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语言开发,错过了这个阶段,再弥补就费老劲了

主播:赛男
这本书是由美国新方向婴幼儿大脑开发研究所创始人吉尔·斯塔姆和畅销书作家宝拉·斯宾塞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帮助孩子发育语言系统的认知。
『两个语言开发策略』
“不是哆嗦,是读书!”
“不是小狼,是小羊!”
家长对孩子语言的纠正,几乎伴随了孩子的成长。
可是,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语言“纠正”,不是直接给孩子指错,而是语言延伸和语言扩展。
001 延伸。
比如前面的案例,孩子把读书说成了“哆嗦”,你不用刻意纠正他。这时你可以问他:“你想我读故事书给你听吗?”这样做,孩子才能根据语境了解每个词的不同和含义。
光是纠正词语,就像只背单词不练句子,学会再多,也很难融会贯通。父母要学习把每一个词放在大语境下,让孩子学习,这样他才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002 扩展。
这个方法主要是指,家长要用温和的方式重塑孩子的语言认知。
比如,孩子说:“我们过去迪尼斯”,这时如果家长纠正他:“不是‘过去’,是‘去过’;不是迪尼斯,是迪士尼。”孩子就会一头雾水。
用扩展的方法就变成了“是的宝贝,我们是去过迪士尼乐园。”在这样反复的语言打磨下,孩子更容易接受改变自己的用词方式。
 
『读故事的时机』
不要等到孩子上学识字的时候,你才开始给他讲故事。研究发现,孩子四个月大之后,你就可以把书放到大腿上给他读书了。因为四个月之后,孩子的视力就基本完整了,彩色的故事书和整齐的文字,都是孩子眼里的新奇东西。
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班尼特·施威茨和莎莉·施威茨,曾针对儿童阅读困难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孩子阅读缓慢的问题,跟家长早期阅读介入的早晚,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听辨语音微妙差异上有困难的孩子,在阅读文字时,也有困难。
而阅读就是给孩子的一项很好的预防措施。在孩子成长的前三年,他的大脑对声音的变化特别敏感。哪怕一根针掉地,他也能意识到。因此,在大脑最需要刺激输入的时候,家长必须提供强有力的听觉刺激。
经常听书和不听书孩子的差别在于:在阅读时,很少听家长阅读的孩子,总是试图重新“解码”文字;而经常听书的孩子,他们在解码上花的时间非常少。
 
『读故事的好处』
阅读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系统、增加了孩子的词汇量外,还有其他好处。
首先,孩子会很早就意识到文字和图画的不同。
在有阅读习惯的家庭,孩子很早会形成一个概念:就是意识到文字符号与视觉形象有差异。如果你叫一个3岁的孩子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不会给你画个画。能意识到这个差异非常重要,这标志着孩子开始了解文字的功能和结构。
其次,孩子开始形成自然拼读能力。
多听文字的孩子能明白文字发音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不同。甚至有的孩子能从不同的语境中抽出文字,组成新的且正确的句子。这对他们将来单独读书和深度思考很有好处,因为这样的孩子懂得迁移。
最后,孩子学习了行文惯例。
让孩子分辨东南西北和左右,难倒了一大批家长。可是别忘了,书中的文字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展开的,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父母朗读时,孩子听着故事、看着书,就熟悉了这些行文惯例。这对他们辨别方向很有好处。
当然,在我们前面的分享中,就分析过孩子的专注力很有限。因此,家长在读故事时,不要一股脑读个半小时。最好的节奏是一次5分钟,一天3次。 
总结一下,从原理、好处、方法,给孩子读书需要注意的点,我们都介绍到了。具体就看每个家长如何去做了。对孩子而言,花钱买来的课程不一定就有用,但有爱的教养一定会带来非常好的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