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河文明印章:纹饰篇

和印度河谷印章一样,很多BMAC印章上的纹饰反映了当时居民的信仰和日常生活,却因文献资料的匮乏而难以解读。然而,通过比对周边文明如埃兰、伊朗东部、印度河谷,乃至两河流域、叙利亚、安纳托利亚甚或爱琴文明的图像体系,我们可以对其中一些图像的内涵和渊源做出一些推测。同时,它们也很好地证明了史前交通融合的兴盛。

持蛇人和“兽主”

持蛇人的形象在BMAC的各种类型印章上都普遍存在。虽然这让人第一眼想起爱琴文明的持蛇女神,不过它其实有着地理上更贴近的亲缘——伊朗。类似的持蛇恶魔形象在石器时代晚期的伊朗印章上就已经出现了,继而流传至两河流域和埃兰文明最早的滚印上,甚至在日后的两河艺术中还会间或闪现(比如亚述艺术中一些恶魔就常作双手持蛇)。

BMAC持蛇人石质双面印(其中一面)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持蛇人石印

伊朗(5000 - 4000 BCE)

大英博物馆收藏

拉玛希图护身符上的持蛇拉玛希图恶魔

新亚述帝国(900 - 626 BCE)

大英博物馆收藏

持蛇的形象可能是“兽主”的最早形式,它象征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所仰仗的一种“神力”,只不过略显苍莽和原始。在天界诸神的秩序形成后,这种形象便被逐渐归于“混乱”乃至“邪恶”的范畴,故而在亚述和巴比伦文明的后期常作为恶魔的标志。

蛇肩、有翼和牛头神人

在伊朗东南部的一些遗址如“被焚之城”(Shahr-i Sokhta),特佩·亚雅(Tepe Yahya)等出土的滚印上可以看到肩部长有蛇或一对翅膀的神祇形象。美秀博物馆则藏有“同款”的神像。这是伊朗东部特有的地方神祇形象,而在BMAC出土的阳文铜印上也出现了类似的神像,它们往往骑着虎(或豹)、天鹅或蛇,或坐在椅子上。

伊朗东部的有翼神祇形象

左侧:出土于特佩·亚雅的滚印,采自【Potts 2001】

右侧:银鎏金神人像,采自【美秀博物馆 1998】

BMAC镂空铜印,有翼神人
出土于巴克特里亚南部,东京古代东方博物馆收藏
采自【Baghestani 1997】
在阳文铜印上,这种形象有时变得颇为复杂,比如肩部伸出一对鹰的神祇,或者坐在奇怪异兽上的神祇等。
BMAC镂空银印,肩上伸出动物的神人骑异兽
出土于巴克特里亚
采自【Baghestani 1997】
BMAC镂空铜印,肩上伸出鸟和物体的神人
出土于巴克特里亚
采自【Baghestani 1997】
与翅膀对应,有一些神人形象还长着鸟头,且采用“兽主”形式构图的非常常见。

BMAC铜印,鸟头英雄搏蛇

洛杉矶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最经典的是出土于巴克特里亚的一件仪式银斧,上面的“鸟头英雄”正在和一猪一龙搏斗。一块陶片上也有类似的滚印留下的鸟头英雄搏兽画面。

BMAC银鎏金仪式斧头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带有滚印印痕的陶片

出土于巴克特里亚的Gonur Tepe

采自【Sarianidi 1994]

在佳士得拍卖的一件鎏金印上描绘了有着华丽双翼的鸟头英雄,它的翅膀长而飘逸,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或埃兰艺术的影响,同时还有几个可能是印度河谷文字的字符。

BMAC鎏金印,鸟头英雄搏兽

佳士得拍卖

牛头神人的形象也不少见,其中不乏“兽主”形态的。

BMAC镂空铜印,牛头英雄搏蛇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BMAC镂空铜印,牛头神人

出土于“被焚之城”,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
采自【Baghestani 1997】
来自杰罗夫特(Jiroft)地区的绿泥石容器中此类持蛇的牛头女神,持兽的神祇等非常常见。此类容器因其外部丰富精湛的浮雕而成为风靡西亚的奢侈品,在乌尔王墓、波斯湾等地均有发现。

