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看不惯的事情看惯,是一种能力
文/李志石
今年重阳节那天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位从外地赶来的朋友约我中午吃个饭。理由是敬老节他要为他的爸妈专门安排个饭局。因为我是他九十岁爸爸的老部下,他爸爸是很喜欢我的一位长者。所以特地邀请我作陪,一起聊聊,哄他开心一点。
这一天,我本来早有安排。但盛情难却,我只好去了。一进那个高雅的单间餐厅,只见两只小狗汪汪直叫,叫得我心里乱哄哄的。原来是我朋友的弟弟家带来了两只小狗,竞然也为它们在餐桌上安排了正式的位置。
和狗在同一个桌上用餐,我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这叫什么事,闹哄哄的,我心里充满了抵触。但碍于面子,我也只能选择沉默,强装笑脸。
如果那两只小狗能安静一点也罢,好让我跟很久没见的老领导说说话。狗虽然通人性,但也不会有那么理性。过一会儿一阵狂叫,过一会儿又来一阵……。
没有了那个心情,我也不想吃什么,偶尔也假装动动筷子,吃到嘴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嗓子眼干燥的很,只能不停的喝水。水喝多了,就去一趟洗手间,来来回回在走廊里呼吸一点新鲜空气。请客的那位朋友时不时的向我传递了一种尴尬的表情。当然,我也理解他的难处。
年轻人这样的行为,真的让人看不惯。那又能怎么样呢。目的是来陪老人的,总不能扫老人的兴。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结束了这一顿不寻常的饭局。但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深思。
我后来想想,见怪不怪吧,这世界上让人看不惯的事情多的去了,我们又能怎么样。
许多老年人总是看不惯现在年轻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穿衣风格等。一些年轻人也看不惯有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带孩子方式等。还有像在公共场合,有些人大声喧哗,乱扔东西,不注重小节的行为也让人看不惯。总之,到哪里都能听到看到一些“看不惯”。你有再多的看不惯,人总要活下去的。
网上流传了这样一句话:“要把看不惯的事情看惯。”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但这个转变是一个痛苦而又复杂的过程,最终需要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当然,这种看不惯的事情都是一些生活琐事,而非原则问题。
人是有代沟的,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谁也不能瞧不起谁。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习惯去要求别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求年轻人和我们一样处人处事那是天真的想法。对那些事慢慢的,你接受了、认同了,也就看惯了。
我朋友的弟媳让餐桌上的那两只小狗管自己的公公婆婆认“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不但没有拒绝,还乐开了嘴还抱起了小狗。
这两位老人不仅能看得惯,还加入了年轻人的队伍。顺势而为,减少了家庭矛盾,让生活变得和谐起来。这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有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对有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我们只能面对。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不为世俗所累。那些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也就慢慢看惯了。看惯了,自己树敌也少,不至于招人怨恨。
曾国藩升为二品官员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低调,就决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
按常规,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蓝呢轿的人一顿暴打。
结果那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出门,轿子走到一条窄路上,后面来了个绿呢轿。这种情况下,蓝呢轿可以不让路。
但曾国藩还是让手下的人靠边走,即便如此,绿呢轿还是不能顺利通行。
抬绿呢轿的人见状奔过来,不分青红皂白,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啪啪就是两记耳光。
然而,乘绿呢轿的只是个三品官员,比曾国藩还小过一级呢,此官员吓得不轻,赶紧跪下来赔不是。
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双手将对方扶起,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
曾国藩莫名其妙挨了打,好像跟没发生事一样,并且,还再三叮嘱手下人,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
曾国藩一门心思做实事,为手下树立很好的榜样和廉政的形象及口碑,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
对看不惯的人和事能够看惯,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的,是需要有格局的。只有不计较,想得开,看得开,才能把看不惯的人和事看惯。
其实,世界上的事情都有一定的价值和存在根据,自己看不惯,也许对一些事情认识不够。所以,没有必要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