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书生,不达大体(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七)

开元二十四年冬十月戊申(初二),唐玄宗从东都洛阳出发返回西京。先前,李隆基曾下敕书说准备明年二月初二返回西京,恰逢宫中出现鬼怪,于是他第二天就召来宰相,商议提前返回西京事宜。裴耀卿和张九龄都说:“现在粮食还没有收获完,请等到仲冬再回。(今农收未毕,请俟仲冬。)”李林甫暗中觉察到了玄宗的心意,待到他们两位退下后,他劝玄宗说:“长安和洛阳就好像是陛下的东西两座宫殿,完全可以随意地往来,那里用得着专门选时间!假如说返回西京妨碍农作物的收获,那也完全可以免除所经过地方的租税来补偿啊。我建议立即宣告朝廷各部门,立刻回西京。(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耳,往来行幸,何更择时!借使妨于农收,但应蠲所过租税而已。臣请宣示百司,即日西行。)”玄宗听后十分高兴。大队人马经过陕州时,因为陕州刺史卢奂(卢怀慎的儿子)善于理政,玄宗就在卢奂办公大厅中题写了一篇赞扬他的文章,然后离去。丁卯(二十一日),玄宗到达西京长安。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以前在河西镇任职时,他为政节约,勤于职守,所以河西镇仓库中的物资充实,军用器械精利。玄宗听说后,就想要嘉奖他,准备任命他为尚书。张九龄谏道:“不能这样做。尚书就是古代的纳言,大唐建立以后,只有曾做过宰相和朝野内外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才能担任。牛仙客原本不过是河湟地区节度使判官,现在突然被任命为这么显要的官职,恐怕有辱于朝廷。(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聚居清要,恐羞朝廷。)”玄宗又说:“那么给他有实封户数的食邑可以吗?(然则但加实封可乎?)”张九龄答道:“这也不行。封爵本是为了奖赏有战功的人。牛仙客作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军器,都是他份内应该做的事,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功劳。陛下如果要奖赏他勤于政事的功劳,赐给他金帛就可以了。裂土封爵恐怕是不合适的。(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玄宗听后沉默不语。李林甫察言观色,私下对玄宗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何况一个尚书呢!张九龄不过是一介书生,很不识大体。(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玄宗听后十分高兴。第二天,唐玄宗再次提出要封给牛仙客食邑,张九龄仍然坚持反对。玄宗极为愤怒,他拉下脸来道:“朝廷大事难道都要由你来做主吗?(事皆由卿邪)”张九龄见皇帝发怒,连忙跪下叩头道:“陛下不认为我无能,让我担任宰相之职,所以朝中大事有不对的地方,我不敢不直言。(陛下不知臣愚,使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不敢不尽言。)”玄宗说:“你嫌牛仙客出身贫寒,那么你的出身有什么高贵之处呢?(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张九龄道:“我不过是岭南地区一个十分贫贱的人,比不上牛仙客出生于中原。但是我在台阁中,掌管诰书诏命已有许多年了。牛仙客原本是边疆地区的一个小官吏,他目不识丁,如果委以大任,恐怕难服众望。(臣岭海孤贱,不如仙客生于中华;然臣出入台阁,典司诰命有年矣。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李林甫道:“只要有才能学识,何必一定要会写诗歌文章呢!天子要重用一个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二十三日),玄宗下诏赐牛仙客陇西县公爵位,并给食邑实封三百户。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为此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道:“宰相身系国家之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玄宗不听。当时因为张九龄的文学才能,正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心中怨恨他,但表面上还不得不奉承他。侍中裴耀卿和张九龄关系密切,所以也受到李林甫的嫉恨。这时,玄宗当皇帝已经有多年,生活逐渐开始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只要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和玄宗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

张九龄和李林甫比,忠直有余、灵活不足,可以侍候新君,却难以适应一个即位几十年、已经开始一心贪图享受的老皇帝。而像李林甫这样,既有一定的才能,情商又高,则更能获得圣心。所以说,天宝之后大唐王朝的没落,不在李、杨,而在明皇。

(0)

相关推荐

  • 盛唐金镜录:4.风度得如九龄否?

