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效应:为什么你有才华,却总是无法实现目标?

神译局

 · 11小时前

关注
有的人不是不懂,而是知道得太多了。他们太有才了,会把任何项目都变成像穿越喜马拉雅山那样史诗般的旅程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从境界来说,人可以分成4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道自己知道的;以及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这第一种显然是不好的,而最后一种从求知上来说,显然属于无止境的那种,那应该是人中龙凤,好得不得了的那种。但是Jessica Wildfire却认为,有时候太好了反而对自己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文标题是:The Cold Mountain Effect Explains Why Incredibly Talented People Struggle to Achieve Their Goals

划重点:

因为害怕盛极而衰,所以迟迟不愿划上句号

有才的人困扰的不是普通问题

有的人不是不懂,而是知道得太多了。他们太有才了,会把任何项目都变成像穿越喜马拉雅山那样史诗般的旅程

太好对自己没好处。

她太聪明了。真的。

她曾经告诉我说:“你应该试着用德语来看看莎士比亚。真的是太好笑了。你会从中找到乐趣的。”

然后她顿了顿。

“我的意思是,你得先学会德语……”

我经常会被这种事情惹毛。但是我的朋友本意并不是想炫耀。她只是做回自己聪明又勤奋的人设。

她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女孩了。会讲四门语言,这还不包括古英语在内,她住在东京学会的日语也不算。鉴于此,如果你知道她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修完博士学位,耗时是她朋友的两倍多的话,你大概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来告诉你。

因为她太聪明了。

普通的问题我的朋友一点问题都没有

她也不讨厌自己的工作。也没有拖延症。这些年来,她已经为了自己的论文写了好几百页纸。

她喜欢整日(整夜)呆在图书馆里面。

她也不是那种害羞的女孩。

她很迷人。你可以跟她一起去喝杯咖啡,回来的时候能感觉自己就像换了一个人。

她让周围所有人都变得更聪明了。

她的信心没有问题,也绝对不会缺乏对象。不知怎的,她总能够平衡好自己的零工和学习,过上一种充实的、极简主义的生活。

最终她找到了一个能欣赏她的智力以及自己自己所必须提供的所有其他一切的人。

只是,她没法完成论文。

有些人太好了,这对他们自己没有好处

要花特别长的时间才能做完某件事的有才之人,我的朋友不是唯一一个。

还记得《冷山》这部小说吗?

1997年的时候,这部小说创造了历史,《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霸榜61周,共售出了300万本。

就因为这本书的成功,查尔斯·弗雷泽(Charles Frazier)的第二本书,只用了一页纸的建议书就拿到了800万美元的单子。那一年,《冷山》拿奖拿到手软,后来改编成电影后又继续大热,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提名。

有时你得有人干预一下

你大概不知道的是,Frazier写《冷山》写了将近10年。根据传闻,他写到停不下来。

他的一位朋友终于受不了了,把没写完的抄本交给了一位文学经纪人,后者当场就签了Frazier。为什么此前谁都不知道Charles Frazier的任何情况?这就是唯一原因。很难想象他还要改多久。

Frazier并不缺信心

你很容易会说Frazier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没信心,或者说他患有冒名顶替综合症。

但是,这种说法不能解释一切。如果Charles Frazier缺乏信心的话,他就不会辞掉英语老师的工作去做写完这本书的工作了。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相信这件事。

Frazier的问题是,他太擅长自己所做的事情了。他太喜欢做这件事了。这个问题光是想想就觉得奇怪,但这个问题可没你想象的那么罕见。我们都认识会遇到同样问题的人。有可能你就是那个人。如果你不是的话,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绝对没有理由去嫉妒这一点。

冷山效应解释了我们误以为是完美主义的东西。

你大概已经听说过达克(Dunning-Kruger)效应了。达克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无知的人会认为他们是那么的聪明。我们之所以说会说“一知半解是很危险的事。”

冷山效应解释的是相反的事。

有的人不是不懂,而是知道得太多了。他们太有才了,会把任何项目都变成像穿越喜马拉雅山那样史诗般的旅程。他们对工作永远都不会厌倦。他们不想看到结局。他们甚至都不算完美主义者。他们只是太热爱自己的工作。

