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高昌记:公元10世纪末的高昌回鹘社会和新疆风光 2024-06-23 21:16:50 和开放进取的唐朝相比,相对内向的宋朝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联系比较淡泊,但依旧有少数人有幸一窥西域面貌。公元980-984年间,代表宋太宗回访高昌回鹘的王延德就是最著名的那一位。他留下的记录《使高昌记》,不仅呈现出当时的蒙古高原和吐鲁番盆地情况,也让后人了解西域多元文化时代的黄昏,他在吐鲁番和库车看到了丰富的唐代文化遗产,还亲眼目睹了西域地区经历了突厥化浪潮-----回鹘人正在和新疆的印欧人土著居民进行混血,游牧的回鹘人也继承了之前的唐朝城镇和西域城市,开始过上了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发展出了很繁荣的绿洲城市文明,当然,他也间接地感受到了伊斯兰教开始大规模进入新疆的潜在压力。 亲善重任 北宋的对辽作战失败 让其需要在外交上获得弥补北宋初年,宋太宗刚刚攻灭北汉,却在随后对辽的幽州战争中惨败。宋辽为了争夺两国周边的潜在盟友,遥远的西域就进入了敌对双方的视野里。在宋太宗的授意下,北宋使臣王延德带领百余人的使团出行,为宋人获得足够的国际空间与良马来源,怀着新时代的外交使命,王延德远赴塞北。在回鹘汗国分裂为数支之后,他们向各地进行流散,有一些人西奔葛逻禄,参与了喀拉汗王朝的形成,一些人南奔甘州地区,形成甘州回鹘,最后亡于西夏,而王延德要拜访的,是迁徙到北庭,然后先后占领库车和高昌的高昌回鹘。 初入西域 鄂尔浑碑王延德一路上走的,其实是唐朝中后期,唐人和西域地区联系的回鹘道:他们从夏州出发,经过黄羊平,穿行了两天沙漠,来到了位于鄂尔多斯中部的都啰族住地,向当地人缴纳了一些钱帛作为过路费,然后经过了黄河边的茅女㖞子族,他们用羊皮吹气制作羊皮筏子,然后用骆驼牵引,护送一行人度过黄河,由于往鄂尔多斯西北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所以一行人被迫做好严密的防风防沙措施,节约用水,骑着骆驼穿过戈壁。由于没有任何地标可以确定方向,所以他们采用日照来确定方向,早晨背对着太阳前进,下午面向太阳向西走,中午的时候停在原地不动,这样就能确保往西走的大方向不会出错了。随后,他们进入了了唐朝的回鹘汗国腹地,越过了回鹘人曾经设立牙帐的尉都鞬山,进入了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首都喀喇巴喇哈逊地区,在受到了大虫太子族,于越王子族,拽利王子族之后,在何罗川他们看到了唐代回鹘公主的宫殿遗址,里面有温泉池的遗迹,可见当时的回鹘贵族已经开始过上了城居生活。在回鹘故土鄂尔浑河流域逗留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在当地各种部族的指引下,向西南方前进,最后沿着唐朝的回鹘道的旧路,来到了位于哈密的伊州。当时西域还有一些小型的汉人聚落在新疆东部的伊州(哈密),王延德遇到了一个高昌回鹘王国统治下的汉人领主--州将陈氏,根据他的自述,从唐朝开元二年起,他的祖先就担任伊州地区的长官,历经了数代人传承至今,陈将军还对王延德展示了唐朝发给他祖先的敕书。在安西都护府被吐蕃人彻底攻陷之后,吐蕃人将唐朝统治下的西域各族人按照族群和职能分化为不同的部落,而且强迫这些人接受吐蕃习俗,汉人只能在每年正月初一穿上唐服,对着东方摇拜,平时只能穿吐蕃服饰,说吐蕃语。可能正是靠着前朝君主颁发的敕书作为权威来源,陈氏才能在伊州聚集人民,守土自保,在熬过吐蕃的统治之后被回鹘人认可,并收入麾下,这个陈氏家族的经历很容易让人想起在敦煌起兵的张义潮,只是由于材料的残缺,我们无法得知这个陈氏家族的更多信息,在只言片语的史料背后,也许还有更加传奇和曲折的故事。