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安抚的本质(上)--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五十八)

灵魂马车模型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一个比喻。弗洛伊德是心理治疗的鼻祖,在这个比喻当中,弗洛伊德把马车里面的马比作人格里面的本我,马车后面的主人比作人格里面的超我,马车夫比喻成人格部分中的自我。

本我就像马一样,他其实更多的处事原则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马车夫,也就是自我,他的处事原则,是现实原则,也就是依据现实客观世界的刺激来做出反应。那马车夫后面的主人,他更多的处事原则是根据当时的文化,或者是小时候受教育形成的一些观念来生活。

用马车模型来看两个人的生活就是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其实有六个部分互相交替在一起,那两个人如果要走的很亲近就意味着这六个部分要互相协调。六个部分分别是每个人各自的本我自我跟超我。

那在关系当中,如果是很顺利,很理想,也就意味着说作为关系中的另外一方他体验到的,比如是,他自己驾着一个马车,开在一个他比较舒服的康庄大道上,然后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是比较自在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关系总不是那么的理想,所以往往关系中,体验更多的是,自己好像驾着一个马车,走在一条很危险的路上。然后马已经很疲劳了,不想跑了。老马车后面的主人又在不断的催促我们,要做这个,做那个不应该,应该这个,应该不应该那个,有好多好多的指令。马车夫,因为长时间没有很好的休息,他的状态也正在下降。

如果是处在这样一种很不顺利的情况,也就是逆境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期待另外一方,我都期待有另外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驾驭这个马车。在关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一个期待。

如果是因为一方生病,导致他的自我功能不是很强,没办法驾驶马车继续前行,这个时候有另外一方帮助他来行使这份缺失的功能。那关系依然是可以前行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另外一方他的自我就要同时行驶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他自己的马车,还有一部分是对方的马车。

所以,在帮助对方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是我出借了我的自我的功能到对方的马车上面来驾驭对方的马车,所以我势必会不太了解对方的马,甚至是对方的马车后面的主人,他有一些什么样的一些需求,我们是不清楚的,当我们作为伴侣比较有力量,想要去帮助对方的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在对方看来,可能对方并不买账。

我们的自我在对方的马车上驾驭对方的马车的过程当中会感到,如果是不顺利的话,比如说对方的主人也比较挑剔呀,对方的马儿的脾气,我们也很难摸透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很多的磨合,在这些磨合当中,我们本身比较健全的自我,他的力量也会不断的损耗。

如果损耗到一定的程度就意味着说,在这样的关系当中。两边的马车夫都变得不够好,然后两匹马车就都没办法往前开,那就意味着关系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这种关系走进死胡同的情况,我如果拿安抚来打比方的话,就是说,双方的自我,在驾驭马车的过程当中,都没有感受到足够多的安抚。

安抚这个概念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的一个单位。假设你跟对方打招呼,那里面可能有很多个安抚,那里面最小的那个单位,我们把它称之为安抚。

自我会枯竭,在关系当中会觉得枯竭,没有力量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在关系当中得到的安抚太少了。因为安抚太少,所以自我会感觉到枯竭。我们有一个假设是认为说,自我它是需要一定剂量的安抚它才能够健康的生活的。

当然这种安抚,他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正面安抚,一个部分是负面安抚,这两个安抚都是需要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去看《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那本书就会看到,关于安抚那个章节里面,他有提到安抚有四个类型,比如说是给予安抚,或者是要求安抚,或者是接受安抚,或者是拒绝安抚。那这四种类型,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自我用来满足自己,他能用这四种方式的某一些部分来让自己安抚的剂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沟通分析里面有一个比方说,每个人的安抚都是有点像银行存款一样,每当接收到安抚的时候,就会把这个安抚存在银行里面。