要当心冷山效应。

你不想变成像Charles Frazier那样的。

这个故事很有趣。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怀着敬畏和嫉妒的心态来看待。但有一点要注意。你也许不像他那样有一位好友来执行秘密行动,把你未完成的项目展示给文学经纪人或天使投资人。我们得自己推销自己。

每出现一个Charles Frazier,就有成百上千的有才之人被埋没——这些人从来都学不会怎么去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放下不管。他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行了,够好了。”

他们在等别人告诉自己。

你必须从冷山上爬下来

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困在冷山上。我们可以把目标变成无尽的攀登。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完全有能力办成我们想要的事情。我们甚至都已经做到了。我们已经完成了攀登。但是我们拒绝插上旗帜。我们就这么停在山顶下方的位置,因为我们不想爬下来。

接近目标的感觉很好。

即将完成的感觉比已经完成的感觉还要好。我们不是一举登顶,而是流连忘返。

有才华的人更害怕成功,而不是失败

现在几乎已经没人害怕失败了。广告我们都已经看够了。文章我们已经读够了。

失败是旧新闻了。

成功才是可怕的地方。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实现目标之后该做什么。

实现目标通常不会带来我们所期望的愉悦感。如果能带来的话,那种感觉也从来不会持续太久。这导致更大的压力和期望。在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有些人甚至陷入到沮丧的深渊。他们开始滥用毒品和酒精。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还要做什么。他们要追求的是自己认为巨大成功会给自己带来的快感。

没有理由对巨大成功感到害怕

每隔几个月,你就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故事,说某个家伙把公司卖了几十亿美元之后,却没有得到享受,反而了陷入了生存危机。从知名作家到世界一流的运动员和音乐家身上,我们都看过同样的故事。这个命运比任何东西都要让有才人士感到恐惧,即便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但是,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能享受到那种程度的成功的几率太小了,根本不值得有那种担忧。就算有可能,我们终生都不会实现自己的第一个大目标的可能性也更大。

也没有理由去担心做得不够好

相对于取得巨大成功,非常有才华的人担心的一件事给他们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他们害怕砰的一声。

砰的一声不是失败。“砰”是不管从什么角度衡量都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那种成功。它不会给你带来快感。它也不会带来你所渴望的金钱或关注。

当有人听到“砰”的一声时,其实他们的书,他们的专辑或者创业公司做得都挺好的。极其有才的人对此也会感到恐惧。他们的想法是,如果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但却不能得到提前退休或拿到诺贝尔奖的回报的话,那么他们的人生就毁了,他们将永远一事无成。

这也是不对的。

没人能永远屹立冷山之巅

干完一件事时,你必须开始别的事情。或者,你得稍微休息一下,然后想清楚下一步该干什么。

对于聪明,有才华的人来说,这往往是最困难的部分。他们不喜欢取得成就后的宿醉。他们死于自己跟自己的潜能做对比。他们想要超越自己。

你得这么想:

他们总想写出《冷山》,每一次。

解决方案是别太在意了

最满意,情绪最稳定的艺术家和内容创作者不会把几年的时间花在一件作品上,即便他们在假装这就是自己想要做的事。

《冷山》之后, Charles Frazier陆续又出版了三本书。那三本没有一本比他的第一部表现更出色。没关系。你甚至可以说不可能再取得那种成功了。

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怎么把自己的作品推出来,而不再靠别人把他的作品偷出去了。

太好对自己没有好处

对于自己的论文,我的朋友最终放手了。几年前,在她的大多数朋友都修完并拿到了终身职位之后,她还在为自己辩护,相比之下,很多人都没她有资格。

她写了将近一千页纸,做了数百个脚注。决定该提交什么本身就变成了一个项目。现在她已经结婚,有了一个孩子以及一份体面的工作。她还是太聪明太有才了,这对她本人没什么好处,不过她不再让自己陷入困境。

你也不要。

当你特别的聪明特别有才华时,你会面临另一种挣扎。当工作感觉OK时,你得让自己停下来。

因为你那个版本的OK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译者:boxi。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