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欧阳修带你体验音乐治疗的奇效

患者姓名:欧阳修

所属朝代:北宋

所患疾病:抑郁症(幽忧之疾)

主治医师:孙道滋

治愈方式:音乐治疗


下面有请患者发表感言: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译文:

我在患抑郁症的时候,一度连工作都不能做了,只好赋闲医治,却奈何久治不愈。后来我偶然向朋友孙道滋学习弹琴,竟意外收获了奇效。

在掌握了以“宫声”为代表的五音、并学会了几首曲子后,我久久地享受着音乐的乐趣,不知不觉,抑郁症就已经从体内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药物治疗的原理,只是用自身之毒来攻击疾病之毒,却远远不如音乐所到之处,能够调和心中的不平之气。

这种不平之气才是疾病产生的根源,而音乐能够通过其独有的魅力,让我的心境平和下来,疾病自然也就离我而去了。

编者按:

什么?这位治好了欧阳先生之病的“神医”孙道滋,本职工作居然是“琴师”!用音乐来进行治疗,难道真有如此奇效?咱们来继续听听欧阳先生怎么说吧。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译文:

弹琴这种技艺虽小,当你领悟到了它的境界,从低沉大气的“宫音”到高亢悠长的“羽音”,你都将可以随着弹奏的急促与舒缓,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变化:

急者,如山崩地裂,或夜来风雨;缓者,如高山流水,或清泉淙淙。哀者,如怨妇叹息般凄厉忧伤;乐者,如夫妻恩爱般琴瑟和鸣。

音乐所传达出的深远思绪,时而如同虞舜、周文王、孔子的教化,时而又像孤儿伯齐、忠臣屈原的心声。无论喜怒哀乐,都深深打动着我。

因此,我认为,音乐的纯厚、古雅、淡泊,完全可以媲美尧舜禹时期的语言、圣人孔子的文章、《易经》所流露出的忧患、《诗经》所饱含着的人间百态。

我用双耳聆听着乐曲、双手轻抚着琴弦,通过那和谐的音律排遣了抑郁,进而又通过散发幽思,达到了更加动人的境界。

编者按:

哎呀,听了欧阳先生这一番深入的讲解,小编我真是“胜读十年书”啊!原来音乐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其中还蕴藏着如此之多的奥妙,治愈疾病正是其中之一。

真羡慕欧阳先生啊,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亲身体验到了音乐疗法。最后,欧阳先生还将这种疗法介绍给了朋友。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译文:

我的好友杨寘(zhi四声),勤奋好学、善作文章,然而却在科举考试中久不得志。如今他沉沦下僚,又要远去南荒之地,水土不服加上缺医少药,心头块垒更是郁结难平,长期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

所以现在,我特意写了一篇《琴说》赠送给他,并专诚邀请孙道滋前来酌酒抚琴,以此来为他饯行。希望音乐治疗也能够对他有所裨益。

编者按:

上述三段古文,就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的一篇名作《送杨寘序》,后又被收入《古文观止》。

我们当今虽无缘像杨寘那样成为欧阳修的好友、得到其馈赠,但有幸的是,音乐疗法经过千年的流传,今天又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与先进的科技融合在了一起。

而这,正是我们的经营方向和宗旨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