由于这里距离甘肃很近,所以王延德记载此地望玉门关尤近,能看到不少半胡化的汉人。在物产上,王延德吃到了一种大尾绵羊,肉看起来像熊肉,但是白而鲜美;还有一种能够吐丝的野蚕,它的丝可以纺丝。也是在伊州,高昌回鹘王听闻宋朝的来使赶到,于是热情的派出使者前去迎接。也是从这里开始,王延德将看到更多的唐代遗存,也会看到当时新疆非常多元的文化面貌。宋人使团通过草原地区进入西域 绿洲风情 在当时,占据吐鲁番盆地乃至库车地区的,是回鹘汗国崩溃后,从蒙古高原大规模南下的回鹘人。他们先后到达了吐鲁番盆地和库车地区,分为龟兹回鹘和高昌回鹘,最后两群人合二为一,整合成了高昌回鹘汗国。高昌回鹘国的核心地区,就是前唐帝国的西州,也位于汉朝的柳中屯田营地附近。在高昌境内,各种成分的居民让王延德大开眼界。历史上的高昌地区,最早的原住民是使用吐火罗语甲种方言的姑师人,也就是壮观的交河故城的建造者;后来魏晋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汉族移民建立了高昌王国。在当时的高昌,除了回鹘人和唐朝-五代时期的汉人后裔,还有突厥处月部留在西域的残部,说到处月部,也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而他们迁徙到北中国的同胞则以“沙陀人”之名闻名于世,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晋和后汉三个朝代,还有地方割据政权北汉都是沙陀人建立的王朝,直到北宋初年,沙陀系的武将还活跃在宋辽战争的沙场之上;当地还生活着部分粟特的商旅后裔,更有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教徒与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移民;至于少数黄发绿睛的黠戛司部族,就是后来柯尔克孜族人的祖先。这些人正在东疆地区进行民族融合,为当地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人口基础。总体上看,由于突厥系的回鹘人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当地的吐火罗语方言逐渐失传,突厥系的回鹘语成为了这里的主要语言,这是当时塔里木盆地突厥化的一个缩影,类似的进程,还发生在龟兹,疏勒等地区。北庭的佛寺遗址但与此同时,这里农耕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游牧的回鹘人,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回鹘人在蒙古高原上的时候,就已经在汉人和粟特人的协助下修建了定居城市。在进入北疆的北庭故地和东疆的吐鲁番、南疆的库车之后,他们全面接管了之前唐朝的戍堡、要塞和西域土著居民的城市,并在前朝的基础上扩建、加以利用,将它们变成了居民点和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今天在吐鲁番盆地非常常见的饮水灌溉系统,在很早的时代就开始滋润田野庄园,到了王延德的时代也是如此,当地一派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景象,令初来乍到的王延德感到非常欣慰,极大缓和了旅途劳顿。这附近还有中国境内最早的草棉产地,是高昌王公们非常喜欢的衣服材料。从东汉开始,当地就引进了草棉种子开始栽培,乃至到唐朝成为当地的抵税物和等价交换品。而来自回鹘的棉花和棉纺专家,会在日后将西域的草棉培育技术引入内陆,丰富了元代中原人的衣料。在吐鲁番的各个绿洲城镇中,具有美感的花坛和人工栽培的植物随处可见。