杰罗夫特出土绿泥石容器上的持蛇神人

约2000 BCE

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

杰罗夫特出土绿泥石容器上的持蛇神人

约2000 BCE

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种兽头人身或具有野兽特征的人物形象或许可以追溯至原埃兰时期(Proto-Elamite Period,3100 - 2700 BCE)艺术中那些模仿人类行为的野兽形象。它们可能是早期的地方神祇,也可能是精怪、恶魔等超自然力量的化身。这其中著名的例子如葛诺母狮,大都会的银质牛形容器,以及原埃兰滚印上的奇特形象。笔者习惯称之为“兽假人行”,也就是野兽模仿人类行为的意思。

银质母牛形容器

原埃兰时期(3100 - 2700 BCE)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泥板滚印印迹上的“兽假人行”

原埃兰时期(3100 - 2700 BCE)

卢浮宫收藏

滚印上的“兽假人行”

原埃兰时期(3100 - 2700 BCE)

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

虽然埃兰文明的历史尚在晦暗之中,但这种形象的影响却可能极为广泛,甚至两河流域艺术中常见的牛头人等形象与之也有渊源。在伊朗东部乃至BMAC文明中有所反映也合情合理。

阿卡德滚印上的牛头人形象(最左)

常被认为是野人恩启都

大英博物馆收藏

外来的纹饰

在一件滚章印上出现了爬在杆顶的人物形象——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杂技【注1】或猴戏。在镂空铜印上猴子的形象并不罕见,但中亚并非猴子的主产地,倒是恒河猴多见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既靠近印度河流域。这种外来物种是否用来象征地位和情趣,抑或和某种宗教仪式有关现在还无法确定。

BMAC“滚章印”上的“猴戏”

出土于马尔基亚纳的Togolok遗址

采自【Sarianidi 1994]

BMAC镂空铜印,猴

出土于巴克特里亚南部(阿富汗北部)

采自【Baghestani 1997】
在另一些滚印上可以看到卷草纹——源头无疑在叙利亚的一种古老纹饰。这类纹饰尤其常见于陶器焙烧前用滚印压印出的装饰花纹中,而陶器焙烧的做法也是来自叙利亚、安纳托利亚的。这当然是欧亚草原史前商路的最好见证。

带有滚印印痕的陶片

出土于马尔基亚纳的Taipi Tepe

采自【Sarianidi 1994]

还有之前放过的这件

一些铜印上甚至可以看到双头鹰的形象。这一形象虽然在赫梯帝国时期最为出名,但实际上在2000BCE前后叙利亚北部(如:埃布拉王国)的滚印上已经在使用了,所以同样可以确定为西来的。
有趣的是景教印中有一些纹饰与此颇为相近,只是所用的材料和保存状态是可以一眼分辨出来的。

BMAC镂空铜印,双头鹰

出土于鄂尔多斯草原

采自【Baghestani 1997】

BMAC镂空铜印,双头鹰(或比翼鸟?)

大英博物馆收藏

“不起眼”的几何纹饰

BMAC印章中最常见的自然是几何纹饰,其中也不乏眼熟的。比如十字、阶梯十字、反十字等。

BMAC镂空铜印,常见几何纹饰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十字间杂曲线的纹饰在两河流域用来表示太阳,出现于古巴比伦的滚印等艺术作品上。但是这种纹饰在BMAC文明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曲线成对出现,因此其象征意义或早已变化。同样,常见于两河流域的六芒星花纹(象征伊斯塔尔女神)也有很多变体,比如星芒成为曲线等等。另一种可能是,这些纹饰只是基于放射对称原则的演绎而没有受到外来影响。

BMAC镂空铜印,曲线“六芒星”纹

大英博物馆收藏

BMAC镂空铜印,十字曲线纹

可视为反十字纹的变种

大英博物馆收藏

BMAC镂空铜印,十字星芒纹

同类纹饰在两河流域象征太阳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序轮花饰(或叫圆花饰、玫瑰花饰等,既rossette)更有可能和两河流域存在联系,这种纹样因其美观和庄重而得到广泛的亲睐。

BMAC镂空铜印,序轮花饰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卷草纹作为局部装饰非常常见(上文已有讨论,此处不赘述)。其单体化——对螺旋纹偶尔也会出现(这种纹饰可能有着更遥远的来源,下一篇会谈到)。

