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类方作者:徐灵胎
伤寒论类方
作者:徐灵胎
朝代:清
时间:公元1759年
《伤寒类方》,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杂方共十二类,每类先论主方条文,次以同类方条文附述于后,再次附注文并方药加减。末载六经脉证及别证变证,条理比较清楚。1949年后有影印本。
目录
卷一 桂枝汤类·一
├─ 桂枝汤(一)
├─ 桂枝加附子汤(二)
├─ 桂枝加桂汤(三)
├─ 桂枝去芍药汤(四)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五)
├─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六)
├─ 小建中汤(七)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八)
├─ 桂枝甘草汤(九)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十)
├─ 桂枝麻黄各半汤(十一)
├─ 桂枝二麻黄一汤(十二)
├─ 桂枝二越婢一汤(十三)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十四)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十五)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六)
├─ 桂枝加葛根汤(十七)
├─ 桂枝加芍药汤(十八)
├─ 桂枝加大黄汤(十九)
卷一 麻黄汤类·二
├─ 麻黄汤(一)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二)
├─ 大青龙汤(三)
├─ 小青龙汤(四)
├─ 麻黄附子细辛汤(五)
├─ 麻黄附子甘草汤(六)
卷一 葛根汤类·三
├─ 葛根汤(一)
├─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
├─ 葛根加半夏汤(三)
卷一 柴胡汤类·四
├─ 小柴胡汤(一)
├─ 大柴胡汤(二)
├─ 柴胡桂枝汤(三)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
├─ 柴胡桂枝干姜汤(五)
├─ 柴胡加芒硝汤(六)
卷二 栀子汤类·五
├─ 栀子豉汤(一)
├─ 栀子甘草豉汤(二)
├─ 栀子生姜豉汤(三)
├─ 栀子干姜汤(四)
├─ 栀子浓朴枳实汤(五)
├─ 栀子檗皮汤(六)
├─ 枳实栀子豉汤(七)
卷二 承气汤类·六
├─ 大承气汤(一)
├─ 小承气汤(二)
├─ 调胃承气汤(三)
├─ 桃核承气汤(四)
├─ 抵当汤(五)
├─ 抵当丸(六)
├─ 十枣汤(七)
├─ 大陷胸汤(八)
├─ 大陷胸丸(九)
├─ 小陷胸汤(十)
├─ 白散(十一)
├─ 麻仁丸(十二)
卷三 泻心汤类·七
├─ 生姜泻心汤(一)
├─ 甘草泻心汤(二)
├─ 半夏泻心汤(三)
├─ 大黄黄连泻心汤(四)
├─ 附子泻心汤(五)
├─ 黄连汤(六)
├─ 黄芩汤(七)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八)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九)
├─ 旋复代赭石汤(十)
├─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十一)
卷三 白虎汤类·八
├─ 白虎汤(一)
├─ 白虎加人参汤(二)
├─ 竹叶石膏汤(三)
卷三 五苓散类·九
├─ 五苓散(一)
├─ 猪苓汤(二)
├─ 文蛤散(三)
├─ 茯苓甘草汤(四)
卷三 四逆汤类·十
├─ 四逆汤(一)
├─ 四逆加人参汤(二)
├─ 通脉四逆汤(三)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
├─ 干姜附子汤(五)
├─ 白通汤(六)
├─ 白通加猪胆汁汤(七)
├─ 茯苓四逆汤(八)
├─ 四逆散(九)
├─ 当归四逆汤(十)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十一)
卷三 理中汤类·十一
├─ 理中丸(一)
├─ 真武汤(二)
├─ 附子汤(三)
├─ 甘草附子汤(四)
├─ 桂枝附子汤(五)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六)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七)
├─ 芍药甘草附子汤(八)
├─ 桂枝人参汤(九)
卷四 杂法方类·十二
├─ 赤石脂禹余粮汤(一)
├─ 炙甘草汤(二)
├─ 甘草干姜汤(三)
├─ 芍药甘草汤(四)
├─ 茵陈蒿汤(五)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六)
├─ 麻黄升麻汤(七)
├─ 瓜蒂散(八)
├─ 吴茱萸汤(九)
├─ 黄连阿胶汤(十)
├─ 桃花汤(十一)
├─ 半夏散及汤(十二)
├─ 猪肤汤(十三)
├─ 甘草汤(十四)
├─ 桔梗汤(十五)
├─ 苦酒汤(十六)
├─ 乌梅丸(十七)
├─ 白头翁汤(十八)
├─ 牡蛎泽泻散(十九)
├─ 蜜煎导方(二十)
├─ 猪胆汁方(二十一)
├─ 烧KT散(二十二)
卷四 六经脉证
├─ 别症变症(附∶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