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村做大产业的四条建议
乡村的产业兴旺将是一个功能多元、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乡村振兴,要以产业思维为引领,多视角审视,掌握产业发展与产品品牌传播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从而使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产业融合发展,其项目如何进行主题定位、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链的打造前面我有专门文章进行了述说,本文只就怎样谋划乡村振兴示范村做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大力开展资源整合与合作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发展必须有地域与文化特色, 才会更好地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农业、农村、农民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充分整合当地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产行政学研”等资源, 最大化的推动产业区域间的合作与价值发展。
“产”即乡村振兴示范村提高产业的产量与质量, 调整生产方式,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新型产业体系, 尊重不同乡村资源禀赋的基础, 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
“行”即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乡村振兴示范村要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活动,及时了解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掌握有关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动态。
“政”即争取政府或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要通过产业的发展与项目申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人力、资金、土地等配套政策与资金支持。
“学”即与当地中高等学(院)校开展密切合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产业发展与创业培训,要请专家进行进村入社服务指导, 并建立返乡创业人员激励机制, 从而带动乡村发展活力。
“研”即与省市县专业科研团队合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科学规划策划, 把握乡村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根据当地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基础, 探索适宜的发展路径。
透过与“产行政学研”资源整合与合作发展, 形成一个有效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体, 从而科学高效地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二是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资源优势
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发展要重点突出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强调“生态宜居”。因此,保护乡村生态系统,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激活示范村的特色产业资源发展优势就显得尤为必要。
要让农村回归乡村本身, 深度挖掘乡村的独特之处, 要建立在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基础上, 因地制宜的制定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方案。
其中,首要的问题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产业生产要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 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合理平衡。也就形成了不同区域的产业特色。
其次,要发挥地方产业特色, 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 以文化创意带动农业产业拓展价值链。凡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就一定会有增值收入。
第三,在充分发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基础上, 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新业态发展, 发展具有生态特色的新型产业,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业等, 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群聚与融合发展。
三是要积极依托互联网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
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产业发展必须通过突出品牌营造, 实现一定区域内价值的深度与多元拓展。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 随着农村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引入, 许多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己逐渐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但也存在农村电商管理团队人才匮乏、电商经营层次低等问题。
因而, 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的经营模式, 特别是需要为村民开办农产品电商经营和品牌文化升级的培训课程, 丰富完善农产品营销模式, 提升农产品品牌内涵。
乡村振兴示范村要以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组织、农业企业为单元, 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和产业优势, 邀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家团队进行专题服务,与相关媒体合作,到乡村拍摄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电影等传媒作品, 以文化点亮乡村特色, 创造网红话题, 提升知名度, 以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品牌效应。
四是要充分发挥村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发展需要乡村居民参与, 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是回归乡村本身、促进人的兴旺、发挥村民基础性作用。
因此,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支两委,要有公心与战斗力,发挥村干部、乡贤人物、返乡回乡创业人员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使村民在乡村产业的升级与融合发展中,不仅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扶持, 同时还有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协作支持。
广大村民最了解自己乡村的主体, 其自发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更能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进而促进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示范村在乡村振兴中要积极探索村民参与项目规划、生产管理与经营实践、让村民主动参与监督全过程, 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产业, 特别是乡村旅游新型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唤醒村民心底的振兴乡村使命感。
乡村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改变当前一些乡村振兴示范村,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政府搭台,乡村干部唱戏,村民看戏的一种不良现象,通过发动村民积极参与,要逐步形成乡村齐声大合唱的新型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