BMAC镂空铜印,对螺旋纹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迷宫”纹样在阳文印章中颇受欢迎(铜印和石印上都有),显然和印度河谷有着联系。这种纹样的真正内涵仍然是个谜。规则的点纹或同心圆纹也和印度河谷关系密切。

BMAC实心阳文铜印,迷宫纹饰

采自【Salvatori 2000】

甚至后来在古典世界曾流行的“三条腿(Triskele)”纹饰也出现了。不过这种花纹也是三角形对称辐射中少数比较有装饰性的,BMAC的艺术家们应该可以想到。

BMAC实心阳文铜印,三条腿纹

采自【Salvatori 2000】

几何纹饰或许不起眼,不过它们能更直观地反映文明之间的关联,又具有丰富的变化,方便我们深入探究这些史前艺术家的造型手法,是不可忽视的一类纹饰。

(纹饰篇结束,下一篇来回顾一下BMAC文明印章带给我们的诸多谜团及其重要的意义~)

注1:Sarianidi认为这些“猴头人”和爱琴文明以及胡利安人的兽头女神有着相同的渊源,并企图由此证明BMAC艺术和小亚细亚乃至爱琴文明之间的联系。

(0)

相关推荐

  • 以吴昌硕为例,古砖收藏风气下的印外求印

    古砖收藏风气下的"印外求印" --以吴昌硕为例 晚清之际,金石收藏还呈现出一大特色,即由青铜鼎彝.碑版古刻向汉.晋古砖的转移.这是在清代朴学的影响下,金石收藏门类不断拓宽的原因所致 ...

  • 什么是大明宣德炉?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正德年间与伊斯兰地区的交流普遍,因此在宣德炉的纹饰中,有一部分吸取了伊斯兰艺术中的花草纹.几何文.及书写经文的设计.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 ...

  • 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

    迄今为止,我们对于史前中亚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在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入侵之前(公元前6世纪晚期),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这片土地的文字记载.根据考证,中国的一些古籍(如<穆天子传>.<山 ...

  • 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阿姆河文明 - 阿姆河文明地理区域,红圈和绿圈分别对应马尔基亚纳和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大概位置 关于史前中亚的"阿姆河文明",人们对其所知甚少.进入青铜时代后,阿姆河文明的印章以其独特 ...

  • 咸海为何萎缩这么快?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去哪了

    世界上有些大河,并没有流入大海,而是内陆河,比如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入黑海,我国的塔里木河古代流入罗布泊,现代在沙漠中断流.中亚的锡尔河与阿姆河,则是流入咸海. 咸海曾是世界面积第四大湖泊,1960年时有 ...

  • 【一日一题】(911)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的高山冰川,河水主要来自上游山区,中下游进入平原沙漠地带后,水量减小. 材料二:乌兹别克斯坦(图中M国)利用流经该国的 ...

  • “豫”上奇观——中原文明悠久历史篇

    HKM 05-21 阅读 187 关注 由于疫情,我们在家豪"宅"近两年

  • 岫玉、花玉、河磨玉...这篇文章让你搞清楚

    岫岩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四大名玉之一,又有着中国玉文化第一块奠基石之称,自然受到很多藏家的亲睐,那么想收藏岫岩玉,第一步就要弄清楚,岫岩玉和岫玉的区别. 岫岩玉是泛指岫岩县及附近出产的玉石.按矿物成分 ...

  • 锡尔河和阿姆河,中国大唐安西都护府辖下的内河!

    锡尔河是亚洲中部的内陆河,发源于中国的天山山脉,流经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由费尔干纳盆地东部的纳伦河.卡拉河汇合而成,注入咸海. 锡尔河若以纳伦河为源头,河长为3019公里,是中亚最长的河 ...

  • 古苗河之夏 - 美篇

    古苗河之夏 三余 2019.07.29 阅读 64   栈道缠崖翠鸟啾 白云隐日涧溪幽. 飞流挂壁弹旋律 细水垂潭展玉喉. 倒影沉凝峰岭静 青虹聚落雾光稠. 沧波有意融酷暑 过客无心话远猷.

  •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五),康熙纹饰篇大结局

    疫情结束之后,最想做什么?我都想好了,一定要去博物馆逛他个3456圈.不过现在特殊时期,咱们还要继续坚持,大家还是跟我一起闭关学习吧,等到出关那日,正好去历练一番.废话少说,这期咱们主要介绍6种康熙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