而且当地居民喜欢在城镇墙面涂白灰,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绿化环境和美化市容的意识。由于气候干旱炎热,夏季地面可以热晕人,还会晒伤飞鸟,让鸟类累晕坠地,所以吐鲁番盆地的民居都有半地窖结构。这一做法在今天的吐鲁番盆地都十分常。长期的多族混血,让当地人看起来白皙端庄、容貌俊美,一有闲暇的时间,他们就会带着乐器骑马出游,载歌载舞。他们也很喜欢贸易,有各种能加工金银玉石和铜铁器皿的匠人。市场上的镔铁剑、弓箭、盔甲、玻璃器,象牙,香料,玉器等物产应有尽有,都是当地人维系与各大强权间贸易纽带的重要物资。回鹘人的多元文化城市 让宋朝使节印象深刻由于王延德来自中原文化圈,再加上北庭、西州都是唐朝故土,所以王延德特别留心当地的汉文化遗物,他观察到,回鹘人极好的保存了吐鲁番盆地的唐朝遗产:首先是名称,回鹘文献对高昌的称呼是“Qocho”,是对汉语“高昌”的音译;其次还有计算时间的方法:当地的高昌回鹘人还在使用开元七年的历法,以三月九日为寒食,春社的时间也是按照唐代立法来设置的。唐朝历法被西域的回鹘人沿用作为文化机构的寺庙里,就有更多前朝遗迹了:在高昌城中,王延德看到了50多座佛教寺院,几乎都挂着唐朝赏赐的匾额,而且在里面找到了完整的《唐韵》、《玉篇》、《经音》这样的中原音韵著作;日后,王延德还在北庭的唐代寺庙中,一睹了罕见而精美的唐版《大藏经》。这些前朝遗物都让王延德感慨:礼失而求诸野,唐朝的遗风流韵依旧在边远地区得以保存。他在高昌可汗建造的敕书楼里看到了唐太宗、唐明皇给历代回鹘可汗的诏书印玺。即使是在回鹘汗国十分强盛的时代,就算蔑视唐朝,长安的“天可汗”在回鹘等内亚的诸多部族中间依旧享有很高的威望,回鹘可汗也十分重视唐朝给自己的称号,即使他们并不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处于唐朝的监护之下。现在虽然旧的回鹘汗国已经灭亡,这支在高昌的后裔仍旧带着这些信物西迁,以此作为号令其他同胞的信物,可见天可汗的威名依旧在西域传播。在很多细节上,汉文化对高昌回鹘的影响也处处存在,比如回鹘文中的墨(maka),笔(bir),卷(kuin)都是来自汉语的介词,回鹘人将和尚称为“toyin”,这是对汉语“道人”的音转,回鹘王在节日里做的精致坐台叫tauchang,这是汉语“道场”的音转。除了各种汉文化典籍,王延德同样看到了当地十分多样的文化元素:叙利亚文、粟特文、波斯文、印度婆罗米字母、回鹘文和汉字在当地同时出现,甚至连《福音书》和《伊索寓言》都出现有回鹘文版本。当西部的喀喇汗国和萨曼王朝都想迫害境内的佛教徒与摩尼教徒,高昌可汗还写信警告:要是对方敢痛下杀手,自己也会对本国境内的穆斯林动手。在宗教上,高昌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高昌回鹘贵族认为抄写经文,修建寺庙,捐建石窟都是积累福报和功德的行为,所以他们在佛教崇拜上投资很多,博孜克里克石窟就是他们资助下的杰作,在经文里,他们会祈祷将福报转给回鹘王,转给天上的亲人,在世的亲人,以及自己。不过基于宗教宽容政策,其他宗教和佛教在这里并行不悖,比如摩尼教,那是回鹘汗国时代的重要信仰,在当时的高昌依旧还有摩尼教寺院存在;哪怕是日趋式微的聂斯托利派基督徒,同样在高昌回鹘可汗的宽松统治下找到庇护,所以王延德还记载,在当时的高昌境内有“波斯十字寺”,也就是基督教涅斯托里派的教堂存在,吟诵佛经的梵唱与教堂的弥撒此起彼伏,体现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璀璨。直到元代,新疆地区都有涅斯托利派的信徒在活动;而且十分有趣的是,涅斯托利教的石碑吸纳了佛教传统,在十字架的下面有莲花承托,充分体现了不同宗教在西域的互相交融。