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育的另一种风景 (下)

(453)

欣赏教育的另一种风景

(下)

微报告,也就是限时十五分钟的各地成果分享。来自天子脚下北京海淀区的陆云泉,展示了皇城根下华丽的教育布局、丰富的教育资源、前沿的教育理念。他们飞行爱好者社团的学生,竟然能拥有飞机驾照,这种天方夜谭的梦想,只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内蒙古商都县和河南范县两位局长的经验显然更接地气,高效课堂、书香校园、教研教改……一个个名词都那么耳熟能详。中国基础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教育失衡。洛阳的张欣向我们展示了课程改革的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是对课改的重新认识,它发展的历程是:1.0版学科内部的整合;2.0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3.0版学科与非学科之间的整合;4.0版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今天是基于项目的STEW教育,它包括科学(思考)、技术(动手)、工程(建造)、数学(测算)、艺术(创造)。明天是教育生态圈的构建,也即线上线下同步实施的教学。新生态学校的特点一是新,线上线下同步实施,一条主线相贯通的数字化支撑的教学体系;二是生态,它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辐射家庭教育、带动社区教育,在数字化支撑下形成合力;三是教学,在混合式教学中形成第三种教学关系,师是师、师亦生,生是生、生亦师。我们的教改呢?我们是昨天1.0版的刚起步,与今天课改的差距,也许就是牛郎与织女了,之间能不能搭起一条虹桥呢,这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

名校探营,我们先后走进了西下池、芳林路、外国语三所小学实地考察。西下池小学是一所以“爱-自由-规则,让师生成为自己”为核心理念的城中村学校。他们站在儿童的立场认真地打造着校园里的每一个细节,实体化教学的课堂、滋养心灵的24道风景、在规则下映照着爱与陪伴的课程。走进西下池,你仿佛进入画里,一物一景皆文化、皆故事、皆成长,都是有准备的景致。芳林路小学明显是一所城市学校,他们“和雅“文化彰显的是一种大气与高雅。虽然有浓浓的迎检味道,但是他们能把三分之一的课堂交给家长,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启示,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部分社团交给家长呢?另外,他们的活动体验式课堂、开学签证、开心银行等,也让我记忆深刻。外国语小学是一所建校仅五年的外语特色学校。”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孩子走进未来“是他们的办校愿景。布满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的双语讲解,很稚嫩、很自信、很真实。数以百计、各种各类的学生科技、手工、社团作品展示,很震撼。一个小男孩为了展示自己和爸爸妈妈一块用纸箱做的坦克的真实,爬着钻了进去,骄傲地露出了笑脸。

主题沙龙是本次活动的压轴戏。报社主编王占伟主持,江苏教科所所长成尚荣、道本教育创始人陈鹏宇、河南孔子学会副会长闫合作、厦门某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民云及西工区教体局局长李艳丽为嘉宾。针对现阶段教师的生存状态、教师成长的核心、教师成长的新途径三个话题进行了现场辩论。专家也是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他们也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搞行政的孙民云道行最浅,他把教师的成长都归结为政策、环境等外因。基层经验丰富的李艳丽很时髦,大谈的都是她的儿童立场。退居二线的成尚荣最接地气,他坚持首先应考虑教师立场。研究“道”和“孔子”的陈闫二人,最高深、最莫测,“无为而治”、“心灵唤醒”、“解放自己”,这是一种真正高大上的境界。他们观点主要有:陈鹏宇的“教师是心灵工作者、生命工作者,教育要有温度、有色彩、有生命的味道”。成尚荣的“要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观看教师的成长”。李艳丽的“教师被工具化,累和忙与机制和体制有关”。孙民云的“教师成长的核心是有自我成长的愿望”。李艳丽的“人的心灵和精神的自由”。闫合作的“教师应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成尚荣的三个例子:”上海于漪: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南通李吉林:我是一名竞走运动员,我是一名跳高运动员。杨绛:我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陈鹏宇的“教育从关注教师的家庭开始”。闫合作的“牢骚是心累,要解放自己,世界不是我们创造的,但自己的世界的好坏是自己创造的”。陈鹏宇的“教师成长有三要素:教育能力、教育激情、教育悟性”。王占伟的“培训的内容有四种:技能、方向、思维、心灵”。

两天里,我看见并欣赏了教育的另一种风景,很真实,也很美丽。培训的结束实际上也是一种开始,我们能够把其中多少变成自己的呢?用就有用,不用就没有用,把“心”变成“心生长”,我们必须始终在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