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不以世俗之乐为乐,才是人生至上的快乐
-----------
一、世人之乐,常伴忧苦。对于世间众生来说,大多数都活成了被情欲意识支配的傀儡,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想要的和本身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最后在颠倒梦想的状态下,错把私心欲望当作理想,义无反顾地去追求,美其名曰的是在追求美好的人生,实际上活成了被世俗欲望支配的模样。这就是“世俗之乐”的悲伤。而最关键的问题则在于,当很多人都穷尽一切心力去追求世俗之乐时,最终也并未在这些状态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自己拼命所追求的,最终给自己带来的也只是无休止的痛苦。但是当自己意识不到这些状态时,最后即便被自己所执着的欲望禁锢了思想,奴役了内心,自己还不自知,使得痛苦在悄无声息中钻进了我们的生活,麻痹了自己的内心《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得宠和受辱都会感到担惊受怕,把大患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得失宠辱都使人感到担惊受怕呢?因为当得宠的人处于地位最低下的位置时,得宠会使他惊吓,失宠亦使他惊恐不安。这就是自己在过度追求外物的同时,被外物奴役内心所带来的结果。
最让你痛苦的都是你所在意的,当我们将外在的得失看得过于重要的时候,自己人生的得失悲喜就存在于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上面了。我们太过于在意这些得失,所以无论我们是否得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会牵动着我们的心绪,让我们担惊受怕,使我们产生极大的痛苦。没有得到的时候,那是自己的欲望未曾满足,这个时候自己总在担心和忧虑自己未曾得到的状态。但是得到之后呢?即便得到了也是提心吊胆,总担心自己得到的再次失去。总之,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总在无休止地追求世俗,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劳心劳力,甚至有的还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都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执着欲想而付出的代价,而这就是“世人之乐,常伴忧苦”的道理。而摆脱这一切的根本,就是用超越世俗的状态来平衡我们对于世俗的追求,这种状态就是庄子所说“至乐无乐”的状态。我们所追求的未曾给我们带来我们想要的,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则常在自己轻易忽略甚至排斥的状态之中,那些拼命想避开的状态才是自己所要真正体悟的。所以,只有超越世俗的至乐无乐,反而能给我们带来真正需要的生活。
二、庄子曾说过: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那么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我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烦恼的。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快乐是在于得到“富贵长寿”,享受到了“口腹之欲,美色五音”的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追求这些生活的过程中,无论结局得失,也未能尝到此种状态中的一丝甘甜,所感受的也皆是悲苦。所以庄子则认为:最好的状态就是至乐无乐,不以世俗之乐为乐,以超越世俗,看淡世俗之乐为真正的快乐。也就是在超越世俗的基础上,跳出世俗的悲喜,不因获得而欣喜,不因失去而悲伤,以无忧无虑的状态,来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有一个老人在池塘中种植了一片莲花,莲花盛开的时候引来很多人去观赏,突然有一天狂风暴雨,将莲花砸落,莲花池内一片狼藉,甚至惨不忍睹。有人看了十分惋惜,好心安慰老人,而老人却说:“没有什么遗憾,更谈不上可怜,我种莲花是为了种植的乐趣,乐趣我也早已得到,而莲花衰败是迟早的事,何必为此感伤呢?”其实庄子所说的至乐无乐,也正如种莲一样的道理。
世人所追求的是“莲花盛开”所带来的快乐,但是“莲花却不会永远盛开”,而且一个人在“种植莲花”的过程中,也将会面临许多自己未曾预料到的意外,而无论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与否,“莲花盛开”的快乐远远不及由“意外事件”所带来的痛苦。所以真正的快乐,是不求“莲花盛开”之乐,而是种莲本身之乐。种植莲花是一种乐趣,无论这份乐趣是否有所得,都不应该因为这份乐趣而产生一份悲苦,无论莲花是否盛开,而都存在快乐,无论莲花盛开之后会经历狂风暴雨还是昆虫污泥,都不以为悲苦,这便是超越世俗的快乐。莲花是盛开还是凋谢,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生的富贵得失,很多时候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何必过度产生悲喜,给自己徒增苦恼。不妨一切顺其自然,不以世俗之乐为乐,去寻找能够超越世俗的无为之乐,这样的快乐才是真正无漏的。
来源:网络。 编辑:雅荷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