景教石碑而且高昌回鹘人已经是有典籍和文字传统的先进族群了,他们培养了不少本民族的文书和翻译,不仅将大量的佛经从汉语,吐火罗文翻译了大乘佛教的论,律,经等作品,而且还从汉语翻译了《玄奘传》,从吐火罗语翻译了《弥勒会见记》这样的宗教说唱剧本;除此之外,回鹘景教徒还翻译了回鹘文版本的《福音书》和《圣乔治殉难记》等文献,回鹘的摩尼教徒翻译了《摩尼教徒忏悔经》等文本,当然最流行的经文还是各种佛教经典。在元代,具有极高文化素养的回鹘文人会进入蒙古朝廷的上层,并东到中原,创作或翻译大量文学、医学和宗教作品,当然这些内容要交给以后的篇章来讲述。除此之外,来自前佛教时代的萨满教,在高昌回鹘的国土上都有遗存,比如王延德记载每年春天高昌人都要骑马开弓,象征性地射击各种物件,这是回鹘人古老的攘灾仪式;后来,元代诗人张昱在《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八十三》中描述了这样的风俗:“高昌之神戴羖首,仗剑骑羊气猛烈。十月十三彼国人,萝卜面饼贺神节”;另一位后来的元代文人欧阳玄也提到了高昌回鹘人有骑羊、戴羊头祭祀、以萝卜面饼祭神的风俗。这些风俗,其实都是古代回鹘人的萨满教遗风,即使他们信奉了佛教,这些风俗也没有完全消失。虽然高昌回鹘的领土里,自然环境包括雪山,草原,戈壁和沙漠绿洲,而且昼夜温差巨大,生活环境貌似比较极端,但是吐鲁番盆地和北庭川丰富的物产为高昌回鹘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营养,再加上受惠于东西方贸易,而且暂时没有战乱,所以王延德观察到高昌有很多百岁长者,新生的婴儿很少夭折,如果某家某户断粮缺钱,所有人都会去救济他们。佛教在当时的吐鲁番各地占据主流 北庭见闻 高昌的回鹘是当年回鹘汗国的一支流亡者当时坐镇高昌王城的还不是回鹘可汗本人,而是是可汗的岳父,也是王国的宰相。由于已经接受了辽国皇帝的于越称号,所以被尊称为阿大于越。高昌可汗则使用阿斯兰汗的称号,在汉语中就是“狮子王”的意思。在这位可汗岳父的引荐下,王延德一行披着皮毛衣服御寒,亲身体验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真实含义,并有幸参观了那些出现在前朝诗歌中的地名:他们一路上经过汉朝的车师国故地、壮丽的交河城遗址,还有汉族遗民聚集的汉家寨。最后被高昌回鹘人送过温差巨大的天山山脉,来到了唐代的北庭都护府的城池附近,那里已经被西迁的回鹘人改造成了避暑的夏牧场和夏都,回鹘的狮子王选择在北疆的天山山地牧场度夏,然后回吐鲁番避寒过冬,这正是典型的游牧民作风。当时的高昌回鹘统治者如果说吐鲁番盆地还是一派典型的绿洲风光,那么过了天山,就是典型的北疆草原景观了:在雄伟雪山的俯瞰之下,透蓝的天空中苍鹰展翅,鹞子低飞,草原上还有大如兔子的沙鼠时不时机警地探出脑袋,提防自己会被猛禽扑杀。夏季的山地草场一片生机勃勃,草地上多有丰美的绿草,但几乎没有鲜花;在绿草茵茵、青翠欲滴的牧场上散布着回鹘王、王后和公主的马群,这些马匹按照毛色分辨种群,几乎漫山遍野,无边无际,当年唐和回鹘之间就有亏规模巨大的绢马贸易,现在王延德看到的,仅仅相当于当年的冰山一角。由于北庭城四周广阔的平川水草丰美,极宜放养马匹,加上长期无兵灾,让养马业突飞猛进。回鹘的可汗卫队会在那里练习骑马射箭,妇人们则戴着名叫“苏幕遮”的油帽在一边饶有兴致地观看。虽然已经占据了吐鲁番盆地的优质农业区,但是当时高昌回鹘人的食谱依旧有典型的游牧风格:贵族喜欢饮用奶制品、吃马肉,而平民则喜欢吃羊和大雁肉,而且当地居民的肉食消费非常普遍,“善马直绢一匹,其驽马充食,才直一丈,贫者皆食肉”,好马可以用来骑乘或者贸易,劣马充作肉食,就算是穷人也能吃得起肉,这里的饮食风格,和吐鲁番盆地的丰富的水果和谷物物产形成了鲜明对比。直到今天,人们依旧可以在南北疆看到这样的饮食分野,比如北疆居民喜欢吃的马肉和马肠的传统,至少在唐末宋初就已经出现在新疆了。游牧和贸易是回鹘人的传统艺能在北庭的高台寺里沐浴7天,享用回鹘王提供的羊肉和马肉之后,王延德终于见到了高昌回鹘可汗。