    古来明相齐名并称的很多,如史家多将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房杜,世有房谋杜断的美誉,玄宗皇帝在位期间,名相也有很多,如"姚宋"这是史家对姚崇.宋璟二人的美誉.玄宗在位期间的这 ...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二十七:李林甫入主枢密与张九龄被贬出京

    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十月二十一(丁卯),唐玄宗李隆基从洛阳东都回到西京长安.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先前在河西,能节约用度,勤于职守,因此仓库充实,器械精利.唐玄宗听说后嘉奖了他,想加授他为尚书.张 ...

  • 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李林甫,小字哥奴,唐皇族宗室.他通过谄媚逢迎等各种手段,买通和勾结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攫取了宰相职位,权势显赫,不可一世. 李林甫能书善画,论才艺倒也不错,可是其为人极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7章)

    再说朝中之事. 因为一个人的提拔与否,张九龄再次站到了李隆基的对立面.这个人就是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 牛仙客出生于675年,比张九龄年轻两岁,比李林甫年长八岁,曾担任河西节度判官,是河西节度使萧嵩的 ...

  • 中国历史上的“杀儿第一人”,再血腥的家庭悲剧也莫过于此了

    开元三年被册立为太子的李瑛是李隆基的次子,他的母亲也母凭子贵荣升为丽妃.可惜的是,李瑛最后遭到武惠妃的迫害,连同他的两名兄弟一起,在一天之内被李隆基处死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按照封建王朝的继承制, ...

  • 谁能当宰相?牛仙客事件间接导致盛世结束,唐玄宗败走四川

    唐玄宗是个聪明君主,张九龄是个公认的贤相.他们之间,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直接的结果是张九龄罢相,间接的结果是开元.天宝的盛世结束,唐玄宗败走四川. 当时,唐玄宗发现了一个贤臣牛仙客.他是一个由典吏出 ...

  • 卿不识字,岂堪御史(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七)

    醴泉有个叫侯思止的人,一开始靠卖饼谋生.后来他给游击将军高元礼当仆人,以诡诈无赖谋生.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了一名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和舒王李元名谋反.李元名因此被废黜,流放和州,他的儿子豫章王李亶 ...

  • 循吏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九)

    这个时期,朝廷执法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仍保持公平宽恕之心.那些被检举告发的人都说:"如果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就难逃一死,如果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就一定能活.(遇来.侯必 ...

  • 张九龄罢相(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九)

    李林甫为了自己上位,认为张九龄是自己的障碍,于是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时间一长,玄宗就开始逐渐疏远张九龄了.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一向不学无术,有一次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q ...

  • 太平、千金公主(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十)

    武则天想将她女儿太平公主嫁给她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武攸暨当时任右卫中郎将,业已娶妻.于是武则天秘密指使人杀死他的妻子,再将太平公主嫁给他.太平公主长得方额大腮,多权变有谋略,武则天认为这个女儿和自 ...

  • 酷吏杂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六)

    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一贯不把殿中侍御史周矩放在眼里,并多次数落说他不会办事.这时恰好有人罗织罪名告发骞味道,武太后命周矩负责审讯.周矩对骞味道说:"你经常责备我不会办理,今天我就按你的 ...

  • 富贵傥来之物,何足骄人(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五)

    李唐诸王起兵反武时,只有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没有参与谋划,但也受牵连而入狱.永昌元年秋七月丁巳(初七),李慎被押入囚车移送到巴州,改姓虺氏.刚走到蒲州的时候李慎就死了,他的八个儿子,如徐州刺史东平王李续等 ...

  • 狄仁杰轶事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四)

    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正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被判罪的有六七百家,要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余人,司刑寺催促豫州赶紧执行判决.狄仁杰给武则天上了密奏,他说:"这些人都是受牵累 ...

  • 二王起兵反武氏(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二)

    武太后有取代李唐的心思,于是逐步清除李氏皇族宗亲.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及李元嘉的儿子通州刺史黄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的 ...

  •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一)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禕之私下对凤阁舍人.永年人贾大隐说:"太后既然已经废昏立贤,又何必还临朝听政呢!不如归政于皇帝,以安天下人之心.(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正以安天下之心 ...