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第一少将,也是国军少将,张学良“四大金刚”之一
在1955年授衔时,十大元帅中,以朱德居首;十大大将中,以粟裕为尊;上将、中将,则以萧克、廖汉生为第一;那么,开国第一少将是谁呢?
此人名叫解方,吉林东丰县人。而且,解方将军早在国民党军中就曾官至少将,因此又称“双料少将”,在近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解方早年求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0年毕业时,力压日本军界群英,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但因有反日活动,被校方降为第三。回国后,解方迅速得到张学良的赏识,名列帐下“四大金刚”之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起初,杨虎城还有些担心:如果兰州的51军按兵不动,将功亏一篑。但张学良说:“有解方在,保准万无一失。”
果然,当51军参谋长刘忠于举棋不定的时候,解方毅然举起义旗,极大地支持了张学良的西安事变。
在我军中,有不少人有“智将”之美誉,解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彭德怀称为“小诸葛”。
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奉命攻打长春,敌军困兽犹斗,企图突围。第一兵团司令萧劲光、政委肖华、参谋长解方商量对策,因敌军实力不容小视,如果倾巢出动,很难抵挡,最后解方提出了一个“梯次反突围方案”。即将包围圈分成三个梯次,第一梯次消灭一部分敌人,放行一部分;第二梯次再消灭一部分,放行一部分;到第三梯次,再全部歼灭。
此方案完美地解决了敌军突围的难题,层层筑坝,层层分解,司令萧劲光拍案叫绝:“老解就是有办法!”
(图:彭老总旁边即为总参谋长解方)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总司令为彭老总,总参谋长即为解方,足见毛主席和彭老总对他的器重。而解方也不辱使命,将敌我双方的实力琢磨得一清二楚,每次战役打响前,彭老总都会听听他的意见,否则,绝不会贸然开战。
1951年8月,彭老总准备打响第六次战役,当时解方正在外地,彭老总就专门给他发电报,问他适不适合开战。解方想了整整一夜,最后回电说:“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强固设防,又是现代的立体防御,是不可小视的。如我们以现有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其结果有三:一为攻破了敌阵,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而被迫撤出战斗。不管哪一种结果,伤亡和消耗均会很大,尤其后者对我是很不利的。相反,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我进攻,我以现有的力量和装备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的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彭老总看后,果断地向毛主席请示,停止发动第六次战役,从此由运动进攻战转为阵地防御战,积小胜为大胜。
到了1953年,美国人觉得实在打不下去了,于是重新坐下来跟中国人谈判。但美国人又觉得自己的海军和空军实力那么强大,只是陆军打不过中国的志愿军,如果让了步,就太委屈了,于是就抓住这一点,想让中国人先做出让步。
中方谈判代表即为解方。解方一听美国人开口,就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于是说:“我承认你们的海空优势。你们是陆海空三军参战,但是你们不要忘了:我们一军对三军就把你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如果是三军对三军,早把你们赶下大海了,还有什么谈的余地呢?”
(图:解方与朝鲜代表南日将军,在去跟美军谈判的路上)
但美国人还是不服气,说:“我们只是陆军输给了你们,如果把足够多的海军和空军都运过来,我们相信一定能赢下这场战争。”
解方笑道:“既然你方说你海空军强,我方说我陆军强,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在停战时,只让双方数目相等的陆军停火,而我方多余的陆军不停火,你们的海空军也不停止行动,这样好不好?”
这一番话,让美国人哑口无言了。其实美国人自己心里也知道,战争绝不是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即使把海军、空军都运来,也不一定能打败极善于用兵的中国志愿军。
最后,无奈的联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只得同意签字,并留下了那句名言——“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众所周知,彭老总脾气暴烈,动不动就爱训人,挨过他训的人不计其数,但对解方,彭老总却一直尊敬有加,终其一生也从来没有训过他一句。
有一次,造反派想批斗解方,说他是旧军人出身,底子不纯,彭老总大怒,高声说:“旧军人出身怎么啦?我彭德怀,还有朱老总、贺龙、叶剑英,哪一个不是旧军人出身?我看解方是个好同志,是个称职的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