他端坐在金狮子王座上,身穿汉地丝绸制作的王袍,宝相庄严,而且带王室成员和大臣向东方礼拜,仪仗人员每敲打一次罄,所有人都要拜见一次,在完成了外交礼仪之后,王延德一行人就向回鹘王室成员分发礼物,接下来就是其乐融融的宴会和戏剧表演,虽然王延德没有明确记载戏剧的内容,不过根据后世出土的回鹘文献来看,当时的戏剧很可能是《弥勒会见记》这种宣讲佛教思想的宗教说唱剧本,这个剧本最早是由圣月菩萨大师从印度语译为吐火罗语,再由智护法师从吐火罗语翻译为回鹘语。第二天,回鹘可汗就邀请王延德等人去北庭王城附近的高山湖泊,也就是美丽的天山天池里泛舟游乐,在回鹘王和王延德驾着小舟,用桨划开碧波透亮、池水澄澈的湖面的时候,回鹘人在池水的四面击鼓奏乐,骑马欢呼,天池的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高山针叶林;在第三天,可汗还带着使团成员,前往参观建造于公元640年,也就是贞观十四年的应运泰宁之寺。这是唐太宗灭高昌之后修建的纪念性建筑。高昌回鹘的富足生活 让宋使非常感叹当然,为了争夺这个丝路上的地方小强,辽国的册封使者也来到高昌。他们和宋朝使团险些在这里大打出手。辽人教唆回鹘,说王延德过来就是觊觎你们的国土,建议回鹘可汗将宋使送给鞑靼部族当苦力。可汗对此当然是不置可否。王延德听了非常愤怒,想直接将辽国使者杀人灭口,以此威慑回鹘人。但这个冒险举动也被回鹘可汗及时制止。地理因素 让高昌不可能不受辽国影响事实上,两头讨好的圆滑,就是高昌回鹘汗国的常规操作。这也是回鹘汗国灭亡后,高昌回鹘人所代代相传的立国方针。在敦煌的归义军衰败后,他们会在11世纪主动归附于西夏。等到辽国灭亡,耶律大石仅率10000名残众借道。高昌回鹘也是来者不拒,亦都护毕勒哥将耶律大石及部众迎入都城。除热情招待,还赠予3000只羊、600匹马礼送出门。直到成吉思统一蒙古高原,他们还立即遣使表示归。由于奉行和平政策,这里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人民生活安乐。但是这种政策的后果就是军事水平退化,多元文化失去了武力保证。高昌回鹘的安逸 使得自身武力退化 一去不返 出使高昌后 宋人将与西北世界进一步隔绝在高昌和北庭结束主要外交任务后,在高昌回鹘可汗的引荐下,王延德一行人前往同样处于高昌回鹘统治下的库车地区,也就是龟兹回鹘开展外交活动。这里的回鹘人也是回鹘汗国崩溃之后四处流散的回鹘人的一支,他们先于高昌回鹘来到西域,当地也有一个狮子王,同样是带金冠,坐金狮子王座,但是随后被高昌回鹘统一,不过龟兹回鹘的小朝廷得以保留,龟兹回鹘让高昌回鹘王国具有了二元中心的属性,在这一点上,高昌回鹘和喀拉汗王朝很类似(喀喇汗王朝也是双王制,大可汗是狮子汗,小可汗是公驼汗)。而当时的库车,也被《宋史·龟兹传》记载为龟兹国。法藏敦煌汉文写本Pelliot chinois 4065,反映于阗、西州回鹘、归义军联合抗击喀喇汗王朝的情况。在城市风貌上,这里和吐鲁番地区的绿洲城市很接近,居民会有意识地对城市进行绿化,除了作为统治者的回鹘人之外,龟兹的土著居民是吐火罗系的龟兹人,皮肤白皙,有着金色或者红色的头发,正如本书前面所提到的,他们创造过灿烂的西域古典文明,这里也是法显,玄奘等人路过的丝路佛国,不过曾经的龟兹王国已经灭亡,剩下的龟兹人正和远道而来的回鹘人混合成新的族群,所以王延德发现,这里的居民具有更明显的印欧人特征。王延德也很清楚这里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故地旧址,他清晰的意识到了当地的战略重要性,这里既能封堵南北疆之间的山地要道,还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可以统摄南疆,特别是在当时,从龟兹出发再往西就是佛教大国于阗,作为高昌回鹘还有敦煌归义军的佛教盟友,他们正在和越过葱岭发动圣战的喀拉汗苦苦鏖战,对此龟兹回鹘和高昌回鹘非常警惕,在日后,这些龟兹和高昌的回鹘人将成为对抗伊斯兰东扩的中流砥柱,喀拉汗王朝曾长期和龟兹回鹘在阿克苏附近进行拉锯战。