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生 | 九十年代中期孝义在京同学联谊会的回忆

作者简介:

张虎生,孝义市下堡镇下堡村人,北宋大儒张载第27世孙。1993毕业于兑镇高中,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任职高级工程师,从事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工作。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九十年代中期孝义在京老乡会的回忆,但是一直下不了决心动笔。其原因有以下几条:一是畏难,感觉自己文笔很差,怕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怕人笑话;二是不知道写啥,因为当时我们老乡会活动很少,可写的东西不多;三是怕自己写得不准确,因为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好多记忆已经很模糊,好多名字不记得了。今天终于下定决心动笔,因为我觉得这段记忆应该记录下来,孝义在京同学联谊会这个“孝义特色”的事物应该让后辈们知道。为什么叫孝义特色呢?因为在当时北京校园里少有这种组织,我周围的同学大都是在北京单打独斗、孤立无援,联系仅限高中同学,也无高年级老乡的照顾。

孝义在京同学联谊会是由我的校友王锐牵头成立的,当时他就读于北京工学院(于1988年更名为我熟悉北京理工大学),发起人是在京就读的84级和85级大学生。成立于1986年元旦,当时组织了第一次联谊活动,参加者二十余人,包括84级、85级在校大学生及一些能联系上的师兄师姐和其他老乡。从此以后,联谊会这种形式就固定下来了,每年举行两次活动,后减为每年一次,直至被现在的孝义在京青年联合会所取代。下次联谊会的组织者在上次联谊会时已经确定,由于当时在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同学多,所以组织者里一般有一个北京理工大学的,地点也在北京理工大学。

1993年我以应届生的身份从兑镇高中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俗称八系,现在叫机电学院),当年从兑中考入北京的就我一人。那时的父母和我都没有联络老乡的意识,所以刚到北京时,我是举目无亲,周围没有一个认识的孝义人。入学当天晚上,我正在宿舍黯然神伤时,有人告知老乡来找。熟悉的孝义方言顿时如甘泉滋润了心田,孝义话应答,一来一去才知道是91级的两位孝义师兄任培杰和田新民,他们通过新生宿舍传达室的花名册查到了我的住处,之前暑假在孝义时任培杰已经联系上了张耀飞同学(他们俩的村子离得不远)。从此我这只落单的孤雁有了组织,我与孝义在京同学联谊会有了联系。

2018年8月底,左一田新民(京东金融),右一杨全红(天津大学)

当年从孝义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就我和张耀飞两位,学校还有两位师兄就是91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任培杰和田新民。接下来就该筹划这届的联谊会,联谊会由任培杰和田新民组织。由于是东道主,我和耀飞也就参与其中了。第一步就是联系新入学的同学了,要把他们拉入组织。90年代初期通讯还不发达,我们联系同学的方式就是直接上门找,知道学生名字和学校后,直接去该校的新生楼传达室翻花名册,通常找到一个新生之后,同校的其他新生就好找了。我们首先去12号楼找到了同年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的温万治,他也是联谊会的创始人,84年考入八系的84专业,与王锐同届。他考的跟我同专业的研究生,以后的几年里我们多有接触。

紧接着就开始外校联系,从近到远开始,先联系了中央财经学院的吴凯峰同学(当年的孝义文科状元),后又联系了中央民族学院的任锐同学。后来我们还去清华大学找到了当年的孝义理科状元武世锋以及92级的马昕。

感觉那会儿去别的学校就是找人,没有其它杂念,去清华时也没去什么二校门、大学堂之类的地方转转,似乎那会儿的名校情结没现在严重?后来又先后联系到其它学校的几位新生。最后一数,我们这一届的新生还真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北京科技大学的薛晓军、阎建辉,北方工业大学的杨涛、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的张建安、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彭颖,总共十位。与前几年相比我们这一届考入北京的学校人数应该是上了一个台阶。这个从接下来联谊会的参加人数就可以看出端倪。

