朝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白银?万历头十年张居正厉行“考成法”,重新丈量田亩,推行“一条鞭法”,使得朝廷的岁入达到了400万两,分别是明初的四倍与中期的两倍,十年当中国库累积结余1000万两。随着张居正离去万历皇帝对其清算,完全放弃了他的政治遗产,帝国走上好大喜功的道路。宫殿工程、陵墓工程、福王之藩等皇室开支和“三大征”军费很快耗尽了结余,同时也让皇朝不得不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万历是一位贪财消费观念超前,敢于寅吃卯粮的皇帝,因此他存有窖藏巨额金银留给后代之说很难让人相信。此外根据白银运输的成本与技术条件来计算。倘若按千两匹骡马计算,七千万两需要七万匹,三千七百万需要三万七千匹,牲口征集应是与拷掠同时进行的大事。一匹骡马需要一名士兵牵引照看,运银不同于一般物品运输,队伍两侧需要重兵保护,至少不能低于一匹一人,人力牲口长途行进需要有人打前站。明末北方的驿站基本瘫痪,大顺军又是流动作战,没有可靠的运输传送系统。因此前站工作必不可少随时随地不断筹集粮草、号房、食品供应等工作十分繁重,非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不能及时解决。如此骡马牵引保卫、前站三项主要事务,至少需要一支8万到14万人的部队才能保障白银安全运抵西安。假如自4月10日开始起运到4月26日结束,分18天完成,每天要运280万到400万两则需四千到八千人。 至西安路途遥远,运输部队都是一次性的,做不到循环往复。果真如此,每天都从北京出发运银的浩荡部队,绵延数十里又是“无物包裹、黄白溢目”的裸露运输怎么所过州县村庄就没留下地方性记忆?无论如何这是千载难逢的天大热闹,就没有遇到一位好事文人记录下只言片语?似乎白银巨龙出了北京就化作青烟销声匿迹了,可见数千万之说的荒诞。 4月初9日“各将所追赃银悉入内府,命工人即先朝内库积银共百余万,熔成方版而窍其中,为可运计”为此征集了数百工匠日夜加工,可见搜刮来的白银,途径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需要重新统一铸造。18日李自成东征山海关前夜,“密运辎重数百辆西归,内帑于是荡然矣”,数百辆证实了白银规模有限。银包装一定要牢固。传统之法,系用三尺多长,直径一尺多宽的原木,对半匏开挖空一木称为一段,每段放五十两银锭十锭,每车装二十段,谓之“银撬”。所以实际上大顺军聚起的白银最多也就数百万两,除去在京费用以外,运往西安的可能只有百余万两。参考资料:《明史》、《明季北略》、李隆生《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更多明朝历史故事: 南明的历史其实很简单!从一身正气到误国误民,明末“东林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在南明不到二十年的历史里,到底一共出现了多少位皇帝和监国?朱元璋让人预测大明命数,刘伯温只说了四个字,三百年后果然应验明末东林党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将明朝推向灭亡的?小兵被抓后,喊了一句“将军快来救我”,明末第一良将由此阵亡莫须有、意有之、水太凉,猜猜这三个典故分别指的是哪三位奸臣? 赞 (0) 相关推荐 入京后的李自成大顺军将士 368年前的甲申年,1644年农历3月19日,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王朝覆灭.但大顺政权在北京只存在了40天,李自成功败垂成,留下千古遗恨.这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极盛时期. 入京以后的大顺军将士们耽于享 ... 恶人还需恶人磨,当无耻奸相碰上不讲理的大明叛军,结局大快人心 大顺的监狱中,魏藻德与其子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 在连日的酷刑之中,这位曾经一毛不拔的大明首辅,已然向李自成捐献了数万两白银,可面前的这位权将军刘宗敏似乎并不想就此放过他.终于,在五日五夜的残忍刑罚之中 ... 高处眼亮 | 长城中的历史坐标 四月的北京,从长城垛口望出去,一树桃花,衬着穹顶式的瞭望口,如同一幅画. 也是前后的季节,公元1644年,西边的居庸关和东边的山海关迎来了李自成与多尔衮,当然还有吴三桂,而长城的守军应该无暇留恋那一树 ... 李自成山海关惨败怪大顺军太慢?用中外行军数据说话,清军来的快其实多亏吴三桂 冷兵器研究所 冷兵器评测和格斗研究5小时前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2398,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清顺山海关之战是决定华夏民族命运的一场战役.满洲集团在此役中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集团 ... 崇祯死后,李自成打开明朝银库,感叹:终于明白明朝为何灭亡 公元1627年,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去世,朱由校给后人留下最大的两个特点,第一是宠信宦官魏忠贤,第二是喜欢木工手艺,因此被人戏称为"木匠皇帝".朱由校无子,传位于亲弟弟朱 ... 灭亡明朝的李自成为何会突然失败,真是因为腐化太快?(天秤座) 问答 音频 探究 视频 辟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271,阅读时间:约6分钟 中国古代各路"争天下"的枭雄里,败得叫人连呼突然 ... 闯王墓到底在哪?江西发现大顺军后裔,专家揭开了李自成最后归宿 李自成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那绝对是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最主要的功绩就是推翻了腐朽明末统治,可是李自成最后当了皇帝才一个月就被清军给打跑了,当然吴三桂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另外李自成的军队自从进驻了京城之后 ...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后,为什么能在30多天内席卷山西全省? 明朝末年,土地高度集中,赋役十分沉重.1628年,农民大起义终于在陕北爆发,涌现出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首领.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成为"闯王",多次击败明军,力量壮大起来.164 ... 灭亡明朝的不是清军,也不是李自成:七成明军死在了此处! 无汉唐之和亲,无宋朝之岁币,不议和,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从来不议和,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甚至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 ... 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最初为什么没有攻下武昌(鄂州)县城 起初,李自成的大顺军进攻湖北相当顺利,可是说攻打与当时陕西接壤的几个湖北县城是不用了吹灰之力,当然这其中有着他对当地环境形势的熟悉缘故,和人和方面的资源.然而,当大顺军深入湖北腹地蕲春.黄州.鄂州.咸 ... 黄巢之死: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何迅速灭亡?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八月,黄巢军击败曾经要想全歼义军而被朝廷挂起来的曹全晟(不知皇帝后悔了没有),渡过淮河,淮北诸州也相继告急.在义军渡河之前,朝廷还想祭出一招经常用的"怀柔政策&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