库车地区有很多古代冶炼遗迹,佐证了历代史书的记载除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严峻的国际局势,王延德还专门提到了库车地区的重要特产:硇砂(Sal Ammoniac)。这是当地山区里自然形成的氯化物类卤砂族矿物,在王延德之前,《水经注》、《北史-西域传》等文献都提到了龟兹地区盛产包括卤砂在内的各种矿物,卤砂在当时是重要的药物;而且王延德还提到,龟兹北面的山谷中经常出现自燃现象,在夜晚可以烧的山体通红透亮,很明显这说的是当地的浅层煤矿发生自燃的现象,龟兹先民已经开始采煤作为冶炼燃料,为其他的西域城邦提供金属制品;此外王延德还说,当地的山体中会流出奇怪的液体:“下有穴生青泥,出穴外即变为沙石,土人取以治皮。”很明显,这就是库车地区的浅层石油,至少从南北朝时代开始,龟兹人就开始收集浅层石油作为药物,作为药物的石油可以让人生出牙齿或者坏死的肌肤:“龟兹……其国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人地状如鹈鹕甚臭,……厉人服之皆愈。”在完成了这次神奇的西域之旅之后,王延德满意地带着回鹘,突厥,仲云还有西域汉人后裔派出的谢恩使返回中土,在返程的途中经过蒙古高原上的鞑靼部落的时候,他们意外地遭遇了后晋末年、被契丹人俘虏并转卖到蒙古高原上的中原人后裔,这些人以小部落的形式在蒙古高原上生活,他们已经是流落异域的第二代晋人了,他们看到使者了主动给王延德等人提供饮食,还用乡音询问故乡亲友的情况,令宋使潸然泪下,倍感凄凉,在和这些流落异域的中原人呆了数日之后,王延德带着他们的问候继续上路,前往汴梁复命。后晋遗民的故事,可以看往期文章:胡峤陷虏记:中原俘虏的辽国历险记 和 《晋出帝北迁记》:石重贵的绿帽人生预演了北宋的靖康之耻 。于阗王李圣天他花了1年多时间,才从原路回到汴京复命,然后将自己的西域之旅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使高昌记》保留。记录下陆上丝绸之路的盛世余晖。在他之后,中原人几乎无人能再返回西域。那些汉唐时期的古老地名,最终会成为了诗词歌赋中的固定符号。成为无能文人们用于地图开疆的心理寄托。就在这次出使的同时,塔里木盆地西面的于阗王国,正在和由葛逻禄人和另一批西迁的回鹘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苦战,于阗和喀拉汗王朝的宗教战争,是新疆历史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西域伊斯兰化的先声之一。注:原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冷炮历史,此文系加强版,为日后集结出书做准备。 赞 (0) 相关推荐 新疆游学 | 夏季班特别版,深览龟兹与高昌的丝路历史与艺术(8.28-9.5) 壁画与造像,是深刻认识丝路文化内涵的媒介. 石窟和佛寺,古丝绸之路文化沉积的重要标识. 如果把石窟和佛寺比作书籍,壁画与造像就是这本书里的图片和文字. 造像雕塑艺术.壁画图像艺术和石窟佛寺建筑艺术,共 ... 新疆丝路艺术研修,行走西域,深览高昌与龟兹的文明之光 壁画与造像,是深刻认识丝路文化内涵的媒介. 石窟和佛寺,古丝绸之路文化沉积的重要标识. 如果把石窟和佛寺比作书籍,壁画与造像就是这本书里的图片和文字. 造像雕塑艺术.壁画图像艺术和石窟佛寺建筑艺术,共 ... 毕波 | 粟特人在焉耆 内容提要:塔里木盆地周边的西域绿洲王国是中古时期活跃在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粟特人东来经商.