如果自我感到枯竭,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个人安抚账户出现了问题。那出现问题的时候,个人账户上没有钱了,那就出问题了,如果个人收到一些正面安抚,就是往里面存钱。如果收到的是负面安抚就是往外面取钱。如果在关系当中,一方感受到的都是不断的在外面透支,他没有收获,那个体慢慢的那个银行的帐户,钱就会被花光,个体就会感觉在关系中索然无味。

我们心理咨询师做工作,很多时候是对来访者的这个自我,也就是他的马车夫做工作的。在给马车夫做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原理是说,马车夫以往用来帮助对方的那些方式,他是没办法获得他想要的安抚的,那我们就帮他调整他的方式,让他有机会通过帮助对方来获得他想要的安抚。

比如说,丈夫抑郁在家。然后丈夫一在家他就感觉自己因为抑郁,认知功能受到影响,他注意力很难集中,他记忆力下降,他很多东西都记不住,然后他也不想做事情,天天就想躺在床上。他也没有去上班,在这种情况底下,妻子就要做更多的事情。甚至要去承担,本来是丈夫应该做的那部分的事情,这样子整个家才能够正常的运转。

在这种情况底下,通常情况下,妻子就会开始抱怨,抱怨丈夫没用啊,抱怨丈夫什么事都不做啊,妻子期望通过抱怨能够让丈夫慢慢的振作起来。但是妻子的抱怨并没有奏效,丈夫依然处在抑郁的状态里面。然后在妻子的抱怨底下,丈夫会更加觉得自己没什么能力,然后丈夫就会更加希望能够通过能力,来证明自己对妻子来讲是有价值的。

因为丈夫要通过能力来证明自己有价值。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丈夫就会不断的希望把事情做好。但是因为他的认知功能,真的是因为疾病的影响,他没办法很健全,他的自我功能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底下丈夫一定是做所有事情都让他自己感觉很挫败,很挫败的情况下他就会发展出另外一个症状,就是他开始不做事情,他通过不做事情来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

但是丈夫让自己舒服一点的这个行为,本身只会让妻子更加的不满,会让妻子更加觉得丈夫退缩,什么事都不做。所以丈夫就会更加希望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然后他才去做事情。但是丈夫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他没办法把事情做得很好,所以如果是自己没办法做的很好,丈夫就倾向于不做事情。

在这样的一个反复的冲突里面,妻子也会慢慢地对丈夫越来越失望,那丈夫也会通过他的退缩,越来越感觉他是很难满足妻子的期待的。

然后妻子就会慢慢的抽离,不愿意去管丈夫的一些日常行为习惯,那丈夫也会因为妻子的抽离,他也越来越感觉自己好像是没有能力。没有被妻子重视的,所以他的抑郁症状也会更加的加重,在加重的过程当中,丈夫很有可能认知功能会进一步的下降。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例子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说,如果是一方的自我功能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企图要帮助另外一方去驾驭那个马车的过程,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情况。然后如果是在驾驭对方马车的过程当中出现很多状况的情况,他反过来又会进一步的削弱企图帮忙的那一方的自我的功能。所以就会造成一种双方自我都处在一个极具衰竭的状态,就是他没办法获取安抚的一个状态。

长期关系处在一种不断透支安抚,没有正面安抚的情况,那关系一定会越来越糟糕,而且这越来越糟糕的情况,只会让关系中双方的自我,都处在越来越透支的状况当中,他们关系当中获得正面安抚的机会会越来越少。我们把它称作恶性循环,所以今天我借着这个灵魂马车的模型,来跟大家讲了一下这个关于自我的这个部分的一个调节,并且我也用了一个例子来告诉大家说,关于这个安抚对自我的一个影响,并且常见的过程当中,为什么关系会越来越走向死胡同。

在下一次另外一半的分享当中,我们会对这个部分进一步的多做一些介绍,今天就到这边,谢谢大家。

感谢郑晖老师的精彩分享。我们即将在11月8日下午2:00在我们的怀众官方微信群1、2、3和4号群同步直播第五十九场分享。预告如下图。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