联谊会举行的具体日子记不清了,反正是秋季(大约是10月中旬)。当年外校参加联谊会的人数不多,90级两人(北京体育大学许维平和中财的学姐),91级一人(北邮马锦琳),92级三人(清华马昕、北科薛晓涛、农工大刘秀峰),93级八人。我估计因故缺席的人数屈指可数,参加人数少是因为在读学生人数少,93年之前那几年孝中高考录取率刚好处于低谷。

联谊会是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某间自习室里进行的,把在自习的学生劝走,空间就属于我们了。没有条幅,没有瓜果茶水,就是干聊。孝义方言此起彼伏,感觉楼道的空气里都有股尉屯蒜味。聊天话题以北京的学习生活为主,其中少不了对食堂伙食的抱怨,健谈的还会说一些趣闻轶事给人分享。总之大家聊得不亦乐乎,走在去餐馆的路上也不停歇,导致路人以好奇的眼光盯你几眼,“哪儿来的外国人?”

中午聚餐是在学校延园餐厅的地下餐厅,都是斯文人,没咋喝酒。吃完饭后,低年级的新生就两三结伴走了,留下几个高年级回宿舍继续瞎侃,在食堂吃过晚饭后才意犹未尽的离开。93年联谊会有无合影我一直搞不清楚,应该是有的,但是我这儿就是没找到。

94年秋季,联谊会又新增了新鲜血液,人数不少,就挑我记得的说了。北大的李爱红(刚开始竟然把这位女状元给忘了),北方交大的侯军、张进宏,北科大的武显斌,北航的武韦韦,北邮的田清鹤,中国农大的郭蓉。

这年在外出联系时,我身上发生过一件糗事。当天我们理工大学几位骑着自行车先去了北方交大,后准备去中国农业大学联系郭蓉,当时独自一人骑着一辆车,过某个红绿灯的时候慢了一拍,我就与大队伍脱离了,遍找不到,只好独自返回学校。

这一年的联谊会照例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座谈地点是四号教学楼任培杰的专业教室。这一年联谊会印象深刻的是石树滨同学带来的“七二五帮”,四五位七二五厂的子弟部分就读于远在大兴的印刷学院。另外参加者中还多了几位非在校生,同校师兄马峥嵘(当时在燕山石化工作),另外杨涛还带来两位兵哥哥(在北京服役,一位孝义、一位介休);天津大学杨全红同学也参加了这次联谊会,当时他应该是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当年的学生娃如今已经成长为天津大学的知名教授,成为了孝义人民的骄傲。

这次联谊会在我们学校的中心花园照了合影。聚餐地点依然是延园餐厅,就餐后石树滨和杨全红回到宿舍,大家继续聊,聊天过程中石树滨主动请缨要组织下次联谊会。从此之后石树滨就成了联谊会最积极的组织者,新世纪的几次大型联谊会都离不开他的组织。

94年联谊会合影

第一排左起:

任培杰 郭蓉 李爱红 吴盈婷 任晋锋 马锦琳 左7 武韦韦 石兰萍 薛小涛 彭颖

第二排左起:

温万治 张虎生 张进宏 武显斌 阎建辉 侯军 史宏武 兵哥哥 马昕

第三排左起:

薛小军 杨全红 张耀飞 田新民 马峥嵘 梁海龙 田清鹤 张建安 右3 兵哥哥 杨涛

95年的联谊会由石树滨组织,举办联谊会的地点改在了马甸附近的孝义驻京办事处,办事处是某个大院的一排平房。这次联谊会的参加人数比前两次多一些。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农大的“女生帮”,呼啦一下来了五位女生,其中包括我的同班同学杨小萍,在一堆的亲人中见到了更亲的人,那种感觉没法形容。

由于是在办事处,大家座谈的地点就很宽松了,办事处近十间房都可以作为聊天场所。这次聚会终于见到了久闻大名的理工大学学长马欣为,另外马峥嵘学长也再次参加,坐在他们旁边听他们讲述了联谊会的历史,听他们讲当年联谊会的一些趣事儿。在办事处门口照了合影,遗憾的是这张合影有点模糊。

95年联谊会合影

第一排左起:

彭颖 任晋锋 吴盈婷 郭辛宁 郭文华 右3 武丽娟 右1

第二排左起:

左1 武韦韦 左3 杨小萍 郭蓉 马峥嵘 马欣为 田新民 张耀飞 张虎生 右1

第三排左起:

左1 梁海龙 侯军 左4 郑世贵 武士峰 马祥爱 赵永霞 张进宏 右4 闫建辉 右2 吴凯峰

第四排左起:

田清鹤 武显斌 史宏武 杨涛 左5 左6 王淑娟 右2 苏彩虹

95年联谊会女生比较多,女生们有合影一张:

照相时跟理工大学的学长两位“小马哥”马欣维和马峥嵘合影一张,本来是理工大学校友的合影,因为侯军的加入,变了一点味道,不过还是孝义味儿。

左起:张虎生 张耀飞 马峥嵘 马欣为 侯军

96年的联谊会又回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组织者是张耀飞和彭颖,我是助手、跑腿的。这次联谊会来了很多熟人,当年的理科状元北大的任治国,我的本家外甥;高一同学北京化工大学的何建云,他转学到汾阳后没再见过;兑中同届同学赵德来;高中同学的妹妹李海红。联谊会的座谈地点在我的专业教室(3号教学四层)。提前一天就跟同学们说好了征用教室半天,虽然当时已经处于考研准备期,同学们都需要在教室自习,但是我一提出来大家都爽快的答应了,同时好多同学还羡慕我们有这种联谊活动。这次联谊活动没有什么大腕儿参加,高年级同学有不少缺席的。毕业的学生中似乎只有叶道彰参加了活动。照例是座谈之后合影,大合影是在图书馆门口的照的,同时大家中心花园照了不少小合影。这次联谊会还确定下届联谊会还是由理工大学组织,负责人是95级的郑世贵。

96年联谊会合影

第一排左起:

彭颖 左2 左3 石兰萍 右1

第二排左起:

张建安 张义然 李海红 右3  杨丽 李爱宏

第三排左起:

石树滨 任治国 张虎生 郑世贵 右4 叶道彰 右2 张耀飞

第四排左起:

田新民 任宇 武显斌 右4 右5 右6 右7

第五排左起:

左1 何建云 左3  右3 右2 赵德来

这次聚会我们兑镇高中的参会代表还合影一张,寥寥五人,跟孝中的没法比。

兑镇高中校友合影

赵德来 李海红  何建云  张虎生  田新民

93年入学北京高校的参会代表也合影一张,有五位同学缺席。

彭颖 阎建辉 张虎生 张耀飞

大学期间我一次不落的参加了所有的联谊会。97年夏天毕业之后回太原工作,后来又回北京理工大学读研究生、博士,期间由于学业繁重,没再参加联谊会的活动,同好多老乡也失去了联系。再次参加工作以后才逐步恢复了与老乡及联谊会的联系。2005年以后,在孝义籍在京前辈、孝义市委的关心支持下,石树滨先后组织了多次联谊会,有幸参加了其中的几次,这几次联谊会的规模和参会人员跟以往有很大不同。联谊会不再只属于在京的青年大学生,它属于所有孝义在京人员,故更名为孝义在京人员联谊会。

弹指一挥间,这几次联谊会已经成为了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往事历历在目,记得那时候常去找任锐和武显斌玩;还记得96年暑假在中财上程文灯的考研补习班时吴凯峰借给我食堂房卡;也记得跟张耀飞徒步走到当时郊区又徒步走回学校。

现在想想当年的联谊会虽然美好,但是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活动形式单一,就是座谈和就餐。如果当时能多组织几次公园春游、秋游活动,其中再间以趣味游戏之类的就更好了。其次,活动的参与主体为入学新生,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的学生参加的人数比较少,参加者在“该学什么?”、“如何学”等诸方面得到的指点少一些。

不组织活动不知道组织者的辛劳。在此对历届联谊会组织者表示感谢。由于相隔太久,所以有些记忆不太准确,叫错名字或没叫上名字的老乡还请见谅。也请看到本文的老乡帮我把合影中缺少的名字补齐,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