迁徙的重要地点.作为西域北道的重要绿洲,焉耆在历史上也是粟特人活动的重要一站.不过,史籍对于粟特人在焉耆的活动所 ... 发现高昌回鹘(约公元10世纪)的公共浴场遗址。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发现一座始建于高昌回鹘(约公元10世纪)的公共浴场遗址.2020.11. 浴场遗址所在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唐代早期,至14世纪逐渐废弃,历经唐.高昌回鹘 ... 王国维辑本《使高昌记校注》 王国维辑本<使高昌记校注> <使高昌记>,又名<西州使程记>,宋王延德撰,久佚.今本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宋史·高昌传>中辑出. 王延德(公元933年 ... 1014期|| 张妥系列散文:内蒙古行记(10) 妥妥有话: 二零一八年八月上旬开始,妥叔用了八天时间去内蒙古避暑旅行.他们一行坐火车从西安到包头市,再从包头市到达茂旗,再从达茂旗到中蒙边境的满都拉口岸,返回达茂旗后又到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从呼市 ... #聪明孩子养成记# 这10个问题不解决,... #聪明孩子养成记# 这10个问题不解决,孩子成绩永远上不去! 想要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态度➕方法➕努力这三样一样都不能少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学习方法 如果孩子 炒股,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谨记这个10... 炒股,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谨记这个10天生存法则.新手少走5年弯路,老手提升5倍交易业绩! 1.做短线,要敢追涨. 短线,只要情绪在追涨是大概率事件.其次追涨不是无脑追高,最后还要设定止损位置,一旦 ... 高效记笔记10大方法!来自500位清北复浙学霸经验总结! 学习哥见过许多同学在听老师课的时候都很认真,但过了一个月后,你再问他听到了什么?记到什么?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记不得了,忘记了,当初老师讲的挺好的啊!"老师辛辛苦苦讲了一遍,你就 ... 【志愿服务】志愿校园 爱使我行——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根与芽”环保宣教志愿服务支队 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下午3:00,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根与芽"环保宣教志愿服务支队的志愿者彭冉带领基层班团的同学前往学校第一教学 ... 高中历史最难记的10大专题横向整理!思路清晰,考点完备!建议收藏 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 ... 南充剿匪记,10万群众围观,2001年,如何围歼悍匪团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的大案要案,例如东北二王案件.河南沈家兄弟等等.今天,我们聊聊2001年的南充大案.4名犯罪分子疯狂作案,杀害无辜群众.强奸妇女,几乎是无恶不作.在南充各地,引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